最近刷到了一個抖音視頻,視頻拍攝者是一名女性。畫面裡,道路兩旁白雪皚皚,女孩子的聲音顫抖,說,今天分手了,這個號就此註銷。
現在已進入2020年的冬天,這條略帶傷感的視頻,和從此灰下去的發布者頭像,讓人遐想紛紛。
評論區裡熱鬧非凡,有人說註銷帳號,證明傷得很深,也證明再也沒有轉圜餘地。
也有人說,人人都會分手,遇見一個人就註銷一次,那豈不是會讓自己的生活遺失掉很多回憶?
分手是每個成年人在親密關係裡必然會遇到的一個課題,分手之後,每個人的表現都不一樣。但是分手之後,許多人都會作出傷害自己的舉動:
有的人和拍視頻的女孩子一樣,會將與那人有關的所有關聯的東西都銷毀,包括網絡帳號;有的人是去喝頓大酒,借著醉酒大哭一番;更有甚者,會做出傷害自己身體或是有損生命健康的事情。
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有一段,千頌伊被分手後,她的情緒經歷了五個階段:憤怒——否定現實——妥協——憂鬱——接受。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人的生活秩序很難不受到影響,於是乎就出現了許多搞笑的畫面。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樣真的不正常嗎?
《分手心理學》中指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來自於憤怒,來自於自責,更深的原因,是來自於你沒有對這段關係做出正確的認識。
但在分手悲痛萬分的當下,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冷靜分析這段關係的,在傷心的情緒裡,理智很難排第一,當務之急的事情是要維持當下生活的秩序。
維持低迷期的生活效率——用「坦白、捨棄和啟動」進行時間管理,用「主動放手」減少對前任的強迫性關注,用權力視角決定是不是要複合。
對於這段話,我的理解是,在一個糟糕的情緒狀態裡,人的決策往往會不理智。在低迷情緒裡,我們需要適度的去坦白自己的脆弱,可以向親近的朋友或者家人傾訴,尋求一定的心理安慰,減緩心理壓力;在低迷情緒裡,不必強求自己像個戰士,有著擊不垮的身體和靈魂,應當適時地去捨棄一些高情緒要求的生活任務甚至工作任務,因為如果不能夠完成這些任務,會給你增加新的挫敗感,反而更不利於你走出低迷情緒;在低迷情緒裡,也可以適度地去適應一個人的生活,啟動一個你想集中精力完成的事情,去形成一種新的獲得感。
在經歷了救急式的處理之後,對於親密關係的重新認識,才是走出分手情緒的核心。此時你已經接受了分手事實,並且生活已經趨向了新的秩序。
一段親密關係為什麼會走向破裂,必然是有很多中原因的,探究一段親密關係失敗的原因,其實能夠讓你更好地去認識在親密關係之中的自己,認識你的「自我」。
這是最難的一個階段,因為大腦習慣性地去推卸責任,認為是對方的問題。但真實情況往往是複雜的,相愛是一瞬間的事情,但維繫相愛這個狀態,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出錯的可能是雙方,而決非單方。
在這個思維的過程中,《分手心理學》指出需要跳脫「愛與不愛」的視角,從一個「路人」視角去看待這段關係,或者更能找出問題所在,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旁觀者清」。
近幾年,失戀博物館很火,有一些人會把曾經愛過的證據放在博物館裡進行展覽,那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解脫。當你能夠把曾經公之於眾,或者是能夠去客觀聆聽別人對這段感情的評價的時候,證明你已經真的平靜了。
再難受也必須要和過去說再見,再不舍也要大步向前看。
從分手的事實中走出來,其本質就是你重新的認識了你自己,重新打認識了那一段親密關係。但那已經成為了往事,面對新的生活,你需要重建自我,學會自我關懷,減少因分手帶來的心理自卑感或者是失敗感,更加清晰自己的情感需求,更加理性地去認識親密關係。
無條件的愛並非不存在,但不能夠以此去要求每一段兩人關係。
愛會消失,更需要維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