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寫的推理小說超級棒,但一聽名字總感覺嚇人,膽小的我並不敢去嘗試。直到看到了《解憂雜貨店》封面.上「現代人內心流失的東西,這家雜貨店能幫你找回」,於是我開始了第一部此作家的小說。有的時候不太喜歡去閱讀日本小說,可能心中偏見,老覺得主人公名字怪怪的,從而沒有代入感。但這本小說真的真的真的很好看。
從頭至尾,多個故事絲絲相扣,有著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繫。可能在我們的生命裡,-舉一動都或多或少的聯繫著別人的生活,世界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總有那麼可以相連的感情。這本小說好在緊密的邏輯和不冗雜的內容,更好在平凡真實讓人不覺荒誕。任何人都有可能有憂愁,任何人也都有資格解憂愁,不要低估自己,貶低自己,有時你的想法可能就有大用途。忘掉憂愁,踏步向前,生活中還有詩和遠方!
裡面最打動我的是浪矢爺爺對於寫信人的態度,即便是一張空白的信紙,也要用心去體會和琢磨寄信人的心思,儘量給予恰到好處的幫助。於是每個人都坦然地直面真實的自己。我們都力頂「理解萬歲」,東野圭吾借浪矢爺爺的口解釋了什麼叫做「理解」——透過語言和文字的修飾,用心去聽字面背後的心聲。沒有說教,沒有口號,沒有毫無立場的打雞血,只是真誠地將自己儘可能的體察對方的心事和心情,就足以給人以拯救。
下面是我覺得比較精彩的一些部分: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往不是因為某些具體的原因而斷絕。不,即使表面上有這種原因,其實是因為彼此的心已經不在一起,事後才牽強附會地找這些藉口。因為,如果彼此的心沒有分開,當發生可能會導致彼此關係斷絕的事態時,某一方就會主動修復。之所以沒有人主動修復,就是因為彼此的心已經不在一起了。②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並不需要什麼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離開的結果,事後才編造出的藉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係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係早已破裂。③這麼多年諮詢信看下來,讓我逐漸明白一件事。很多時候,諮詢的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所以有些人讀過回信後,會再次寫信過來,大概就是因為回答的內容和他的想法不一樣。④想到正因為活著才有機會感受到痛楚,我就成功克服了種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