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商業評論 門道FASHION
傳統時尚媒體正在經歷一場大洗牌之時,有人離場,也有新人入場。《Dazed》雜誌與YOHO!合作推出《Dazed》中國版,能在中國市場佔領一席之地嗎?面對時尚媒體話語權紛爭,《Dazed》能殺出一條新路嗎?
作者/道爺
4月23日,中國潮流產業集團YOHO!宣布與英國Dazed集團合作推出《Dazed》雜誌中文版,這也意味著《Dazed》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此次中文版雜誌推出,操盤手是YOHO!、Dazed集團投資方C Ventures,C Capital創始人鄭志剛將擔任《Dazed》雜誌中文版的主席。
其實,Dazed進入中國市場舉動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2016@DazedChina微博發布的創刊封面
早在2016年,Dazed China官方微博曾Po出中國創刊封面圖,預示即將進軍中國的信號。然而,不久後Dazed失去聲響,Dazed China停止更新微博。直到今天《Dazed China》首刊遲遲沒有面世,此次《Dazed》中文版的推出可謂是暌違兩年後的一次回歸。
在風雲變幻的雜誌市場,《Dazed》此番進軍中國市場,諸多行業人士期待其打開新的局面。
1991 年,這本雜誌由英國資深媒體編輯 Jefferson Hack 和時尚攝影師 Rankin 創立於英國倫敦,創刊時間雖只有短短28年,《Dazed》憑藉其開創性的攝影、時尚理念和社論,一舉躋身全球最具知名度的時尚文化媒體之一。
《Dazed》第一刊
在新媒體浪潮之下,原名為《Dazed & Confused》2014年正式更名為《Dazed》,看上去更簡潔、有力,符合時代接受內容的審美要求。在發行壓力之下,《Dazed》並沒有走內容快消路子,而是逆潮流而上,將單月刊改為雙月刊,用更深厚的內容功底,打造數字時代的雜誌收藏品。
《Dazed》也是影響了一批年輕人,用文化引領年輕群體是它的長板。這本雜誌遵循可貴的文化傳統,一直希望影響有創作天賦的年輕人,《Dazed》一直懷抱著英國雜誌該有的態度和水準,憑藉其獨特的編輯口味被人稱讚和模仿。
2018年,Vivienne Westwood登上了《Dazed》夏季刊的封面,極具個人風格的衣著和配飾告訴世界,只有年輕的心才能引導革新,創造歷史。
2018夏季刊 「Youth is Revolting「
頻繁產出前瞻性、實驗感的時尚大片,用前衛的電影音樂品味、開創潮流話題、也毫不避諱瘋狂偏激的事件評論,《Dazed》在年輕群體裡,代表酷和潮。
對於中國年輕讀者來說,眼下他們需要的是有精神共鳴的讀物,而載體並非雜誌。短視頻閱讀、社交媒體閱讀內容等,成為新的內容場景,而眼下Dazed面對的問題是,用什麼樣的鮮明旗幟去打動中國的年輕讀者。
《Dazed》在國外市場受到歡迎的重要因素是其在年輕化變革方面作出的努力。而眼下,中國傳統時尚媒體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年輕。
據貝恩公司發布的2018年《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千禧一代」在未來將繼續成為帶動中國奢侈品消費增長的主力。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是,時尚正在變得越來越年輕。
《Dazed》2000年3月刊 「Feel It「
對於時尚雜誌而言,時尚年輕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各大品牌廣告主對於營銷投放陣地的選擇性轉移,眾多品牌現在更願意選擇用年輕人更喜歡的方式來討好年輕人,比如Instagram、Yotube、微博、微信等等。而這一舉措直接導致了傳統時尚雜誌廣告收入的減少和盈利危機。
2017年,美國媒體巨頭康泰納仕集團(Condé Nast)的雜誌廣告頁數同比下滑20%,此前更是一度傳出康泰納仕將被蘋果收購的傳聞,此外,《周末畫報》母公司現代傳播2017財年的虧損也達到了4000萬。
在年輕化的衝擊下,中國時尚雜誌市場正在進行重新洗牌。
為了擁抱新趨勢,傳統時尚雜誌集團紛紛進行年輕化改革,康泰納仕(Conde Nast)旗下的旗艦時裝刊物《Vogue 服飾與美容》相繼推出了Vogue Me、Vogue Film,深耕Z世代內容消費和時尚短視頻兩個藍籌概念股。赫斯特旗下的《ELLE世界時裝之苑》則將推出各平臺高度整合的新媒體旗艦Super ELLE。
Vogue Me 10月號
在年輕浪潮席捲之下,有的雜誌停刊推出歷史舞臺。而有的雜誌,也開始選擇進軍中國市場。
2015年,《紐約時報》旗下的時尚雜誌《T Magazine》正式推出中文版,宣布進軍內地市場。此前,《Vogue》推出香港版本,對此,康泰納仕集團CEOJonathan Newhouse表示:「香港一直是個吸引消費者的城市,也是大中華地區奢侈品市場的中心。隨著香港版《Vogue》的推出,這裡會真正躋身時尚的第一階梯。」《Vogue》希望通過香港版的創刊,進一步拓寬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在時尚產業佔有越發重要的地位,除時尚品牌之外,這次,連傳統時尚雜誌也將中國市場視為了必爭之地,這次《Dazed》中國版的創刊則向時尚界宣告了其想要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羹的野心。
只是,用戶注意力極度稀缺之下,Dazed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贏得年輕人的興趣?在面對國內其他時尚媒體的「武林爭霸」之下,借力YOHO或將成為開闢新的模式。不過,值得肯定的是,老套的內容營銷模式已不再適應今天的時代。
我們分析Dazed能否在中國大獲成功,還是曇花一現,站在它背後的操盤手充當重要角色。
作為一個已經在迎合年輕消費者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雜誌,《Dazed》此次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背後還少不了YOHO!集團、投資人鄭志剛兩方的加碼助推。
《Dazed》創立中國版進軍中國市場,選擇了與YOHO!合作而非孤軍奮戰,更多的是看中了YOHO!在近年來打造的完整的年輕生態社群和深入布局的潮流生態圈。
YOHO!官網
14年前,YOHO!集團從《YOHO!潮流志》雜誌起家,在2008年電商發展萌芽時期便抓住機會創辦了潮流垂直電商——YOHO!BUY有貨。此後,YOHO!藉助其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孵化和培養潮牌原創設計師,並幫助其原創品牌在平臺銷售和推廣。
在上遊,YOHO!不僅匯聚了了國內外知名潮流品牌和設計師,還孵化了一批原創設計師,在下遊,則聚集了一大批潮牌愛好者在這個平臺進行消費、互動。在這個過程中,YOHO!積累了精準的大數據,進而可以進行更合理的產品規劃。據了解,2016年YOHO!集團營收達到20億元,2017年營收超過30億元。
對Dazed集團而言,選擇與發展出媒體+零售+生活方式一體化商業模式的YOHO!集團合作能更有利於幫助其拓展媒體以外的業務,探索一個有別於傳統雜誌盈利模式的全新的商業模式。
同時,藉助YOHO!完善的潮流生態布局,《Dazed》將更加準確的觸達中國的年輕群體,順利快速的度過本土化適應的過渡期,更快熟悉並適應中國市場。通過藉助YOHO!全媒體矩陣和運營經驗,《Dazed》在中國的新媒體布局將更加快速,並且也將在電商等領域進行更多的嘗試。
而YOHO!集團則能藉此次合作通過《Dazed》開拓海外市場,將集團旗下的潮流文化與產品帶向國際。
除了YOHO!之外,在此次《Dazed》中國版推出的過程中,C Ventures投資人鄭志剛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據悉,鄭志剛將擔任《Dazed》中文版的主席。
鄭志剛
鄭志剛一直活躍在時尚投資領域。
作為新世界集團主席鄭家純長子,身家超過44億美元。鄭氏家族目前掌控四間上市公司,市值超過250億美元,是香港最富有的四大家族之一。作為備受期待的未來繼承人,鄭志剛在在龐大的家族商業帝國之餘,他還在不遺餘力地建構一個全新的藝術生態系統,從K11藝術商場到國內外頂尖藝術機構,到處都有他的身影。早在2010,熱愛藝術的鄭志剛就在武漢設立了非營利的K11藝術村,以培養年輕藝術家。
鄭志剛曾對媒體表示:現在市場正在向年輕消費者傾斜。因此我們希望能夠打造一個全球化的,相互關聯的經濟系統,來滿足千禧一代,以及更加年輕的Z一代的需求。」
香港K 11購物藝術中心
而布局時尚雜誌,是鄭志剛建立完整藝術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
事實上,這也不是鄭志剛第一次試圖進入時尚雜誌產業。
2018年8月,康泰納仕曾試圖尋求出售《W》雜誌,據消息人士透露,鄭志剛投資的C Ventures是最有希望拿下《W》雜誌的買家。曾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C Ventures能拿下《W》雜誌,這將幫助《W》雜誌拓展其在香港及周邊亞太地區的業務,並且幫助雜誌打開更多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談到傳統媒體在網際網路時代面臨的困境時,資本方參與到傳統時尚媒體生態中越發頻繁。
有了YOHO!和鄭志剛的兩大主力,《Dazed》中國版的成功看起來似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雖然《Dazed》自身已經成功進行年輕化變革多年,並且在這次的合作中集結了藝術和商業領域的重要力量,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他們最關心的也許還是《Dazed》中文版將有怎樣的內容呈現。
能否成功搭建年輕社群,對於《Dazed》而言至關重要。
著名媒體人、Monocle雜誌創始人Tyler Brule曾表示,為了能夠實現盈利最大化,對於雜誌而言,設定一個細分目標群體或者讀者群十分重要。
英國《Dazed》2019春夏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社交媒體的不斷激烈衝擊下,時尚雜誌面臨嚴峻的挑戰,新雜誌能否在國內激烈的時尚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還是個未知數。在信息泛濫的傳播時代,綜合的時尚雜誌只會顯得四不像,更像是媒體怪物,失去競爭力。
但是建立年輕生態社群,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是近年來所有雜誌都在做的事情。對於《Dazed》而言,如何才能在與YOHO!的合作中實現平臺的多元化融合,形成環環相扣的新連接,才是它能否深入中國市場的關鍵。如果《Dazed》不能憑藉YOHO!平臺實現跨行業的影響力,那麼《Dazed》來說,它也最終將會被淹沒在擁擠的中國時尚雜誌市場中。
門道圓桌:你看好Dazed雜誌進軍中國市場嗎?
歡迎我們留言,一同探討
《門道Fashion》
時尚商業評論
(微信號:mendaofashion)
每天5分鐘 秒懂時尚圈
還沒看夠?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