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吃之不盡的甜食何止銅鑼燒?酥皮蛋撻、抹茶年輪、芝麻煳、白果腐竹糖水、士多啤梨蛋糕、燒仙草紅心粉圓、芋圓蜜豆冰、香橙牛角酥、肉桂蘋果撻、出爐老婆餅、菠蘿油、馬卡龍、薑汁撞奶、貓山王心太軟、杧果布甸、杏桃薰衣草雪糕、紫芋批、楊枝甘露、江米藕、桂花酒釀丸子、杏汁燉官燕、山水豆腐花……。
——李碧華《甘黨》
甜蜜蜜——香港甜品食記 | 食肆
圖、文|姜嘉 出鏡|小紅、Alice
夏季多暴雨,是甜食、冰品和愛情電影的浪漫時節。港人愛茶餘飯後來一碗糖水,閒談吹水才散。女生們更是如此,管他什麼卡路裡發胖,哪怕火鍋撐到爆也有一個額外的胃,義無反顧地留給甜品(我視心情有額外5-10個),明日再狠心減肥吧,雖然明日往往也有新的罪惡誘惑。
這裡有很多傳統的糖水鋪,時代浪潮也蘊生一批融合傳統的新式甜品店,嗜甜如命的我仿佛掉進米缸,每天要吃七八份糖水或者蛋糕甜點。用生命在試吃,記錄了5家各具特色的,有機會不妨去幫襯。
I.Owl’s
Owl’s是「米其林推薦街頭小吃」光環下的義大利冰淇淋店,據稱全都澳洲牛奶製作,不加白糖香精,而使用香草油、咖啡等調味。
▲經典原味奶油泡芙,不同於別家淡奶油打發的夾心,這家的夾心是厚厚的口感。泡芙殼紋路細膩,甜度正好,可不容易誒(如何製作酥皮泡芙?後臺回復關鍵詞:泡芙)
▲招牌紅絲絨夾心雪糕泡芙是店主推薦,即點即熱的泡芙殼裹著雪糕。雪糕順滑,加入了紅絲絨蛋糕、杏仁,一起送入口中,十分豐富滿足。
為了享受紅絲絨雪糕泡芙冷熱交融的口感,我犧牲風度,貪心地兩手握著大口縱向咬下去,幸福感爆棚。
店裡有另兩位食客,金鍊墨鏡胖大哥和他的朋友。大哥坐在對著玻璃窗的長椅上,對著紅絲絨雪糕泡芙拍照自拍後,小勺小勺細細品味,很是反差萌。他驚訝我這小姑娘沒用勺,開玩笑說怎麼用手吃不講文明。我滿臉黑線,只知答說這不是冰淇淋漢堡嗎。
II. 佳佳甜品
▲本期仙女,我的髮小小紅
佳佳甜品是我每次路過佐敦都會進去歇腳的鋪子,不僅是因它是連續兩年獲米其林推薦的平價傳統糖水鋪,也因為坐在這裡喝糖水好愜意。像小時候去到外婆家,長輩們聊天納涼,頑鬧的小崽子們出了一身汗,坐下來被甜甜的糖水治得服服貼貼。
和很多香港小店逼仄的鋪面不同,佳佳甜品很寬敞,厚實的大圓桌、小方桌間距較遠,也沒什麼花裡胡哨的裝飾,舒舒服服的。
▲作為一家近40年的老店,裝糖水的碗都用的傳統青花樣式,有幾分嚴肅的可愛。
傳統港式糖水的特質,在於滋補解燥,潤肺養顏,以熱飲居多。
▲濃姜番薯糖水,一直覺得姜的辛和番薯的甜糯是絕配。
▲杏仁露。我痴迷杏仁味,杏仁糊、杏仁燉蛋白…不管到哪裡都要點。
▲核桃芝麻糊,經典雙拼。常碰到有獨自來的長者會點上一碗。不過個人覺得芝麻糊表現平平,有更好的選擇(見下文。
薏米腐竹是招牌,燉蛋、木瓜雪耳、綠豆沙我們都試了,沒有雷區放心點就是。另外老闆店員都很和氣,沒有因為是名店而降低服務意識,實屬難得。
兩年前,佳佳甜品獲得了「米其林街頭小食推薦」,結果被房東加租120%,這個幅度意味著每個月要多賣一萬多碗糖水。所幸最後有熟客以友情價出租今位於寧波街店鋪位,才得以延續經營。如果不是,誰能確定這家傳統糖水鋪不會印證殺雞取卵的寓言呢?
III. 海記合桃坊
如果要有一家每次有朋友來都要帶去的糖水鋪,我的列表上海記合桃坊是第一位。連鎖甜品店,但是傳統糖水味道好到不像連鎖出品,而且做得很有特色。菜單很豐富,從核桃杏仁芝麻糊各種燉品到豆花雙皮奶再到各種芋圓甜品,一應俱全。
這家是小紅帶我去的,一個有雨夜找了半天怕它關門,方向感堪憂在尖沙咀的平行小巷裡來回穿梭終於找到。
作為兩位在當地食量比較大的女士,我倆每到一家糖水鋪坐下來點糖水都是五碗起的。
▲驚豔的招牌沙沙合桃糊,我的最愛。核桃碎和核桃糊一起入口,能稱之為剛柔並濟嗎?簡直好到爆炸。
▲芝麻糊沒有顆粒感,非常細膩柔潤,讓人陶醉。芝麻糊拼豆花也是不錯的選擇。
▲生活就像碗裡的渣咋,你不知道下一勺會吃到哪些料。
▲紅豆燉鮮奶,奶味很濃厚,紅豆量也足。
▲木瓜杏仁燉雪耳,小紅的必點科目。
紫薯系列是這家與時俱進加入的新式甜品,不推薦,雖然好看,但是紫薯的原材料有失水準。
甜品之前,我和小紅已經在大排檔吃了五人份的菜,羨慕她竟有光吃不胖的本事。
越來越發現,在二十六七歲這個不上不下的尷尬年紀,慢慢身邊很多朋友在不同城市紮根,開始進入人生的下一階段,漸有疏離感。幸運的是,即使彼此的生活重心、軌跡都已經截然不同,總有些人在眼前這一桌子糖水面前,和你的默契一點沒變。
IV. 發記甜品(Lucky Dessert)
正午才開門,營業到深夜三點的人氣糖水鋪,應該有很多深夜食堂的故事。
我去的時候卷閘門剛剛升起來,是這一天的第一位顧客。坐在空空的店鋪裡(應該是這家店一天中最空閒的幾分鐘),菜單又舊又皺,塑封膜都浮起。負責點單、後廚、上菜、結帳的都是一個人,似乎心情不佳,上甜品的時候把碗和勺摔在盤子上哐哐作響。
重點在於,她臉色有多沉,糖水就有多好味。
▲招牌榴槤飄香,看似風平浪靜的一碗,下勺一挖,發現層次好多!
大塊榴槤肉,帶纖維的那種,只有榴槤控能懂!還加了淡奶、柚子,甜度、清新度都剛好,非常過癮。
▲招牌楊枝金露,也是有紮實的芒果(感覺賺到,配上脆卜卜的西米,好好味。
點單後上的速度特別快,好合我心意。當然,好吃得我也一下秒了兩碗。
店裡也有巧克力熔巖蛋糕出售,名叫「心太軟」,因為剛剛在松記糖水試過類似款所有沒有點,但相信一樣好吃。
▲插播一枚橫炮,松記糖水的巧克力熔巖蛋糕配榴槤雪糕,炸麥片非常點睛,和香宮的麥片龍蝦一個路數啊哈
來發記糖水之前去了附近的一家許留山。心想在香港總要嘗嘗許留山吧,傳聞會比其他地方的做得好。一樣吃了兩份芒果、榴槤甜品,甚是後悔。
V. 聰少甜品
「聰少」甜品是口碑甜品店「聰嫂」的下一代,即後者新推出的年輕線新品牌,人氣爆棚,分店甚至都開到了上海。有好幾次晚上路過尖東店都爆滿,年輕男男女女大排長龍。
周一午後,我獨自掃街吃甜品,發記後又在帝苑餅店吃了三人份下午茶,撐到不行。經過聰少發現人不多,還是忍不住找了個靠裡的位置點了一份龍眼冰。
▲從店鋪的裝修到精美的手繪風格甜品單,都充滿小清新的氣息。甜品單根據冰品、傳統等分類做成容易翻閱的小冊子,十分討喜。
▲招牌椰果龍眼冰,與「聰嫂」一脈相承。賣相很好看,晶瑩剔透(我居然用到這麼old school的形容詞?),讓人特別有食慾。龍眼味道濃鬱,與冰融合得太自然,真實可以吃到的果肉更增加了口感和滿足感。據說這一款每月賣出兩萬份,每碗冰都用料三十顆龍眼。
門口窗邊較遠的地方有一對穿校服的中學生情侶也逃課來吃冰。他們並不嬉笑打鬧,乖坐著聊聊天,像是老練地度過一個約會的普通午後。
想到羅永浩很早前的一條微博,大意是老羅英語時期有一年除夕夜,幾個寄宿的學生沒有回家。他和一個男生聊天,這時有個女孩兒過來喊他們一起吃餃子。男生跑下樓去,而他沒有。那一刻他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中年人了。
「看見未來,雙腳已在震。」
年輕真好,年輕的聰少,年輕的食客,年輕的甜蜜。
翻翻手機,香港天文臺發布了雷暴警告,天色陰沉風已開始醞勢。我穿著無袖衫坐在冷氣十足的甜品店有點冷颼颼,一個人吃冰吃到透心涼。
忍不住問店員有沒有熱水,結果被告知只有冷水,門口自取。
一枚小燈泡
吃完一份甜品可能只要五分鐘,甚至兩分鐘,製作卻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調兵遣將各種工具。我上一次搬家時,帶不走很多烘焙家當也是心痛。經歷過甜品的製作過程,更懂每一口甜蜜。偶然的機會,嘗到賢惠牌仙女Alice手制西式與港式甜品,真是意外驚喜。
▲焦糖布丁,嫩、滑、濃鬱,誰會不愛?
▲豆腐花
▲連豆花木桶都自備了的豆花西施
香港流行吃豆腐花,有很多豆花鋪子,與臺式豆花不同風格,港式經典吃法是加紅色沙糖,此外還流行加杏仁糊、淡奶、芝麻糊、薑汁等等,和傳統港式糖水很一致。
初來香港時,燕喃領我來到街邊的一豆花,一碗6塊錢的原味豆腐花將我徵服了;為了嘗嘗傳奇小店公和豆品廠的豆腐花,我曾一路尋至深水埗;連鎖豆花鋪亞玉豆腐花,也陪我及腹中空虛的飲食男女們度過很多夜晚。
▲公和豆品廠的豆腐花
還有澳洲牛奶公司的杏汁燉蛋、蛋白燉鮮奶,義順牛奶公司的雙皮奶、薑汁撞奶,文華餅店的酥皮鮮奶和歌劇院,帝苑餅店的薰衣草馬卡龍蛋糕和慄子慕斯、利苑酒家的時令西瓜奶酪、尚興潮州飯店飯後贈送的綠豆沙……
甜品帶給我們熱量、快樂、滿足感。
任何飲食似乎以甜品做結尾才足夠儀式感。
TVB經典橋段,男女主角坐在糖水鋪喝糖水,那邊黑幫大佬已經帶著人刀光劍影地圍上來。
有什麼大事?喝完這碗糖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