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沁人心脾,讀懂讓人大徹大悟

2020-12-13 尋歷史真相

引言

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說起佛教,每個人都不陌生,現如今充斥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在中國,信奉佛教的人非常多,之所以信奉,主要是希望佛祖可以保佑人們健康平安。

有佛教,自然也有佛教文化,筆者最熟悉的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如果你對佛教文化了解多了,參透明白了,你的人生會多多少少跟著改變。

今天筆者給大家說一些這五大高僧的臨終遺言,從他們的遺言中就能學到不少。如果你仔細品味,你會發現每一句都發人深省,讓人大徹大悟。

第一句:李炳南的「一心不亂」

怎麼理解這句話?從廣義上講,就是讓人們一心幹一事,別幹這個想那個。現如今社會越來越複雜,很多人都會朝三暮四,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這就不行。還有,很多人經常被各種東西給誘惑,比如說錢、美色、權利等等。一旦被這些東西蒙蔽雙眼,自己的心算是徹底亂了,這樣沒有好結果。

所以說,人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本心,切勿被俗世紛擾擾亂。

這句話應該能給很多人敲響警鐘。

第二句:印光大師的「淨土法門,別無奇特,只要懇切至誠,沒有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其實理解這句話很簡單,只要理解「懇切至誠」就都理解了。

其實不單單是在佛門要真誠真心,在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地方都應該這樣。只有真誠待人,人們才會真誠帶你,如果每個人都包藏禍心,那麼這個社會還有好嗎?人們還能生活嗎?

這都是從廣義上講,如果細分來講,講一天也講不完。

第三句:虛雲大師的「戒」

在佛教中,這個「戒」字說的應該就是不能觸犯戒律。但是放在社會上講,人們要戒的東西就比較多了,最簡單的說,每個人都不能觸及法律。再往深一點說,任何壞事都不能幹,像沉迷美色、遊手好閒、嗜酒如命等等。如果再往深處說,社會上充斥著各種誘惑,不能被誘惑蒙蔽雙眼。

所以說,這個「戒」字裡面有大智慧,這裡就不再詳細說明了。

第四句:宣化上人的「我從虛空中來,到虛空中去」

其實這句話讓貪財的人學習一下比較好。現如今很多人的價值觀都偏了,永無止盡的追求財富,覺得再多的錢都不夠花,真的是這樣嗎?真正內心世界豐富的人,根本不需要太好的物質生活來點綴,他們懂得適度,知道什麼叫「適可而止」。世間任何東西,任何事物,過了一定的度就都不好了。

安安穩穩,平靜安寧,腳踏實地,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第五句:六祖惠能大師的「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無無著」

其實這句話想要表達的就是希望人們能夠「放下」,這個放下包含太多方面,太多東西。就好比一段感情過去了,人們就應該放下了,很多人心裡就是放不下,一直沉浸在那段感情之後,這是對自己不利的,影響心理健康。

從另外一個方面講,放下才能更好地得到,如果一直拿著手裡不屬於我們的東西,屬於你的永遠不會來。

總的來說,這五位高僧的臨終遺言都是極具智慧的,如果仔細品讀,吸收裡面的養分,肯定能對你的人生有幫助。

現如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心越來越浮躁。從客觀的角度講,學習一下這樣的話語能夠淨化一下人們的心靈,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堅定,不至於在未來失去方向。

往期精彩內容

香港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賣10萬,在內地會有人買嗎?

1977年與外星人同行的黃延秋,為何瞬間出現在千裡之外,怎麼解釋

為嫁給25歲小夥,60歲奶奶做整容手術,夫妻二人現狀如何?

白崇禧和蔣中正爭鬥了一生,晚年去臺灣後,日子過得怎麼樣?

童年記憶,生長在花瓶裡的「花瓶姑娘」,究竟是怎樣欺騙小孩的?

參考資料

《賜諡大鑑禪師碑》《高僧傳》《續僧傳》

申明

題/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沁人心脾,讀懂讓人大徹大悟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每一句都發人深省,讓人大徹大悟
    談起佛教,想必對於廣大的中國人們來說並不陌生,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已經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裡。或多或少,大家都被佛教的一些思想所影響。在中國,也有很多人去信仰佛教,人們修建寺廟,在特定的節日去祈福,希望佛能夠保佑人們的幸福生活。由此可見佛教已經深入人心。
  • 印度女學者為何說:美洲瑪雅文明語言和中國漢語一模一樣
    02印度女學者伊爾娜依拉美作為印度學界的後起之秀,她曾經說過,美洲瑪雅文明的語言和中國漢語一模一樣,這句話引起了人們的質疑。其實,伊爾娜伊拉美並不是說瑪雅文明的語言跟我們現在的漢字一模一樣,而是和中國的古漢語一樣。為了證明她不是蹭熱度,證明她的研究並不是空穴來風,她還給出了證據,瑪雅文明的語言有20個對應詞彙的拼音跟古漢語別無二致。
  • 楊玉環有兩處生理缺陷,一般人無法忍受,為何唐玄宗卻非常享受?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是讓人無法接受的,肯定是會想方設法遮蓋或者是治療,楊貴妃也不例外。伺候楊貴妃的宮女都深有體會,出於貴妃身份地位,她們不能說出去。但是,紙是包不住火的,這件事最終還是弄得人盡皆知。大唐盛世,有萬國朝拜,一些國家給大唐進獻的物品中就有香料。天寶年間,越南使者就進獻過「瑞龍腦」,這可是一種名貴的香料,不是隨便就能得到的。
  • 一代顛僧一休哥的臨終遺言,說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
    一休哥來自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他的原型是日本室町時代禪宗臨濟宗的著名高僧。一休是他的法號,他本人沒有名字,只有小名:千菊丸。據說他是北朝後小松天皇的私生子,母親是被打敗的南朝大臣的女兒。因此一休的母親被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滿趕出皇宮。小一休也被送進了寺廟出家,訓名:周建。
  • 31位被義和團殺害的傳教士臨終遺言
    不論你信仰什麼或者無任何信仰,你都不得不敬佩他們對自己信仰的東西那種虔誠的獻身精神,看看他們的臨終遺言,同是人類的生命,一個有點獨立思想的人,都會產生仰視他們不死的靈魂的感受,當然,對那些無腦的臭皮囊,既便他們衣著光鮮、道貌岸然、滿腦主義思想、滿嘴標準答案,也是無法理解這一切的。。。。。。
  • 七位高僧大德的臨終開示,非大福報者不得見也!
    相互尊重,不立門戶,六和無諍,團結互助。依教奉行,五戒十善,四攝六度,逐步修煉。」這是告誡大眾各人修習適合自己的法門,不要互相排斥,團結互助,依教奉行。弘一大師病危前手書偈語:「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裡。問餘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其中最後兩句隱隱透露出大師自己修行成就已經功德圓滿。
  • 史上最震撼人心臨終遺言,至今讀起仍振聾發聵
    人之將死,其言也真,有時候還會帶點幽默。奇妙的是,臨終遺言經常還能與一個人的職業、地位、性格聯繫起來,充滿個性和智慧。以下是20位名人的臨終遺言。人這一生從告別了童年開始就學會了一次又一次地用謊話來維護自己的利益,直到有一天大限將到,那曾經處心積慮所獲得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不值一提時,人們才往往會看破人世,才會不加掩飾地說出心中的真實。
  • 宋慶齡沒有葬在中山陵,臨終前留下遺言,要和此人葬在一起
    孫中山在臨終前留下了很多遺言,大部分都是關於國事的,私事只有一件,是對好友廖仲愷的妻子何香凝說的,「我死後,請你一定善待孫夫人!」孫夫人指的就是宋慶齡,可見孫中山在臨終前最不放心的人,正是自己的愛人。這份囑託,何香凝一生沒有忘記,她和宋慶齡的關係非常要好,二人既是革命同志,也是親密的朋友。孫中山去世幾個月後,廖仲愷遇刺身亡。
  • 精心整理 | 史上最震撼人心臨終遺言,至今讀起仍振聾發聵.
    人之將死,其言也真,有時候還會帶點幽默。奇妙的是,臨終遺言經常還能與一個人的職業、地位、性格聯繫起來,充滿個性和智慧。
  • 最後的波斯王子:為復國投奔大唐,臨終遺言「我們現在是中國人」
    此時方認自由身——臨終遺言「我們現在是中國人」 據稱,卑路斯在少年時就遭遇亡國喪父之痛,此後一直顛沛流離,率領幾千人的波斯殘軍和阿拉伯人周旋多年,大小交戰數十次。
  • 央視主持「鐵面美人」,55歲客死異國他鄉,臨終遺言令人深思
    無論是哪個行業的人,都有自己想要工作的崗位,因為這是每個人的夢想!而對於主持人來說,能進中央電視臺工作,是每個主持人的夢想,這也是對她們能力最大的肯定!央視從來不缺才華橫溢的人才,就比如顏值和內涵共存的女主持李思思、董卿、朱迅等等著名主持人。
  • 老人臨終遺言曾提及章子怡,婆媳關係不一般
    但是在最近章子怡和汪峰的婚姻,卻傳出一些驚人的消息,汪峰的母親遺憾離世,而臨終的遺言卻有提及章子怡,這不免讓人審視章子怡和汪峰母親的關係,畢竟章子怡曾和汪峰都曾經歷多段婚姻。這次的長文中,汪峰提及過往和如今的眾多事件,汪峰長文中最大的亮點,便是曝光了母親最後留下的遺言,並且還提及章子怡,老人臨終遺言對汪峰說道,有章子怡在汪峰的身邊,這一世她便無牽無掛。
  • 洛洛歷險記:十年後才發現師父臨終遺言的含義,霹靂火崛起的關鍵
    洛洛歷險記:十年後才發現師父臨終遺言的含義,霹靂火崛起的關鍵。洛洛歷險記是很多漫迷喜歡的機甲類型動漫作品,可以說自從洛洛歷險記誕生後就成為焦點作品,時至今日都有不少漫迷等待第二部洛洛歷險記的誕生。在動漫中機車族戰士有很多,可是能夠像霹靂火這樣純樸和熱情的戰士其實是非常少的。
  • 清華院長臨終前遺言:被大家質疑的迷信產物,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清華院長臨終前遺言:被大家質疑的迷信產物,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提起《易經》國人一定並不會陌生,這一部著作完成於6500年前,雖說《易經》流傳到現在,但很多人對其產生了質疑,有的人甚至覺得《易經》是封建迷信思想所留下來的產物。
  • 佛教高僧120歲圓寂,臨終前寫下一個字,至今沒有人能參透!
    當然,在這其中誕生了許多得道高僧,虛雲禪師便是其中一位。他出名不僅僅是因為禪學功底深厚,還有其120歲高齡,皆為人讚頌。所以很多人稱他為中國第一高僧。虛雲大師身世虛雲大師,法號古巖,字德清,50歲後自號為「虛雲」,並改字為「幻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