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說起佛教,每個人都不陌生,現如今充斥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在中國,信奉佛教的人非常多,之所以信奉,主要是希望佛祖可以保佑人們健康平安。
有佛教,自然也有佛教文化,筆者最熟悉的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如果你對佛教文化了解多了,參透明白了,你的人生會多多少少跟著改變。
今天筆者給大家說一些這五大高僧的臨終遺言,從他們的遺言中就能學到不少。如果你仔細品味,你會發現每一句都發人深省,讓人大徹大悟。
第一句:李炳南的「一心不亂」
怎麼理解這句話?從廣義上講,就是讓人們一心幹一事,別幹這個想那個。現如今社會越來越複雜,很多人都會朝三暮四,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這就不行。還有,很多人經常被各種東西給誘惑,比如說錢、美色、權利等等。一旦被這些東西蒙蔽雙眼,自己的心算是徹底亂了,這樣沒有好結果。
所以說,人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本心,切勿被俗世紛擾擾亂。
這句話應該能給很多人敲響警鐘。
第二句:印光大師的「淨土法門,別無奇特,只要懇切至誠,沒有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其實理解這句話很簡單,只要理解「懇切至誠」就都理解了。
其實不單單是在佛門要真誠真心,在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地方都應該這樣。只有真誠待人,人們才會真誠帶你,如果每個人都包藏禍心,那麼這個社會還有好嗎?人們還能生活嗎?
這都是從廣義上講,如果細分來講,講一天也講不完。
第三句:虛雲大師的「戒」
在佛教中,這個「戒」字說的應該就是不能觸犯戒律。但是放在社會上講,人們要戒的東西就比較多了,最簡單的說,每個人都不能觸及法律。再往深一點說,任何壞事都不能幹,像沉迷美色、遊手好閒、嗜酒如命等等。如果再往深處說,社會上充斥著各種誘惑,不能被誘惑蒙蔽雙眼。
所以說,這個「戒」字裡面有大智慧,這裡就不再詳細說明了。
第四句:宣化上人的「我從虛空中來,到虛空中去」
其實這句話讓貪財的人學習一下比較好。現如今很多人的價值觀都偏了,永無止盡的追求財富,覺得再多的錢都不夠花,真的是這樣嗎?真正內心世界豐富的人,根本不需要太好的物質生活來點綴,他們懂得適度,知道什麼叫「適可而止」。世間任何東西,任何事物,過了一定的度就都不好了。
安安穩穩,平靜安寧,腳踏實地,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第五句:六祖惠能大師的「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無無著」
其實這句話想要表達的就是希望人們能夠「放下」,這個放下包含太多方面,太多東西。就好比一段感情過去了,人們就應該放下了,很多人心裡就是放不下,一直沉浸在那段感情之後,這是對自己不利的,影響心理健康。
從另外一個方面講,放下才能更好地得到,如果一直拿著手裡不屬於我們的東西,屬於你的永遠不會來。
總的來說,這五位高僧的臨終遺言都是極具智慧的,如果仔細品讀,吸收裡面的養分,肯定能對你的人生有幫助。
現如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心越來越浮躁。從客觀的角度講,學習一下這樣的話語能夠淨化一下人們的心靈,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堅定,不至於在未來失去方向。
往期精彩內容
香港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賣10萬,在內地會有人買嗎?
1977年與外星人同行的黃延秋,為何瞬間出現在千裡之外,怎麼解釋
為嫁給25歲小夥,60歲奶奶做整容手術,夫妻二人現狀如何?
白崇禧和蔣中正爭鬥了一生,晚年去臺灣後,日子過得怎麼樣?
童年記憶,生長在花瓶裡的「花瓶姑娘」,究竟是怎樣欺騙小孩的?
參考資料
《賜諡大鑑禪師碑》《高僧傳》《續僧傳》
申明
題/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沁人心脾,讀懂讓人大徹大悟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