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瀾漫筆|漢中行(三):觀曹操書法真跡 賞「石門十三品」

2020-12-23 中國市場監管報

大家已經知道

明修棧道的故事就發生在漢中的古褒斜道

這條古道也因此為人們所知

不過,這條古道之所以出名

還有一個因素

即「石門十三品」的出現

石門十三品?沒聽說過?

也不奇怪,筆者也剛了解不久

這個話題要從東漢永平六年說起……

永平六年即公元63年

這年,皇帝下令整修褒斜道

以方便人們出行

整修過程中

在褒斜道南口山體開鑿了一條隧道

隧道長16.3米,寬4.2米,高3.45-3.75米

兩輛馬車可並排而行

千萬別小看這條不長的隧道

它是中國交通史、甚至世界交通史的一大發明

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車隧道!

《史記·范椎蔡澤列傳》載:

「棧道千裡,通於蜀漢」

即指開通了這條隧道的褒斜道

毫不誇張地說

褒斜道在東漢時期就是一條著名的

「高速公路」

隧道開鑿成功後

其形狀像一道門

因此被稱為

「石門」

此後

歷代官方對褒斜道不斷進行維修

並且刻石記載

從而留下大批國寶級摩崖石刻珍貴文物

1961年

國務院公布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石門摩崖石刻榜上有名

1969年

國務院批准在褒斜道的南口修建水庫

以灌溉漢中盆地良田

為了有效保護這些珍貴文物

1970年

國家批准將重要的摩崖石刻

《石門》《鄐君開通褒斜道》《鄐君碑釋文》《李君表》《石門頌》《楊淮表記》《玉盆》《石虎》《袞雪》《石門銘》《李苞通閣道》《潘宗伯、韓仲元》《重修山河堰》

13件摩崖精品從山體上剝離取回

在漢中市博物館陳列展覽

《石門頌》拓片

筆者慕名走進漢中市博物館

一一欣賞這些石刻精品

先來看看《石門頌》

《石門頌》全稱為

《漢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

這是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

由當時漢中太守王升撰文

書佐王戎書丹刻於石門內壁西側的

一方摩崖石刻

是著名的漢隸書法作品

《石門頌》歌頌了東漢漢順帝時的

司隸校尉、犍為(今屬四川樂山)人楊孟文

「數上奏請」修復褒斜道的事跡

整塊摩崖通高261釐米,寬205釐米,題額高54釐米

《石門頌》多用圓筆,逆鋒起筆回鋒收筆

線條沉著勁道,結字舒展放縱

體勢瘦勁,飄逸自然

素有隸書中的草書之稱

是漢隸中的精品佳作

1936年,我國第一版《辭海》問世

封面的書名「辭海」二字

就是從《石門頌》中選用的

石門十三品中

還有一件曹操真跡!

曹操所書只有兩個字:袞雪

這裡藏著一個有趣的歷史故事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定軍山大戰前4年),曹操出兵擊敗穩坐漢中政教合一政權寶座30年的張魯。

隨後,曹操留下夏侯淵守漢中(沒想到4年後夏侯淵被老黃忠刀劈定軍山下),自己率大軍北還。

當率軍走到褒斜道的南口——褒谷口時,看見石門外的褒河幽谷深潭中,石多浪激,驚濤駭浪飛流奔瀉,猶如白雪翻滾,曹操頓時豪情激蕩,在谷中大石上揮毫寫下「袞雪」二字,比喻這裡的山水之秀美和興奮的心情。

據說,當時隨從問曹操,「袞」字為什麼沒有三點水?

曹操笑著回答說:「潭中之水何其多,哪裡還需三點水?」

大家一聽都不約而同地笑了,稱讚曹丞相的「袞雪」二字不但揮灑飄逸,很有神韻,而且還有高深的學問和非同凡響的意境。

為此,後人賦詩讚曰:「滾滾飛濤雪作窩,勢如天上瀉銀河。浪花並作筆花舞,魏武精神萬頃波。」

如果評論僅僅停留於此,顯然膚淺

曹操題寫「袞雪」二字的「袞」字的真實用意究竟是什麼呢?

據春秋時期的《周禮·春官·司服》和《禮儀·蘭禮》的解釋

「袞」字是「袞衣」「袞冕」「袞龍袍」的意思

而「袞衣」「袞冕」「袞龍袍」是帝王的專用禮服

「雪」字則象徵高潔和純正

所以,「袞雪」實有深意!

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具備改朝換代的實力

所以他志滿意得

但是,在漢獻帝仍坐龍椅、孫權劉備等勢力虎視耽耽的情況下

這種意境和心態只能意會,不可言表

因此曹操才題寫「袞雪」二字

用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暗示自己就是帝王之尊

並不是把「滾」字忘了三點水而寫成「袞」字

這樣分析,是否更符合曹操的內心世界?

如今在石門棧道景區

就以曹操題寫「袞雪」二字為題

塑了一組雕像

曹操志得意滿的神情溢然石表

石門十三品在書法藝術上佔有重要地位

它們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

是漢代以來書和刻兩者完美結合的藝術結晶

其中漢魏時期作品早在唐宋時就負盛名,譽滿全國

更為歷代考古家、書法家所推崇

石門十三品是研究漢隸的重要實物

在中外書法界和金石學界享有極高的聲譽

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 喻山瀾

相關焦點

  • 山瀾漫筆|漢中行(一):探訪漢族、漢語、漢文化稱謂的來歷
    同時,這裡也是主要的三國故地,諸葛亮曾經在此屯兵八年,五次北伐曹魏,死後也葬於漢中定軍山下。今年11月,利用休假之機,我前往陝西,走進漢中,探訪這塊神奇的土地。幾十年間,我常常在成都與北京兩地之間穿行,不管是走原來的寶成線,還是如今乘坐動車,都要經過漢中,卻從未在此駐足。所以從漢中高鐵車站下車時,我十分興奮。
  • 「石門四品」之《石門頌》的書刻特徵
    「石門四品」之《石門頌》  《石門頌》原刻於褒斜谷石門隧道的西壁上,此處是橫穿秦嶺、連接八百裡秦川和漢中盆地的交通要道。開鑿石門之舉,早在漢高祖劉邦時代就開始了,只是沒有完成。據石門的另一著名摩崖《鄐君開通褒斜道刻石》明確記載,東漢明帝永平六年至九年(63—66),漢中太守鄐君最後完成了開通褒斜、石門的任務。
  • 乾隆皇帝行書真跡展示,雋秀灑脫行雲流水,筆筆入骨真書法也
    書法章法及行書點畫側鋒運筆簡述:章法即為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指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按一定的書法藝術規律和法則進行合理分布、巧妙安排的方法,是一幅書法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評價標準。輕者由牽絲相連,使點畫成串,重者把數筆寫成一筆。如三點水旁可簡化成兩筆甚至一筆,四點底可用數筆或一筆代替。行書這類連省簡化的和法,近於草書,但與草書又有區別。草書的省連簡化之法,多有定式,不可隨便更改,而行書則隨心所欲,約束較小,這是行書用筆的特點。
  • 記者帶您提前看海峽書畫藝術產業博覽會亮點:賞名家真跡 買筆墨紙硯
    記者從活動組委會獲悉,本屆活動亮點頻頻,市民不僅可賞名家書畫真跡,還可購買原產地精品筆墨紙硯。  賞名家書畫真跡  記者了解到,本屆展會將設三個書畫作品展。  其中,海峽書畫藝術產業協會書畫珍品展將展出約50幅近現代名家真跡,包括齊白石、傅抱石、黃胄等大家的真跡,不少還是首次在廈門公開亮相。
  • 梁鼎芬|書法作品瘦勁古雅真跡傳世甚少
    梁鼎芬書法梁鼎芬書法初學柳公權、饒爽健剛勁之氣。中年後兼取法黃山谷、褚登善,細筋入骨,撇捺加長,筆道細而勁,極富創造性,風骨稜稜,頗如其人。近代簡經綸評介其書法:「秀雅絕倫。」(見《琴齋論書》一文載《廣東文物》)。王森然對其詩評介:「工於為詩,清辭麗句,機抒自秉,非近代摹宋諸家所及」,又評其書:「先生書體,早年近黃、柳,中年自成一家,晚年以寫崇陵全徽碑,豪邁變為謹飭矣」(見《近代名家評傳》)。
  • 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毛主席愛不釋手!
    宋 梁楷《李白行吟圖》 《上陽臺帖》, 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李白欲尋訪司馬承禎,待到達陽臺觀後,方知他已經仙逝,無緣再見。不見其人,惟睹其畫,有感而作四言詩《上陽臺》: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 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 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北宋書法真跡,米芾行書《叔晦帖》
    北宋中後期, 米芾與蔡襄、蘇軾、黃庭堅等書家高舉尚意大旗, 推崇魏晉書法藝術精神, 主張書法創作要表現個性、胸襟和學識, 抒發文人的性情和雅趣, 掀起書壇新的審美情趣和風格面貌。北宋中後期, 在米芾和蘇軾等人的倡導下, 清新疏淡、蕭散簡遠的文人畫得到了發展。米芾收藏繁富又精於鑑賞。他幼年隨母親生活在皇宮之中, 得以觀賞宣和殿所藏書畫真跡。
  • 陸機《平復帖》賞讀:唯存數行 為希代寶
    原標題:唯存數行 為希代寶 為希代寶 陸機《平復帖》賞讀 但其運筆卻灑脫跌宕中見勁捷蒼澀,信筆紛披而婉約使轉,因而觀其線條疾澀互用而扭絞交替,筆調生動而搖曳多姿,從而去掉了傳統章草波磔橫挑和燕尾捺筆。其結構則朗逸瀟散而疏密自如,變化協律而顧盼自如。特別是顛覆了傳統章草平正端莊,字心平穩的結體特點,欹側對應而斜傾互依,險中求穩而動中見靜,從而具有一種動感張力和視覺變幻。其章法則蓄勢內斂而筆意縱橫,氣韻相連而意暢神合。
  • 書法界的「華北第一支名筆」趙鐵山,其篆書《和銘真跡》欣賞!
    「大江以北無出其右」的美譽,被書法界譽為「華北第一支名筆」。他在書法藝術上獨特的創新成就以及他的人品和作品達到的比較完美的統一境界,在當年以及多少年之後都是有口皆碑的。1945年逝世。 縱觀老先生的書法成就,就是天賦加勤奮的結晶。先生主張「學古之意,意貴有形,我書之意,意責無形」,他博陶百家酷似百家。然而又不單純追求形似。著重在取各家之神韻。
  • 和「雪」有關的書法名作
    提起來關於「雪」的書法,大家首想想起來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三希堂三貼」之首的晉王羲之《快雪時晴貼》。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快雪時晴帖》只是一封4行28字的書札,內容為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朋的問候。不少人認為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僅次於他所書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又一件行書代表作。
  • 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北宋書法真跡,米芾行書《張季明帖》
    米芾的「真趣」論何嘗不是書法藝術領域的「童心」說!米芾主張「真趣」,實際上就是主張書家要表達自已的真性情、真思想、真趣味、真愛好,不必一味模擬前人, 淪為書奴, 更不可矯揉造作, 陷於醜怪。「字有八面」是米芾「真趣」論對藝術實踐的具體要求:結字要靈活多變, 用法要豐富多樣, 總之要把字寫「活」,寫出「性格」。
  • [書法論文]話說漫隸書體的歷史(二)
    2020-05-06 09:43:58 來源: 小豬七戒 舉報   話說漫隸書體的歷史
  • 書法 | 宋徽宗瘦金體真跡83圖 來欣賞一下
    聽琴圖瘦金體是宋徽宗創造的書法字體,亦稱「瘦金書」或「瘦筋體」,也有「鶴體」的雅稱,是楷書的一種。他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參以褚遂良諸家,出以挺瘦秀潤,融會貫通,變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風格,號「瘦金體」。其特點是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有些聯筆字象遊絲行空,已近行書。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書法展在漢中舉辦
    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高級教師、書法家錢開壽,原省政府參事宋登高,原漢中市文物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明全,漢中市濱江新區管委會主任王華,漢中市財政局原局長黨濤,漢中市司法局原局長付德華,漢中市公安局原副局長梁豐收,漢中市文聯原主席武妙華,市委宣傳部原辦公室主任陳登峰,中國毛體書法家協會漢中創作基地主任、陝西毛體書法藝術研究院漢中分院院長田遐齡,漢中市書協名譽主席、
  • 民國十大才女書法欣賞,你最喜歡誰的字?
    擅長中國畫,十三歲即能詩,有神童之稱,後從楊士猷、馮超 然學畫。擅長工筆仕女和花卉畫,風格雋雅清麗,饒具風姿。擅書法,筆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著有《翠樓吟草》十三卷等。張默君 草書 真跡
  • 這幅臨帖《玉版十三行》清健秀雅,神形兼備,臨帖也可以這般極致
    王獻之閒暇時好寫《洛神賦》,而且寫過不只一本,原本墨跡寫在晉麻箋紙上,但流傳到唐宋時期就已經首尾殘損缺失,如今墨本真跡已不復存在了。《洛神賦》在宋元時期有晉麻箋本和唐硬黃紙本兩種版本,這兩個底本在宋代都曾刻石,但唐硬黃紙本的刻石未現於世。南宋晚期權相賈似道先得晉麻箋本九行,後又續得四行,乃命巧匠摹刻十三行於佳石之上。
  • 初學書法,不宜從楷書入手,給你一張效率倍增的書法入門路線圖
    圖中三個紅點,就是經典中的經典,是消化中國書法基本技法和建立中國書法基本審美範式的三大坐標。上文三個坐標中的經典列舉: 秦,嶧山碑,打基礎,訓練線條質量和培養空間分割的眼光漢,石門頌,摩崖隸書的代表,屋漏痕線質的最佳代表,中國書法的最高境界…漢
  • 民國美女,連書法都這麼富有韻味!
    擅長中國畫,十三歲即能詩,有神童之稱,後從楊士猷、馮超 然學畫。擅長工筆仕女和花卉畫,風格雋雅清麗,饒具風姿。擅書法,筆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著有《翠樓吟草》十三卷等。張默君書法四體皆能,尤長章草、篆書。以草書傳世居多,書法匯漢魏晉唐碑體,草書有索靖、宋仲溫之風貌,儀態古雅拙重,行書秀雅脫俗。談月色(1891 ~1976),原名古溶,又名溶溶,晏殊詩有「梨花院落溶溶月」句,遂字月色,以字行,晚號珠江老人;因行十,又稱談十娘。齋名梨花院落、茶四妙亭、舊時月色樓、漢玉鴛鴦池館。廣東順德龍潭鄉人。
  • 觀新根先生相贈侯方域真跡寶扇有感
    庚子春月,商丘市「泉舜美術館」於蘇富比香港拍賣會拍得侯方域真跡書法扇面一幅。此書法作品為侯方域所書宋高宗趙構《羲之懷仁書贊》行書扇面。扇面題識為:「暮春稧飲,暢敘幽情。文稿粲然,雲遊龍驚。繼觀仁師,綴集瓊瑛。諦玩無斁,神骨具清。宋思陵羲之懷仁書贊。臨似懋翁年臺正,侯方域。」
  • 網上買書法哪個網站比較好?買名人書法真跡去哪?
    雖然現在購買書法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古玩城,字畫市場,某寶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如今人們對於書法需求的增加,必然導致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盛行,這讓不少喜愛書法的朋友們望而卻步,也有很多人在網上提出一系列類似於網上買書法哪個網站好等問題,今天,就這個問題,小編為大家做個簡短而統一的答覆——網上買書法哪個網站好?買名家書法真跡請認準易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