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渡江發展,新城建設提速,打造武漢「星谷」 新洲蓄勢待發

2020-12-17 楚天都市報

武漢航天產業新城效果圖

楚天都市報記者 周治濤 通訊員 程書雄 何升望 王林軍 裴斌 實習生 程維文

江漢朝宗,兩江四岸的大城繁華,正在沿江而下。隨著雙柳大橋、光谷大橋的陸續開建和規劃,扼守武漢東大門的新洲,開始以全新的姿態,揭開面紗。

「十四五」期間,新洲將瞄準「四區一高地」的發展定位。即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新區、長江經濟帶創新改革示範區、中部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區、超大城市城鄉融合發展標杆區和內陸對外開放高地。

作為中部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區,依託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比肩中國光谷的「武漢航天星谷」橫空出世,未來可期。面對百年難得之機遇,打造武漢「星谷」,新洲正在積極準備。

一座大橋連結武漢東部「雙谷」

因柳而得名的雙柳街,灘涂肥沃,曾是新洲區種菜大鎮。如果說,2017年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獲批開建,讓新洲雙柳步入「航天時代」,雙柳大橋的開建,無疑標誌著武漢「雙谷時間」的到來。

今年12月7日,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項目開工建設。主橋採用鋼桁架懸索橋結構,是長江上最寬的鋼桁梁懸索橋。

新洲區委書記趙利洪介紹,雙柳大橋將打通陽邏國際港到順豐國際機場的快速通道,使新洲鐵水公空多式聯運的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形成,完善和提升新洲的物流樞紐功能,降低物流成本;將打通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與大光谷的快速通道,促進光谷的產業、資金、技術、人才向北流動到位於新洲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有利於「光谷」「星谷」聯動融合發展,打造長江中遊一江兩岸科技創新大走廊。

武東之上,「光谷」與「星谷」緊密攜手的格局漸顯。半小時的生活圈,讓光谷上班的青年,青睞在新洲買房居住,在航天基地入駐的企業,也可以便捷地到光谷進行交流合作。

根據規劃,連通光谷未來城和航天基地的光谷長江大橋為公鐵兩用橋。雙橋鼎立,左右並濟,推進航天基地與光谷無縫對接,同時四通八達的新洲區交通內網,也已成規模。

近年來,依託湖北武漢「九省通衢」交通戰略地位,新洲謀劃布局「三縱三橫」交通格局,實現對外連通。

「三橫」,即江北快速路、漢施公路、滬武高速,向西承接武漢主城區溢出效應;「三縱」,即武漢繞城高速、臨港高速、新港高速,向南連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目前,新洲謀劃布局陽邏新城、航天新城、問津新城「三城連環」交通格局,提標提質提速改造建設航天大道、新施公路、劉大路,形成三城拱衛之勢。

與之相呼應,航天大道年內即將通車、江北快速鐵路明年年底投運,陽邏國際港貨運競爭優勢穩步提升,立體交通優勢逐漸彰顯,武東「雙谷」區位優勢一目了然。

航天基地火箭衛星即將量產

「嫦娥」飛天,月球取壤,又一次刷新中國航空航天的新成果。在中國航空航天產業迅猛崛起的當下,從航天產業基地,到航天產業新城,武漢「航天星谷」蓄勢待發。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位於新洲雙柳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今年3月份就在武漢市率先復工復產。目前,產業園的廠房主體結構已完工,內部裝修、外牆施工、設備進場調試正在緊張進行,在年底具備投產條件。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穎輝表示,到今年底,將形成具備年產120顆衛星的能力。

與衛星產業園隔著一條馬路的火箭產業園,在今年9月份開始設備安裝調試,目前已完成驗收,具備年產20發「快舟系」商業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的能力,以彌補微小衛星發射市場的缺口。

目前,圍繞商業航天領域,武漢國家航天基地攜科工集團「五雲一車」戰略項目,虹吸大批商業航天上下遊配套項目快速集聚,將形成以新一代航天發射及應用為基礎,以衛星平臺研製及載荷、空間信息應用服務、航天地面設備及製造為特色的完整產業鏈。

今年5月12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行雲二號」01星、02星兩顆衛星,標誌著武漢完成了從造衛星、到發衛星、再到衛星運營、衛星應用的產業鏈閉環。設計研製這兩顆衛星的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天基物聯網」建設,行雲工程將在2022年前完成發射80顆小衛星並實現全球組網,廣泛進行國外市場的應用推廣;2023年前後建設完成有百餘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

目前,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已引入航天科工火箭、衛星、磁電、行雲等龍頭項目。其中,行雲測運控中心已安裝完畢;和泰新材料、磁電等項目正加速建設中。龍頭項目的不斷導入實現了商業航天產業集群的落地,為基地形成良好產業發展氛圍;與此同時,不斷開工的商業航天龍頭項目,也吸引了航天大數據、中山金馬、航天工業等一大批產業鏈上下遊的企業籤約入駐。

長江之濱崛起宜居新城

每到周末,家住新洲雙柳的童維方,都會抽空帶著家人,到新洲區雙柳航天公園遊玩。公園裡有一個星河湖,湖畔楊柳依依,還有巨石碑刻記錄我國航天史,兒童遊樂場10餘項遊樂設施全部是太空梭、飛船等造型。

童維方是雙柳街陳路村的村支書,他們村離武漢航天產業基地約三公裡。「航天公園帶來的便利,是航天新城建設的福利之一。」童維方介紹,以前村民靠種菜養魚為生,每年收入不到2萬元,如今就近到航天基地務工,進工地、當保安、做保潔等,每年收入能到5萬元左右。

拔地而起的孔雀城航天府商業樓盤,不但吸引了附近村民就近安置和購房,還吸引了不少周邊地區的購房人群。讓童維方開心的是,今年7月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託管建設的武漢航天城同濟醫院正式動工,配套的現代化學校規劃建設。這片昔日的灘涂荒地如今寸土寸金。

在航天產業新城,童維方的感受是新城迅猛發展,宜居宜業的一個縮影。

2017年,規劃面積68.8平方公裡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落戶於雙柳,由新洲區政府與華夏幸福合作開發。華夏幸福相關負責人介紹,航天新城建設力度空前,20公裡航天大道,12公裡環形路網;航天公園「一步一景」成休閒好去處;武漢航天城同濟醫院建成後輻射整個鄂東;國際化航天體育中心即將完工。同時,全面啟動九年一貫制學校、幸福裡商業等配套設施建設。

近年來,為吸引高端人才落戶新洲,新洲區出臺青年人才生活補貼、安居補貼政策,為航天新城的快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培育核心競爭力。

新洲區搶抓建設長江中遊城市群改革創新示範區機遇,以陽邏和雙柳為核心啟動區,對標深圳、上海等先進地區,高標準建設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以及陽邏經濟開發區先進位(智)造業聚集區。「武漢航天星谷」已然揭開面紗,正朝著長江經濟帶科技創新型新城典範的目標一路前行。

相關焦點

  • 不只「光谷」,武漢集齊「四谷」了!
    >「光谷」「車谷」「網谷」「星谷」等高端高新產業集群正在加快建設中決戰四季度「車谷」將鞏固汽車產業優勢地位夯實下一代汽車產業發展基礎突破性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加快形成新的千億支柱產業推動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做好生產性服務業文章推動先進位造業
  • 武漢各區GDP出爐,哪個區最富有,哪個區最窮?快來看看吧!
    這幾年光谷的發展可謂相當的迅猛,一大堆高科技企業紛紛落戶,曾經荒無人煙的農田郊野,變成了人才濟濟,高樓林立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基地。這裡不僅就業機會多,商業發達,交通也越來越便利,未來這裡還將打造光谷科創大走廊,以3條千億大道和一條高新主軸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未來生活在光谷,將越來越富有。
  • 人大代表:加速武漢空港國際商務會展新城、長江新城建設
    曾晟代表說:黃陂迎來武漢城市圈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長江新城起步建設以及武漢空港國際商務會展新城、天河機場「空鐵公」多式聯運樞紐、中日產業園建設等重大發展機遇,有責任、有條件在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中展現擔當作為。
  • 武漢難尋的稀缺戶型驚現光谷東!
    買房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叫做「地段地段,還是地段」,但這句話近年來在武漢被提及的次數越來越少,原因很簡單,一路高歌猛進的武漢,還有絕對的差地段嗎?十年前,光谷東還是一片荒野,如今,武漢未來科技城拔地而起,地標性建築「馬蹄蓮」——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在這裡綻放。
  • 光谷到底是個什麼谷?
    那時僅有幾個小村莊佔地24平方公裡因為距主城區較遠這裡一度被戲稱為「武漢地圖外兩釐米的地方」此後經過6次東進南擴到2010年5月光谷擴容近22倍面積增加至518平方公裡足足有大半個新加坡大小成為名副其實的「大谷」
  • 聚焦光谷中心城的亞洲最大地下城,發現下一個珠江新城!
    遠離地產圈兩年後,王石再度成為武漢的「合伙人」。這一次的主戰場,是在光谷,更具體地說,是在光谷中心城。 距離張之洞博物館30多公裡開外的光谷中心城,華大智造的新研發基地也拉開了建設大幕。此前,華大基因已將第二大研發生產總部定在了光谷。
  • 以光為眸,聽思想之聲激蕩世界光谷
    30年間,光谷誕生了華中數控、鬥魚TV、安翰光電、盛天網絡等獨角獸企業;光谷青桐匯、東湖創客匯、楚才回家三大雙創品牌,為產業創造源源不斷的創造力,為光谷每個工作日誕生81家新生企業。在這個「5+2」產業格局成型的光谷,5G、北鬥、物聯網等新興產業蓄勢待發,光通信、雷射等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 升級版的綜合交通樞紐點爆武漢空港產業新城
    黃陂是武漢北大門,更是武漢鐵水公空綜合交通樞紐,近年來加快融入全市綜合交通樞紐提升戰略,迎來天河機場空鐵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提標提速的重大發展機遇,天河機場啟動擴改、高鐵進機場規劃提速,黃陂成為目前已通、在建、擬建軌道交通線路最多、裡程最長的城區。
  • 砥礪十年,武漢這個數字產業基地,將是武漢的下一個「宇宙中心」
    光谷被稱為「宇宙中心」大家都知道吧,因為這裡發展很快,集中了很多高新企業,是武漢高新科創中心,所以光谷的網友自豪地稱這裡為「宇宙中心」。但其實宇宙中心這個名號最開始說的是北京的五道口那塊,也就是中關村,所以只要發展快速高科集中的地方都可以說是「宇宙中心」。
  • 到處是空港和臨港新城,黃陂和新洲區能否確定自己才是核心區呢
    上個月,武漢臨空投宣布,將原來位於宋家崗的「臨空新城」升級改名為「武漢空港新城」,面積由原來的20平方公裡擴大到55平方公裡,覆蓋了盤龍城盤龍城大道以西的地區,現正在對空港新城的新規划進行招標。為何要改名呢?
  • 14萬方武漢大悅城細節首次曝光,「新光谷青年引力場」釋放生活想像
    1 武漢首座大悅城擇址光谷新中心 在城市不斷發展的進程中,武漢逐漸形成了多中心的城市格局,城市東部尤為顯眼。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又稱「中國光谷」,自獲批以來,以「光谷」為關鍵詞的各類工程項目不斷落地,武漢對於光谷發展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至今,整個光谷的總人口已經突破了180萬,比擬一座中型城市的人口規模。
  • 武漢打造!年內要開50家,能買齊新洲雞湯黃陂豆絲……快去逛消費...
    新洲的雞湯黃陂的豆絲蔡甸的麵條……匯聚在了武漢同一家店!自助冰櫃刷臉買菜只需一分鐘洪山區扶貧館由武漢市供銷社所屬子公司武漢農村電商公司建設是一家O2O體驗店武漢市被確定為全省消費扶貧「三專」(專館、專櫃、專區)建設試點城市。
  • 武漢15個區擼起袖子加油幹
    東湖高新區上下將深入學習領會市委十三屆十次全體會議精神,堅持開門問策,精心編制「十四五」規劃,大力推進工作落實,加快建設創新光谷、富強光谷、美麗光谷,當好省市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 武漢經開區明確「十四五」發展目標:建設三個示範區 打造四個車谷
    央廣網武漢12月20日消息(記者熊峰 通訊員蔣秋雨 劉國發 閆培寧)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產業創新示範區、綠色發展示範區、產城融合示範區,努力打造實力車谷、動力車谷、活力車谷、魅力車谷,綜合實力保持全國經開區第一方陣、中西部經開區首位,為2035年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打下堅實基礎。
  • 光谷商圈格局變遷,武漢順民助發展
    2010年前後,光谷商圈深入至關山大道,金融總部、高校、社區精英……這裡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客群,各大品牌開發商在此雲集,光谷天地、保利國際廣場、新世界K11相繼出現……關山大道形成新的商業帶分流。至此,光谷商圈不再以光谷廣場一家獨大,一些其它區域商業也開始不斷湧現。武漢順民地產全力以赴共助光谷發展。
  • 武漢規劃建設「環+放射」路網結構體系
    此後的37年時間裡,武漢市不具備打造城市環線的基礎。  1995年5月底,長江二橋建成通車後,武漢第一條城市環線——長28公裡的內環線正式形成。  然而早期的規劃不能完全匹配武漢城市建設發展速度,在不改變既有的「三環十三射」快速骨架路網布局的基礎上,武漢市對二環線的走向進行了修改。  最終確定的二環線,改由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武漢二七長江大橋、江漢二橋及發展大道、水東路、東湖路、珞獅北路、珞獅南路、雄楚大街、墨水湖北路、龍陽大道等道路圍合而成,全長約48公裡。
  • 光谷為何備受青睞?一文看懂光谷8大產業園區!
    光谷生物城於2008年11月開工建設,重點圍繞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精準診療、智慧醫療、生物服務等領域,已建成生物創新園、生物醫藥園、生物農業園、醫療器械園、醫學健康園和智慧健康園,正在大力推進建設生命健康園,打造集研發、孵化、生產、物流、生活為一體的生物產業新城。
  • 四環將通,武漢下一個風口在哪?
    隨著光谷的快速發展與擴張,藏龍島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政府投資10億多元用於基礎設施和人文景觀建設,加之與光谷成交叉之勢,區域內遍布各種高科技產業。藏龍島科技園是武漢江夏經濟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中國光谷的主要拓展空間。
  • 探尋武漢光谷的追「光」之路
    順德建設現代產業城調研考察團走進武漢  珠江商報訊 記者冷衛兵武漢報導:美國有矽谷,中國有光谷。15日,初雪過後,順德建設現代產業城調研考察團走進武漢東湖高新區,沿高新大道一路向東,探尋武漢光谷30年追「光」之路,看其是如何集聚「光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的。  武漢是考察團之行第二站,為期一天半的安排當中,先後調研了光谷展示中心、創意產業基地、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 深讀丨競逐灣區,高明西江產業新城蓄勢待發!
    新城之新,不僅在於顏值,更在於逐夢灣區的衝與闖。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等多重機遇,西江產業新城全面提升城市競爭力,城市配套再提升、產業發展再升級、生態環境再提質,力爭打造灣區西部新型樞紐產城。好風憑藉力,騰飛正當時。灣區競逐,目光向西,高明這座產業新城正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