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3M
目前,
全市各學校的返校準備工作
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雖然很早就開始準備
但因各校的師生實際情況不同
困難還是有很多
一些學校積極行動起來
創新思路,以服務學生為本
想盡辦法克服困難,
為學生返校創造更安全的環境
東區中學:將體育館改成臨時飯堂
東區中學共有428名高三學生,學校原本不提供住宿。為了讓這些分散的學生在吃、住、行都能有更好安全防控,學校決定騰出高一、高二的宿舍,暫時先提供給高三返校生。為更快速和安全的解決學生用餐,學校又將體育館改成了臨時飯堂。
東區中學校長謝柏芳介紹「方艙飯堂」準備情況。
東區中學佔地不足50畝,原有的宿舍和飯堂面積都比較小。原有的高三學生屬走讀生,其中僅150多人居住在自己家,其餘200多學生需租住在附近。考慮到租住的學生每天上學、放學途中及其住所難以規範管理,因此學校騰出高一、高二的宿舍。原本670多個床位的宿舍,每間住8人的宿舍;採取間隔、錯位的形式後,每間住4名學生,可提供330多個床位,為在外租住房的學生提供了充足的住宿保障。
東區中學首批返校學生、返校教職工共計500多人,他們的用餐問題也隨之而來。東區中學原有的食堂較小,平時僅能同時容納280多人同時進餐,不同年級需分批錯峰用餐。防控疫情期間,不僅需錯峰用餐,還需距離間隔,師生用餐時間將拉得很長。校長謝柏芳表示,在有限的條件下,學校的體育館改造成了臨時食堂。他帶著記者走進體育館,開闊的館內如今已整齊擺放了一排排用塑料凳組合而成的就餐位,甚為壯觀。
學校原本就有一批塑料矮凳,是以往在體育館開會時提供師生坐的。如今再採購一批塑料高凳,一高一矮搭配就成了臨時「餐桌餐檯」,不同顏色還可以區分不同的班級和區域。每個就餐位的前後左右間隔都達到1.5米。體育館的前後門還加裝了洗手池,以供學生飯前、飯後消毒洗手。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分區域、分網格就餐,可保證高三復學學生一批次共同用餐。既為學生節省時間發揮了積極作用,又在短期內大大緩解了學校食堂的壓力。
一排長桌現只允許兩名學生就餐
提前採購餐具方便消毒
市一中:讓家長提前把行李送到學校
4月23日,天空飄著濛濛細雨。市一中初中部門口的停車場內,間隔10餘米、撐起了一個一個帳篷。帳篷內外,身著粉色雨衣的教職員工,不斷從家長手中接過行李,再送上車運輸到校內。
市一中總務處副主任肖軍:
放了個長假,學生們返校要帶的行李很多。再加上初三的孩子可能力氣不夠,搬運行李也容易造成人員聚集,所以讓家長提前把行李送到學校。
據介紹,學校在5天前就制訂了計劃,先把行李送返學校。該校初三年級共16個班、800餘名學生。為做好這項工作,該校抽調了120餘名教職員工,在23日當天幫助學生轉運行李。肖軍介紹,120名教職員工分為消毒組、裝車組、跟車組和搬運組。16個班級的家長,可按照學校提前劃定的時間,分批、錯峰將學生行李送至指定班級接收點。
23日下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家長將車開到各班級行李接收點後,將行李放下後即可離開。接收到行李後,消毒組成員用酒精噴灑行李進行消毒。現場,3輛小型貨車穿梭於各接收點之間,將學生行李分男、女裝車,再運送到宿舍區。
市二中
邀請市疾控專家和駐點醫生到校指導防疫工作,規範教學和生活場室布置,制定學生宿舍防疫標準,創造返校復學安全環境。
橫欄中學
拍攝、發布5分鐘視頻《疫情期間一日常規》,供師生網上觀看、學習。
小欖一中
持續跟蹤重點疫區返校師生動態,實行健康數據「人盯人」、「日清零」;開展防疫培訓,不斷完善復學防疫方案,專人專事,壓實責任;模擬復學與應急演練;全校園無死角消毒。
中山華附
已備好「紅毯」(鞋底消毒)迎接學生,學生入校時全身(行李)消毒,為每位學生發放口罩(6個)《一日行為指南》。
黃圃鎮中學
組織召開初三家校線上家長會,布置返校復學工作,強化防疫衛生宣傳和指導。
【相關閱讀】
中山學子返校前要「亮碼」和「打卡」!具體指引來了
孩子返校復學午休怎麼辦?接送怎麼辦?
責編 楊健
二審 周亞平
三審 魏禮軍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記者 陳慧 唐益 攝影/文波)
點擊播放 GIF 0.1M
閱讀完本文,請點「在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