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周一,我們後臺收到了一位讀者留言,說她看到了這樣一則推送:
《被自家狗舔了一口,他暴斃身亡!多人因此毀容、失去雙腿雙手!每年都有幾十萬人因此病生不如死!》
希望我們再做一次科普。
我們打開推送,發現又有一例因為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感染引發敗血症的事件,然而,文中聲稱:
「只要被自家狗舔一口就會得病」
「它可以導致一種叫犬咬症的病,俗稱,犬瘟。」
「患病者28%~31%都會死亡!」
——這是真的嗎?
那今天,我們就來給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做個深度科普。
首先,這則病例確實不假。
就在不久前,《歐洲內科病例醫學》雜誌10月刊上發布了來自德國不萊梅Rote Kreuz醫院的一則病例報導——
一名63歲的男子被愛犬舔了幾下臉後突然發高燒到41℃,隨後症狀愈發嚴重,不僅呼吸困難,皮膚也開始腐爛壞死。被家人送到醫院搶救後,病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相繼出現腦積液、四肢壞疽、肺部感染,最終痛苦離世。
該研究稱,該男子是由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進而演化為膿血性休克等一系列症狀致死,而罪魁禍首,就是他的愛犬唾液中的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
那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到底是種什麼細菌呢?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1961年,人們首次在貓和狗的唾液裡分離出一種黃桿菌。
最初,人們將其命名為生長不良酵母菌-2型(DF-2),由於這種菌感染人的方式主要是被狗咬傷,它的生存需要二氧化碳,又有著與嗜纖維菌類似的滑動生長特點,所以在1979年改成了今天的名字——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
迄今為止的484例確診感染病例表明,這種菌的感染可以導致敗血症、腦膜炎、骨髓炎、腹膜炎、心內膜炎、肺炎、化膿性關節炎、擴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症狀,而感染的途徑也並非只有被咬——被貓狗抓、撓、舔都可能導致感染。
今年5月,美國婦女瑪麗就因為愛犬舔了自己身上的傷口而感染,並因為DIC導致四肢壞死不得不截肢,而這位德國男性患者也是倒在由其引發的敗血症上。
同時,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在貓和狗的唾液裡非常普遍,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統計,74%的貓狗口腔中都發現了它的身影。
寫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背脊一涼,不過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二氧化碳嗜纖維菌並非只有這一種,這個龐大的家族包括:
■ 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 C.canimorsus (這次的主角)
■ 狗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 C.cynodegmi(沒打錯,真的就叫這個名……)
■ 黃褐二氧化碳嗜纖維菌 C.ochracea
■ 牙齦二氧化碳嗜纖維菌 C.gingivalis
■ 生痰二氧化碳嗜纖維菌 C.sputigena
■ 溶血二氧化碳嗜纖維菌 C.haemolytica
■ 顆粒二氧化碳嗜纖維菌 C.granulosa
■ leadbetteri二氧化碳嗜纖維菌 C. leadbetteri
■ 基因型AHN8471 C.genospecies AHN8471
除了狗咬、犬咬這兩種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只在貓狗等動物口腔內發現之外,其他7種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全都會出現在你我健康人群的口腔中。——這就說明了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並不是一種罕見的可怕細菌。
▲ 染色後的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 圖源 / 聖胡安·迪奧斯微生物實驗室醫院
那麼,人類口腔中的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是不是和狗狗嘴巴裡的親戚完全不同,都是人畜無害的小可愛呢?
當然不是。僅在最近幾年裡,我國就出現了以下病例——
▶︎ 2013年,一位65歲男性患者血液被溶血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感染;
▶︎ 2014年,83歲女性患者血液被生痰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感染;
▶︎ 2018年它又導致了一名上海新生兒和山東白血病患者的敗血症;此外,牙齦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導致一位29歲女患者感染;
▶︎ 2016年,32歲男性患者被未被識別的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感染,由於該男子從不養貓養狗,顯然也是這些人體內二氧化碳嗜纖維菌的受害者。
問題來了,如果被狗舔會引發這麼可怕的後果,那我們又該如何防範這些來自人類口腔中的相似威脅呢?
「千萬不要咽口水?」
當一種細菌的感染危害確實存在,感染死亡率確實很高,但感染個例卻非常少時,那恐怕就是因為它並不容易感染了。
如果單看1961年至今感染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的484則病例,你或許會覺得這是個可觀的數字。
但在這近60年裡,全球飼養過寵物的人何其多,其中又有多少人完全沒被貓狗有意或無意地舔、撓、咬過呢?
而放大到整個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屬來看,事情就更奇怪了。
從小到大,有誰從來沒有被父母親吻過臉頰,有誰不和所愛之人親暱?又有誰完全不曾有過口腔潰瘍和牙周炎出血呢?(這是人口腔內細菌進入血液導致感染的可能途徑)
看來,被這些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感染,絕非「被舔一下」這麼簡單。
▲ 如果真的「舔」一下就感染,那就難以想像世界上有多少患者了
絕大多數的人沒有遭受這484位病患的噩運,完全要歸功於我們體內的無形防線——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就像我們體內的國防軍,保護著身體機能不受外來威脅的影響。
在人類的老祖先從非洲大陸走出來之後,我們就不斷地擴散到世界各地,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免疫系統一直在和各種稀奇古怪的細菌作戰。
當然了,人類並非天選之子,戰爭也不可能總是順風局,但在付出了許多生命的代價後,我們存活下來的這些後代,大多已經能抵抗許多常見的細菌了。
所以,我們口腔裡的那7種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早就被我們的免疫系統給制服了,因此這7種細菌表現出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除了製造點口臭、牙周炎之外,基本沒什麼太大的危害。
而人類對動物的馴化過程中,也一直伴隨著這樣的戰火。
▲ 人體的免疫系統,幫我們抵禦了許多常見細菌 圖源 / medinaction.com
一些細菌之前只在某些動物體內傳播,但當這種動物被人類馴化、圈養之後,它們也隨之擴散到人身上。
許多著名的疾病都是這麼來的——比如麻疹、肺結核、天花來自牛,流感來自豬和鴨,百日咳來自豬、狗,瘧疾來自禽鳥。
總而言之,人類對動物馴化的時間越早,規模越大,就越有可能接觸到細菌,並越早產生相應的抗體。
作為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動物,狗和貓體內的細菌或許在馴化之初給人類帶來不小的麻煩,但在經歷了近萬年的鬥爭後,我們的抗體再一次被錘鍊。
▲ 對狗狗的馴化,還讓我們擁有了來自狗狗的最棒的愛
只存在於貓狗唾液中的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和狗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也早已被我們的免疫系統全面覆蓋,這正是我們絕大多數人不會受到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威脅的原因。
但免疫系統並不總是不敗金身,當我們的免疫系統因為種種原因出現問題的時候,這些「臣服「的細菌就有可能開始反撲。
這種平常不會導致生病,卻因為人體免疫系統抵抗力降低等條件導致生病的細菌,就叫做」機會致病菌「——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屬的這些細菌就是典型的機會致病菌。
那一般什麼情況,會感染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呢?
在已經確診的484例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病例中,有許多病人曾接受過脾臟切除手術。
作為一個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臟功能的受損極大地降低了這些病人對外來細菌的抵抗能力。
皮膚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當皮膚上產生創口時,就幾乎等同於我們的防線出現了漏洞。
而無論是被貓狗咬傷,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傷口被貓狗舔舐,都會讓細菌更有可能突破我們的免疫防線。
甚至在某些時候,我們還會自己削弱免疫系統的能力。
酗酒、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實際上就是給細菌吹響了進攻的衝鋒號。
即便一些人從未接受過脾臟手術,皮膚上也沒有傷口被舔舐,更沒有抽菸喝酒的不良生活習慣,卻還是可能會因為免疫系統的不給力而受到威脅。
他們或是免疫能力不足的孩童,或是整體身體素質下滑的老人,也或者是因為使用其他激素治療其他疾病而被迫損傷免疫能力的病人。
那麼,是不是被犬咬(或其他)二氧化碳嗜纖維菌突破防線之後,我們就只能束手就擒了呢?
其實不然,因為我們除了免疫系統之外,還有許多強力外援。
我們剛才說到,當身上皮膚受傷的時候,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也因此下降。
在真正的戰場上,受傷的戰士常常因此受到細菌感染危及生命,直到1929年,亞歷山大·弗萊明意外地發現了青黴素,抗生素作為外援幫助人們對抗細菌的歷史開啟了。
到了今天,什麼鏈黴素、氯黴素、多粘菌素、金黴素、土黴素、紅黴素、卡那黴素、利福黴素、頭孢菌素C等抗生素層出不窮,讓人們擁有了許多對付疑難雜菌的新武器。
讓人欣慰的是,即便突破了人體免疫系統的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卻依然不得不在抗生素麵前敗下陣來,甚至最普通的抗生素青黴素G,對付它們也是綽綽有餘。
這其實也是咱們中國國內很少出現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感染的原因。
▲ 普通的抗生素,即可治療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感染
因為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感染最初的跡象就是發燒,類似於感冒發燒一般,而中國人的慣常思維是——「吃點消炎藥(抗生素)吧!「
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卒……
但歐美的這些病例,難道是歐美的醫生不知道抗生素的妙處嘛?當然不是,畢竟抗生素就是由歐美科學家發明的,但對於抗生素的負面影響,他們也有些忌憚。
就像我們的免疫系統在和細菌的戰爭中越來越強一樣,細菌在對抗抗生素的過程中,也有可能完成「大練兵」。
雖然大多數細菌都被抗生素殺死,但如果濫用抗生素,那麼細菌總會出現耐藥性——也就是某種抗生素對它們不管用了,這就是所謂的超級細菌。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歐美一些國家使用抗生素非常嚴格,對於普通感冒發燒的患者,基本不會輕易使用抗生素。
這其實是一種為病人負責的態度,但在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感染時,由於人們對這種菌的了解比較少,很難第一時間診斷出它的真身,所以常常因為沒有及時使用抗生素導致病情迅速惡化。
不過這一局面也在發生轉變。
2011年開始,美國」拯救膿毒血症運動指導委員會」(The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Steering Committee)就相繼推出了「第6、3、1小時配套行動方案」,強烈推薦在病人出現膿毒血症(一種敗血症的惡性狀態)之後的1小時內使用廣譜抗生素。
這一舉措效果明顯,自2011年至2014年底,全美國膿毒血症死亡率平均大約降低了20~50%。
最近幾年, 全美國的醫院在實行了 「膿毒血症搶救警報」 和 「配套行動方案」以後,除了將膿毒血症患者的死亡率明顯降低,這其中就有不少是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感染患者。
最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那篇推送中的論調——
「只要被自家狗舔一口就會得病?」
錯!
只有免疫力低下,同時沒有及時服用抗生素的人,才有可能被感染。
「它可以導致一種叫犬咬症的病,俗稱,犬瘟。」
錯!!
犬瘟是犬科動物才會得的病,並且是由病毒所引起的,而非細菌。同時,因為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感染而引發的疾病,一般來說是敗血症、腦膜炎、骨髓炎、腹膜炎、心內膜炎、肺炎、化膿性關節炎、擴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和犬瘟根本沒有關係。
「患病者28%~31%都會死亡!」
大錯特錯!!!
這句話完全是在偷換概念,能導致28%~31%死亡率的是敗血症,然而引發敗血症的病因何其多,怎麼就要由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背起這口大鍋?
——我們一向不願以惡意揣測別人,對於報導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相關的推送,我們也願意相信他們是出自善的本意,向更多鏟屎官提示這一的確可能存在的風險。
但一些傳播的方式,筆者卻著實不能理解。
販賣情緒可以獲得流量,但卻無法引導讀者了解真相。單個的證據完全真實,但如果缺乏完整的邏輯鏈條,一樣可以產生虛假的結論。
不過,許多讀者或許會認為,「寧可信其有」,不管你說這種菌的感染率多麼低,至少還是有感染的可能,那我完全遠離寵物,豈不是就完全杜絕了這種可能,總是百利而無一害吧?
從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感染的角度來看,這種邏輯並無問題,但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正是捨本逐末,百害而無一利。
我們人類生活的環境,從來都是既適宜又充滿風險的。
在我們身邊,無時無刻都有數不盡的細菌存在,甚至就在我們自己體內,細菌也佔了絕大多數——
你的身體裡有30萬億個人體細胞,卻也同時還有40~100萬億個細菌細胞,這其中的一些甚至是對我們大有裨益的。
▲ 我們生活的環境,其實充斥著細菌——相信你們都知道
但就像二氧化碳嗜纖維菌一樣,這些有益菌在條件允許的時候也可能轉化為致病菌,導致甚至比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更嚴重的後果。
比如對抵抗能力低下的部分人群而言,酵母菌甚至乳酸菌都可能引發敗血症。
所以,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絕非逃避細菌——實際上,我們也不可能逃避。
增強自身抵抗力,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唯一的辦法。
當皮膚出現傷口卻不及時處理,當長期酗酒或菸癮成性導致免疫力下降時,即便遠離貓狗,就能避免其他細菌入侵了嗎?
深度科普撰寫不易,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用,
請點個」在看「,
喜歡就請轉朋友圈吧~
[1] 陳東科,王枚,屈平華 · 1例生痰二氧化碳嗜纖維菌的實驗室鑑定及藥敏試驗[J] · 臨床檢驗雜誌 2014
[2] 李暘,王曉華,吳曉琴… · 生痰二氧化碳嗜纖維菌血流感染1例[J]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2019
[3] 陶曉根,承韶輝,王錦權… · 糖皮質激素抵抗與膿毒血症[J] ·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 2001
[4] 黃衛亮·新生兒耐藥菌敗血症的危險因素分析[J] · 廣州醫科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