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社區團購(批發)平臺「親民誠品」宣布完成 1 億人民幣融資,領投方為路寅資本,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上下遊的布局、倉儲物流的建設以及人員的擴張,還將扶持 10000 家中小企業為居民提供高性價比的源頭好貨。
親民誠品CEO劉佰龍告訴36氪,親民誠品社區團購平臺於 11 月 1 日正式上線,現在已有 4 萬多名團長。平臺只能由團長下單,在剛過去的雙十二中,總共完成 10376 單拼團,平均單價在 1000-6000 元,總銷售額超過 3000 萬元。
下半年來,社區團購成為最受市場矚目的賽道之一,巨頭入場,初創企業也紛紛獲得大額融資。
在此前的文章裡,36氪曾對社區團購的模式有過詳細拆解:以線下社區為單位,通過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方式,聚焦「家庭消費」場景;讓團長成為平臺的分銷節點,團長通常為居住在小區內的寶媽,或是小區周邊的小店店主。
自然地,作為家庭消費最高頻的品類,大量社區團購平臺都從生鮮切入。集採集配降低了履約成本,微信流量紅利降低了獲客成本,使得社區團購平臺能以較低的價格售賣果蔬,低價很好地刺激了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在二三線城市迅速起量,因而獲得資本和市場的青睞。
而在36氪了解下來,自稱為「社區團購(批發)平臺」的親民誠品也有著截然不同的定位,雖然模式基本類似:線上下單線下自提,讓團長做分銷、以社區為單位。但親民誠品不賣果蔬,以低頻剛需的家庭消費標品作為自己的首選品類,更像是一個新型的「B to 小B」平臺。
親民誠品怎麼做?
當前平臺基於 H5 運營。
團長在平臺充值,獲得等額的親幣,可以用於在平臺上購買物品。
親民誠品專門設立了「零售價」、「團購價」、「親幣價」用於對比。團長以團購價開團,普遍是一般零售價的 50%,達到一定數量後,團長可以在平臺上以親幣下單拿貨。親幣價基本是團購價的 8 折,也就是說每個商品團長可以獲得 20% 的佣金。
而為了降低單品的履約成本,平臺設置好了單品的最低拼團數量:以上圖的稻香村為例,10 盒起拼,集中配送到下單人的手中,由下單者自行配送給參團的消費者。
這看起來非常像是個會員制電商平臺。
但劉佰龍表示,為了保證低價,平臺每單的遠程物流一定都是集配的。用戶也可以大規模採購自用,但更重要的是加入團長分銷機制後,以團長為節點觸達到更廣的消費群體。目前充值即可成為團長,還沒有設定會員費的門檻。
「B to 小B」?
親民誠品社區團購平臺隸屬於「江蘇親民誠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股東系江蘇卜鍶礦泉水開發有限公司。劉佰龍告訴36氪,團隊原本是開設水廠、賣鍶水的,在這過程中,他們觀察到傳統品牌面臨極大生存困境:電商渠道崛起、線下渠道式微,購物場景發生了轉變,大量的二三線品牌沒有曝光和銷售渠道。
劉佰龍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家化品牌活力28曾經也是洗滌劑中的頭部企業,產品的性價比很高,但如今流量越來越貴,傳統企業「網感不足」 ,很難觸達到新消費群體。
基於這樣的觀察,劉佰龍認為親民誠品自己在做工廠,更了解廠商的需求和痛點,希望能夠搭建起一個幫助中小品牌直接觸達到消費者的平臺。此前在銷售鍶水時,他們便嘗試了團長分銷的機制,如今相當於是將這套機制開放,用「B to 小B to C 」的方式搭建起社區團購(批發)平臺。
劉佰龍告訴36氪,本質上,社區團購就是一種模式的微創新,要儘可能降低商品在經銷過程中的加價。模式很容易複製,比拼到最後,一定還是在比供應鏈和貨源。
在這方面,親民誠品的優勢在於團隊對傳統廠商比較熟悉,因而將選品錨定到產品質量高、品牌價值低的二三線品牌上。平臺將在營銷、市場等方面提供支持,也就是開篇所說的「扶持 10000 家中小企業為居民提供高性價比的源頭好貨」。
團隊介紹
最後來簡單介紹下親民誠品的團隊,劉佰龍表示,公司高層管理團隊包括:尹攀飛(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MBA,曾任職麥肯錫(上海)有限公司高級行業顧問); 鬱春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MBA,曾就職於中國外交部,現任傳隆資本集團的高級投資經理);翁瑩(曾任職同仁堂集團海外投資經理);朱洪琳(北京大學法律學士,路寅資本董事長);許兆傳(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曾任職中國聯通)。
劉柏龍告訴36氪,平臺運營一段時間、交易數據跑起來之後,會考慮進行下一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