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浩瀚,探索不止;北鬥升空,服務全球。
    6月23日上午9時43分,伴著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騰空而起的長徵火箭底部拖曳著耀眼的白色尾焰,託舉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飛向太空。約30分鐘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位於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了世人矚目的焦點。
    
    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 薛晨 攝
    在此前的20年,也是在這裡,我國先後發射了54顆北鬥衛星。作為北鬥全球系統的「收官之星」,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至此,中國人正式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從一出生就註定要走向尋常百姓家的「國之重器」,它的建設發展不僅體現著中國智慧、中國速度和中國精度,更飽含著近代以來中國對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殷切期望。
    自主創新是決定航天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根本出路。從1994年北鬥一號系統工程立項到如今北鬥三號組網衛星發射任務收官,從獨有的短報文功能到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從技術路線到研發生產模式,中國北鬥人秉承「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的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之路,在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徵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
    
    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中國北鬥,服務全球,必須覆蓋全球。這個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國家都開始使用北鬥系統。這也意味著,「高大上」的北鬥導航將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氣象預報、測繪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系統、應急搜救等領域,大到給珠峰測身高,小到叫外賣、網購,將逐步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並催生出經濟效益、產業發展和社會效應。
    事實上,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也是推動生產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必然選擇。從北鬥一號建設正式啟動,到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量子衛星、「中國天眼」;從網際網路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到5G的普及和商業化……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在自主創新中不斷取得科技突破,也讓百姓的衣食住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為經濟全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也不是一片坦途,只有胸懷航天強國夢想,強化使命擔當,加強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才能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也只有加強同國際社會的合作,和平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才能讓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為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
    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類的探索精神是偉大的。讓航天科技為百姓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中國航天必將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徵程上闊步前進。
    致敬北鬥,致敬中國創造!(蘆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