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是否投靠和珅,吳氏兄弟選擇攀附,更多人唯恐避之不及

2020-12-26 春秋硯

嘉慶帝即位,和珅權傾朝野的日子走到了盡頭。他先命和珅總理乾隆的喪事,再讓其為先皇守靈,斷絕了他與外界的聯繫。

乾隆去世的第8天和珅下獄,第10天宣布和珅20大罪狀,第15天賜和珅自盡。

和珅去世後,清理家財用了40天,嘉慶帝得到一筆不菲的收入,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在先帝的喪期就迅速地處理乾隆的寵臣,雖然得到大臣們的一致擁護,但是多少有些突兀,給人蓄謀已久,對先帝不敬的感覺。嘉慶也聽到些議論,他問直隸布政使吳熊光:"人言和珅有異志,有諸?"吳熊光想了想:

"凡懷不軌者,必收人心,和珅則滿、漢幾無歸附者,即使中懷不軌,誰肯從之?"《清史稿》

可見,朝中的大臣並不屑與和珅為伍。其中,阿桂為代表的八旗功勳勢力,一直在軍界排斥和珅,使其無法染指軍權。劉墉、王傑等漢族重臣雖然不敢輕易彈劾和珅(有人嘗試失敗),但都謹慎地與其保持著距離。可見,和珅雖然得乾隆歡心,但滿漢重臣卻不願與其為伍。

但和珅管著吏部,官員的任命都要經過其手,許多新晉的、跑官的人員自然要投入其麾下。吳省欽、吳省蘭就心甘情願地投靠了和珅陣營,為的是個人事業的飛黃騰達

吳省欽兄弟是乾隆朝的舉人,後來哥哥在乾隆二十八年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弟弟吳省蘭則做過和珅的老師,因和珅聰明伶俐,很受老師的喜愛。

和珅參加科考也是不利,於是改走其他路線。機緣巧合的,其才華得到乾隆賞識,開始了他的青雲之路。此時的吳省蘭仍在科舉路上掙扎著,看到昔日學生已成長為朝中高官,和哥哥商量後,決定走走這個門路。

吳省欽、吳省蘭成為和府的常客,吳省蘭更進而成為和珅的門生。曾經的老師成為學生,曾經的學生變為老師。效果立竿見影,戊戌年會試,吳省蘭自覺沒有發揮好,但在和珅的運作下,他沒有落榜,得到"賜同進士",出任翰林院編修

隨著和珅的飛黃騰達,吳氏兄弟也仕途順遂,水漲船高。哥哥吳省欽,被提拔為左都御史

和珅的一處宅邸翻建,管家劉全超規格置備住宅、馬車,服裝。御史曹錫寶發現了這一情況,準備彈劾。由於和吳省欽是同鄉,也沒有對其隱瞞。

"逾制"在清朝是重罪,吳省欽立即密報了和珅,和珅隨即安排人手火速地銷毀證據。曹錫寶的彈劾成了誣告,反受懲處。

"馳以告和珅,令全毀其室,衣服、車馬有逾制,皆匿無跡。錫寶疏至,上詰和珅。和珅言平時戒約嚴,或扈從日久漸生事,乞嚴察重懲。乃命留京辦事王大臣召錫寶問狀,又令步軍統領遣官從錫寶至全家察視,無跡,錫寶自承冒昧。"

哥哥如此,弟弟也不遑多讓。

嘉慶元年,太上皇乾隆準備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嘉慶帝寫詩向老師朱珪表示祝賀,被和珅打了小報告:"嗣皇帝欲市恩於師傅。"暗示:皇帝欲結恩大臣,削弱太上皇的權力。導致的後果就是:乾隆一生氣,貶謫了朱珪。

為了了解嘉慶皇帝的一舉一動,和珅舉薦吳省蘭到嘉慶身邊工作

"又薦其師吳稷堂省蘭與上錄詩草,覘其動靜。上知其意,吟詠中毫不露圭角。"《嘯亭雜錄·今上待和珅》

吳省蘭在嘉慶身邊起到了一個秘書的作用。作為文人,其表現還算稱職,但作為和珅的暗探,卻是毫無作為,因為嘉慶已有防備

"仁宗自在潛邸知其奸,及即位,以高宗春秋高,不欲遽發,仍優容之。"

和珅倒臺,兄弟倆的好日子也就不多了,先後被罷官革職。嘉慶皇帝念及二人有才,曾想過起復任用。但遭到朝臣們的反對,認為吳氏兄弟道德敗壞,不適合當官

吳氏兄弟才華橫溢,都是當地較為知名的文人,為謀前程而攀附和珅,但除為其做通風報信之事外,並無大惡。

二人去職後,大哥置義冢、設善堂,舍棺施藥,多參與社會公益,弟弟則是藏書、輯刊,著書立說,沉浸於書史典籍。

似乎,在經歷了年少的躁動追求後,又都尋找回了各自的精神寄託。

吳氏兄弟皆壽逾古稀之年,得以善終。

相關焦點

  • 劉墉、紀曉嵐、和珅,誰的官最大?他們在乾隆朝的真實地位如何?
    大清王朝268年(入關後),話題度最高的皇帝是乾隆,而乾隆朝最家喻戶曉的臣子當屬劉墉、紀昀(字曉嵐)、和珅。但是,我們對三者的了解大多來自影視劇,而對於真實歷史中的他們卻知之甚少。
  • 乾隆駕崩後,嘉慶召一個老頭入宮,和珅當晚徹夜難眠
    和珅也憑藉著手中的權力搜颳了不少稀奇的珍寶,平日裡也不知道低調,所以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可和珅仗著乾隆皇帝的寵信黨同伐異,朝中基本上都成了他的親信,在民間甚至有了「二皇帝」的說法。乾隆在年邁到口齒不清的時候,把皇位讓給了嘉慶帝,但是卻還是沒有放權,很多事情都讓和珅代為傳達,因為沒有別的人能聽清乾隆說了什麼,只有和珅有這樣的能力,和珅也因此沒少跟嘉慶發生爭執。
  • 歷史巨貪和珅,是怎麼被乾隆皇帝發現?又是怎麼走上青雲之路的?
    年幼的善保兄弟只能獨自留在京師,相依為命,在繼母的苛責中生活。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常保病逝於福建任上,十歲的善保和七歲的弟弟成了孤兒。父親去世後,繼母主持家務,更加看這兩個繼子不順眼,幾次想要藉機將他們趕出家門。幸好善保機靈乖巧、又會察言觀色,曲意奉承繼母,另外父親的一位妾室和家中的老家人也多方護佑,這才使得年幼的善保兄弟得以勉強留在家中。
  • 和珅有二十多件黃馬褂,卻還是眼饞他身上的朝服,乾隆一直沒敢給
    和珅每接受一項官職或者立一次功,乾隆就會賞賜他一件黃馬褂作為嘉獎,前後和珅一共領了二十多件黃馬褂,但是和珅對這一切都已經沒有了感覺,他想要的其實是一個人身上的朝服,而這個人的升官速度其實比和珅還要快。這個人就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李衛,歷史中的李衛確實是雍正朝的重臣,但是他沒有影視劇中那麼不學無術,李衛是靠捐官獲得了從政的機會,一開始的時候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官,後來在結識當時還是皇子的雍正後,就開始平步青雲。
  • 乾隆剛死,嘉慶就急於處死和珅,難道就不怕「和黨」作亂嗎?
    第二:和珅多年來培養了什麼勢力?那些和珅「拉籠」的人脈,都是些因為利益關係而攀附的貪官汙吏,都是借著和珅來巴結乾隆的,乾隆一死他們人人自危,還有哪個去管和珅?這些貪官汙吏反而要轉向鑽營別人的門路以巴結嘉慶去了。
  • 乾隆禪位之後,嘉慶成了皇帝,為何和珅卻還不討好嘉慶
    和珅之死罪有應得,但卻存在一個違背常理之處:乾隆傳位嘉慶之後,做了三年太上皇,又庇護了和珅三年,但既然江山遲早是嘉慶帝的,為何在這三年內和珅不趁機討好嘉慶?筆者認為,乾隆、嘉慶、和珅三人的性格關係,決定了和珅根本無法討好嘉慶!
  • 和珅被凌遲前,打開乾隆寫下的保命詔書,裡面只有三個字
    和珅是滿清正紅旗出身,在和珅還是個少年的時候,就因為家族的勢力得以到清宮中做侍衛,很多人窮極一生成為不了的正五品京官,和珅22歲時就做到了,剛開始和珅非常努力的工作,想要在乾隆面前表現自己,沒想到真的很快就獲得了乾隆的關注。
  • 乾隆也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為啥就是不殺和珅?
    嘉慶四年正月十三,乾隆駕崩僅僅十日,嘉慶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銀八億兩。乾隆年間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時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勒索納賄貪汙的行為在當時是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但是,乾隆對其仍是寵信之極,和珅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和珅如此巨貪,乾隆時期為什麼沒有被扳倒?
  • 和珅背後最大的靠山是誰?不是乾隆而是這個人
    清朝的巨貪和珅可謂家喻戶曉的人物,作為清朝中期最大的權臣和貪官,和珅積累的家財在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之間,家產總值超過了清朝國庫十五年的財政收入總和。在乾隆死後,嘉慶皇帝賜死和珅,將他所有的財產充入國庫,所以又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很多人都以為和珅最大的靠山是當時的皇帝乾隆,因為乾隆死後十幾天嘉慶就賜死了和珅。
  • 和珅最大的靠山不是乾隆,也不是福康安,它若不死嘉慶不敢動和珅
    清乾隆時,和珅當國,權傾一世」,「結黨營私,道路側目,朝士莫敢攖其鋒者。都說乾隆時期沒有辦他是因為皇帝寵愛,其實這樣說有點片面。和珅最大的靠山其實並不是乾隆,也不是福康安,而是和他一同在朝為官的和琳,也就是他的親弟弟,和琳如果不死,嘉慶都不敢動和珅。母親因難產去世,父親早逝,兄弟倆從小相依為命,感情非常深厚。和珅對弟弟好,弟弟也極其支持擁護哥哥。
  • 乾隆留著和珅,嘉慶一上位就將其處死,多年後嘉慶才明白
    乾隆留著和珅,嘉慶一上位就將其處死,多年後嘉慶才明白人死留名,雁過留聲。功勳卓著的人在歷史上都會被濃重的記下一筆,後世人都會心生敬仰,而臭名昭著的惡人確實遺臭萬年,被後代人所不齒,即使死後千百年,也在被後人謾罵。
  • 微討論丨避之唯恐不及——「學霸」標籤猛於虎?
    有時候,學霸只是一般人眼中「比我努力所以成績比我好」的存在,有時甚至是對學酥(看起來像學霸,實際上一碰就碎,較弱)的戲稱。難怪被稱為「學霸」的同學總忍不住吐槽:「學渣被叫成學霸什麼的,最討厭了!」小編發現,無論是真學霸還是偽學霸,大部分都對「學霸」這個標籤避之唯恐不及,「我真的受夠了別人叫我學霸時隱隱的不屑!」
  • 和珅的管家劉全,瘋狂斂財20萬兩白銀,最後落得什麼下場?
    雖然這個數字不及和珅家產的九牛一毛,但劉全僅僅是和珅的家奴,竟然能夠攫取如此豐厚的家產,難怪嘉慶皇帝震怒,將此事定為和珅的一大罪狀。 劉全是和珅的家奴不假,但並非普通的家奴! 劉全在和珅父親去世、和珅家道中落後依然不離不棄,始終陪伴和珅、和琳兄弟身邊。
  • 和珅能百般逢迎乾隆皇帝,為啥不提前討好嘉慶皇帝?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當全國老百姓還沉浸在過年的熱鬧氣氛中時,乾隆皇帝病逝。那時候,和珅還負責總管乾隆皇帝的喪事。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短短幾天之後,自己就被嘉慶皇帝傳旨逮捕,以二十條大罪賜獄中自盡。幸運地是,嘉慶皇帝看在和珅是前朝重臣,又是乾隆皇帝兒女親家的份上,允許他回到家裡,用一匹白綾自盡。
  • 和珅真真正正的後臺,不是乾隆,是他的弟弟和琳
    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的貪官。我們對他很熟悉,因為他經常出現在電視劇中。但我們都知道乾隆總是很保護他。除了乾隆,他還有一個很大的後臺。不幸的是,此人年輕時就死了。如果此人能多活幾年,嘉慶就死在乾隆以後,嘉慶也不敢動和珅。這個人是他的哥哥和琳。
  • 劉墉上朝朝服反著穿,和珅向乾隆告狀,劉墉卻一句話讓和珅花了十萬兩
    有一天乾隆皇帝有了空閒的時間,就在皇宮裡轉悠,但是他走到正陽門附近的時候,突然一下子不高興了,這裡有一條路,因為常年沒人經過,所以也沒人修繕這裡,非常的破敗不堪。
  • 和珅愛財取之有道,能拿的從不客氣,這三種銀子從不沾手
    但是筆者認為,和珅在當時並未被定義為「貪官」,這與當時的法律和官場規則並不相干。就現在看來,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接受他人賄賂,就足以構成貪汙罪。可以這樣的法則在清代似乎並不適用,因為在大清律例中,明確規定,只有侵吞公款,侵吞軍費,侵吞賑濟款物等行為才可定為貪汙。所以有讀者可能會問,收受下屬賄賂是否算貪汙呢?
  • 和珅成為天下第一貪的秘訣是什麼
    乾隆繼位後,曾經歷經圖治重視農桑整肅吏治,使清王朝達到全盛時期。這就是所謂的康乾盛世。可是到了中期以後乾隆就日漸驕奢。晚年則完全喪失了勤政英明政治家的風採,好大喜功,寵用阿諛奉承之輩,為清王朝埋下衰落的基因。
  • 和珅的兒子,乾隆的女婿:佛系少年豐紳殷德的起浮人生
    次年,和珅被任命為戶部右侍郎,軍機大臣。官職升得好快,這個娃兒太旺父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皇帝看著這個五歲的娃兒,可愛得不得了,就給取了個名字叫「豐紳殷德」 ,意思就是「福祿興旺」。直接叫「和富貴」「和德財」怎麼能顯示出,我乾·大豬蹄·隆是文化人呢?這還沒完!乾隆就把自己的好閨女,被寵上天的十公主嫁給了「和富貴」。豐紳殷德:我叫和富貴?
  • 和珅死後,他的兒子豐紳殷德結局怎樣,他是否報復嘉慶之妹?來看看
    清嘉慶四年,乾隆太上皇駕崩剛剛十日,嘉慶皇帝便宣布了鈕祜祿·和珅的二十款大罪,將其下獄抄家。和珅倒臺以後,朝野上下開始了對其翻江倒海的彈劾和報復,最後,這位被乾隆皇帝盛寵了數十年,權勢一度凌駕於嘉慶皇帝之上的「二皇帝」,被嘉慶皇帝「特旨恩賞」,以三尺白綾自盡於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