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貧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環血液紅細胞[/url]總量減少至正常值以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0億人不同程度貧血,每年因患貧血引致各類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上千萬。中國患貧血的人口概率高於西方國家,在患貧血的人群中,女性明顯高於男性,老人和兒童高於中青年。
約有 30%-40%的嬰幼兒患有貧血,主要是由於母體貧血造成的連鎖反應,致使新生兒從母體中吸收的生血物質的補給不足,體格及智力發育受到嚴重影響,產生厭食、挑食、對各種感染抵抗力減退等。婦女的貧血發病率為64.4%,女性的例假、懷孕時自身及胎兒對生血物質的雙重需求、分娩出血都是直接原因。
出現貧血應及時治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以下方法:
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l2
葉酸、維生素B12攝人不足或吸收不良會導致巨幼細胞性貧血。葉酸缺乏者可口服葉酸10mg,每日3次,或30mg,每日1次肌注,直至貧血及症狀完全消失;維生素B12缺乏者,每日1次肌注維生素B12,2周後,每周2次,血象正常後每月1次,痊癒後停藥。
生物素療法
生的肝萃取物,每日2次,各500毫克或兩周注射一次。可考慮採取注射方式(但僅在醫師的監督下進行)含有所有製造紅血球所需。
用於缺鐵性貧血症
英國研究發現,一種蛋白質可根據體內的鐵含量做出反應,因此治療貧血症將有新方法。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內臟將鐵從肉類吸收到血液的過程,他們希望這一發現能令研究人員找到治療貧血的新方法。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小組在接受《細胞》雜誌的採訪時表示,一種重要蛋白質看起來控制著老鼠身上鐵吸收的整個過程。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蛋白質的變異可能影響人體吸收鐵的能力。鐵缺乏症會令人易於疲勞,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營養問題。在英國,大約20%的女性都有貧血問題。
鐵來自於植物(無機鐵)或動物組織(血鐵質)。相比有機鐵,人體對血鐵質更易吸收,這也就是專家為何推薦紅色肉類(指羊肉、牛肉等)預防貧血的原因。但在此之前,科學家一直對內臟如何吸收血鐵質的過程不了解。通過研究具有貧血症的老鼠,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小組確認了一種名為HCP1的充當運輸者的蛋白質,在十二指腸(腸的開始部分)內十分活躍,而且還會在腸細胞內不斷轉移位置,對人體內鐵儲存量的變化做出適當反應,使得細胞能吸收人體所需的血鐵質。
領導此項研究的科學家說:「目前,具有貧血症的孕婦一般被推薦補充有機鐵質補品,但人體對這種補品的吸收一般比較差。我們現在就可以研製出血鐵質的合成物,而這種合成物將更易吸收。」
【來源:中國經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