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的重要性不必多說了,如果說你只買一瓶護膚品,我也建議是防曬。前段時間跑泰國玩,用了物理防曬,長時間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下,還是給曬成了黑人。下次若是去海邊,一定要帶化學防曬霜,沒有死角的純化學防曬。
網上有說要提前10多分鐘來塗,因為要給皮膚吸收時間,這樣才能有效。首先讓皮膚吸收這種說法本來就是不正確的,這要把物理和化學防曬分開對待一下。物理防曬是靠物理粉體來反射掉紫外線,物理粉體包括氧化鋅和二氧化鈦,這個是不會被吸收的,並且物理防曬也是隨時可以發生反射作用的,並不需要時間差。
再來看化學防曬,化學防曬劑是靠吸收紫外線來達到防曬目的的,吸收了紫外線的防曬霜,你的皮膚難道還會需要它嗎?為了防止化學防曬劑被皮膚吸收,研究人員不知道費了多大的腦力。這可好,硬生生的給傳成了皮膚要吸收了才能發生作用。很多防曬成分因為有被皮膚吸收的隱患,現在就很少被用到了,安全可是大事情。
我建議大家塗抹的時候用輕拍的方式塗抹,最好可以分兩次,塗得均勻很重要,也可以在額頭和下巴以及兩頰等容易被太陽曬到的位置多塗抹一下。(主要受照面積部位)。
但是說在出門前,提前一點時間塗防曬霜,也是有道理的,這能讓防曬霜更好地附著在皮膚上,不至於一出門就熱得被汗水衝掉,但絕對不會是為了讓皮膚吸收。
網上存在很多的意見,有的說面部是要用一茶匙,還有的說是1/4茶匙,這兩種說法,估計用的都不是一種茶匙。那到底應該用多少呢?又有的人說要用一元硬幣大小,其實這個才是真的靠譜,要論為什麼?咱們來一起算一算。
防曬霜的SPF值,不是憑空說出來的,是需要進行相關的測試,在人體上進行測試時,測試樣品的塗抹用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在測試的規範中,塗抹的樣品用量有著統一的標準,是(2 ± 2.5%)mg/cm²。
好了,我們知道了每cm²應該塗多少,那麼成人面部的皮膚面積,大約在330cm² ~ 400cm²,按照2mg/cm²來算,就是每次需要塗660mg ~ 800mg才能保證使用效果,1g=1000mg,一瓶防曬霜大多是30g,也就是30000mg,那麼這樣一算,一瓶30g的防曬霜,只能用大概38 ~ 46次,最多50次,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那就是說一瓶防曬霜,只用在面部,臉大的,最多可以用一個半月,小臉的最多可以用到將近兩個月。(本人是屬於大臉一族,平均就是在一個半月左右)
VANZYAN創始人CICI WONG
從Vanzyan煥肌顏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硬幣大小尺寸的用量具體是什麼樣子的。
是不是用得不夠量的防曬霜,就毫無防曬效果了呢?當然也不是。效果還是有的,但是肯定沒有理論上那麼強,防曬係數也不會有理論上那麼高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你日常用SPF50/PA+++的防曬霜,也不算用的太強了。
用防曬霜,也不是一定要糾結這個量,每次要還要精打細算的去尺量,你就看看使用一瓶防曬霜的速度,如果一瓶30g的防曬霜,你用了三四個月也沒有用完,那你可真是用得太少了,起到的防曬效果真的是要打個問號,索性就買一個高倍數的防曬霜。
有關於防曬的小知識與疑問,都可以在評論區我們一起探討,相互學習。關注我一起學習更多護膚小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