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漢服出圈,絕不只是在最近連續霸屏的新聞中才陡然發生。早在去年,據央視網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報導,當時全國漢服市場消費人群已超過200萬,產業總規模約為10.9億元;而到了今年,被稱為「漢服第一城」的成都有四萬餘年輕人在淘寶上開起漢服店,相比去年多出整整一萬人。
圖片來源:西部網
而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作為某種程度上當地流行文化象徵的芭比娃娃,也隨著最新季度財報中的營業額漲幅,不得不被我們留意到 ——在全球最大玩具公司美泰集團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截止到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公司總營業額相比上一季度增長10%,利潤增加了兩倍,其中玩具品牌芭比娃娃(Barbie)銷售額則上漲了29%。
美泰集團Barbie官網
之所以這二者的消費規模增長勢頭,容易被拿到同一臺面來討論,也正是因為它們之間所存在的某種時代共性,或者說是它們所反映的、不同程度的傳統趨勢。
無論是漢服還是芭比娃娃,都以不同程度的時間隔斷與現代生活拉開距離,而成為一種實體的「虛擬」;同時這種看似存在於現代生活以外的傳統表象,在分別帶著不同疆域的文化屬性和象徵同時,也反應了某種當下所沒有、但很被需要的生活節奏。
漢服的又一次被討論,還要從前幾天在成都舉行的創意設計周上,首次為漢服打造的全產業鏈活動「國風雅韻節」說起,據成都日報的一篇報導,一位前來參加創意設計周的漢服「同袍」高興地說,參加這樣高規格的國際性創意活動,意味著漢服終於從「小眾文化」「次元文化」走向了主流文化。
而成都的漢服圈,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2005年,網絡環境裡開始有了漢服論壇「漢網」,那是漢服「同袍」最早的聚集地。後來,漢服圈從網上發展到線下,在「同袍」們的回憶中,北京、上海、成都,是當時全國對於漢服熱情最高的幾個城市。2007年,號稱全國首家線下漢服實體店的「漢唐文化」在成都出現,但是更多漢服「同袍」的服裝是自己請裁縫做的。
漢服愛好者在成都寬窄巷子
一直到2019年,漢服忽然火爆起來,在成都的春熙路和地鐵站,隨時可以看到身著漢服的少男少女,在春熙路商圈,還湧現了「漢服一條街」。不難想像,在2019年一個個原地崛起的短視頻平臺,勢必為漢服找到了不少共同好友,也讓這些消費群體找到了同胞。
不僅僅是在成都,近幾年,隨著古裝劇熱播和古風類遊戲出現,漢服愛好者越來越多。據觀察者網在2019年一則對廣東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漢服文化委員會會長汪家文的採訪可知,2017年全球漢服文化社團數量是1300多家,到2019年,已經達到2000多家,兩年間增長達46%。同年4月到8月,北京的漢服租賃店也迅速從3、4家,增加到了20多家。
而2020年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服裝O2O行業競爭格局及經營模式分析報告》的數據也為漢服這類古風著裝的接受度做出了解答——52.94%的人希望能在日常生活中穿著漢服,而選擇在傳統節日和活動中穿漢服的人分別17.89%和16.5%。這說明漢服的民族性、傳統性、民俗性的正在逐步地降低,日常化已經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復原古代服飾
至於芭比娃娃,更是足夠在曾經的真實生活裡構築出幾代女孩兒們共同的童年回憶。作為20世紀最廣為人知及最暢銷的玩偶,同時也像遍布全球的麥當勞和肯德基一樣,芭比娃娃曾被稱作美國女性、美國文化的象徵。
圖片來源:鈦媒體
以至於在2002年4月28日,當各大報刊發出芭比娃娃創造者、85歲的Ruth Handler去世消息時,引發的一陣惋惜。
「芭比娃娃之母」Ruth Handler
不僅在美泰集團今年第三季度財報中讓我們意識到芭比娃娃的商業潛力。早在三年前,芭比娃娃(Barbie)的生產商、美國最大玩具生產商美泰集團就曾預計過,到2020年憑藉數字相關玩具產品將其在中國的玩具和遊戲市場擴大 3-4倍。而多年來,美泰集團也一直在升級產品,例如開發人工智慧芭比娃娃全息圖像(AI Barbie Holograms),智能感應啟動的 Hot Wheels 汽車,以及提供虛擬實境頭套 View-Masters……
滿足歐美以及其他各個國家女孩子愛美之心的同時,這個名叫Barbie、裝扮和社會關係一樣豐富的玩偶,也被賦予了獨立自信、有自己事業的女性形象,因此激發了無數歐美女孩兒們想要擁有同樣生活和模樣的欲望。而美泰集團每年都要生產約150款芭比娃娃,其中有120款是新造型,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同時也賦予了芭比娃娃在這群女孩心裡的想像空間——對芭比娃娃的期待和置身其中對自身的期待。
圖片來源:Instagram Barbie
不過在2020年,任何消費規模的變化當然都逃不過在各種分析中,將社交隔離這一關鍵因素去作比對。一份針對3000個美國家長的調查顯示,孩子們在疫情下花在電子屏幕上的時間增長了近500%。為了將他們的注意力從電子屏幕中轉移出來,家長們更願意購買玩具和益智類遊戲產品;另一方面,雖然疫情下失業人口大大增加,但是研究公司NPD認為,很多家庭尤其是富裕的家庭將有更多的錢花在玩具方面,這主要是因為在疫情之下,休假和旅遊方面的開支將會大大降低。此外一個相對積極的方面是,玩具生產第一大國中國目前疫情控制相對良好,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供應鏈方面的風險。
儘管漢服與芭比娃娃相對2020來說,是兩段「長度」不盡相同的時間維度,但在網際網路及數字虛擬技術讓時間運行速度逐年變快的今天,它們都足夠成為不同國度的傳統或經典。
就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教授李薇所說「我們繼承的可以是形式,但是我們更多的應該繼承的是它的精神」,如同芭比娃娃創造者Ruth Handler所賦予的它各種讓歐美女孩兒們所羨慕並期待的——自由、充滿想像力和好奇心的女性精神……這些值得被感染的情緒,前文中也曾提到它們帶著強烈的本土文化象徵。
希爾斯曾經講道的一段有關傳統與現代的問題,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漢服、芭比娃娃這些作為曾經文化象徵的「舊時髦」產物卻在近段時間迎來了如此現象級的消費增長。他提到——「我們已經碰到了現代化的很多問題,突出的就是物慾橫流、價值解體、人性異化、文化商業化。人類怎麼解決自己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重新認識傳統、了解傳統、激活傳統、喚醒傳統、弘揚傳統。傳統是我們在現代社會範導現實、重建價值觀的重要資源」。
據新華日報的一篇《現代化進程中,傳統為什麼特別重要?》的文章中,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哲學系教授陳來也講到——「破壞自己的傳統,並不必然就走向現代化,反而可能導致價值結構的解體和文化認同的失落」。
況且在近兩年裡,一邊是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出現、古裝劇和古風遊戲雙雙霸屏;一邊是虛擬網紅、換裝APP、《動物森友會》和《模擬人生》等模擬經營類遊戲所搭建起來的二維世界,都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地搭建起了龐大的消費世界。
比如在自從古風歌曲《紅昭願》成為抖音熱門BGM後,各類漢服變裝、古風劇情類內容層出不迭,在抖音搜索漢服話題,相關內容已達到368.8億播放,同時還有「漢服開箱」「漢服攝影」「漢服vlog」等衍生話題。
又比如常常出現在《動物森友會》、《模擬人生》中那些和芭比娃娃同樣擁有著玩偶形態的虛擬面孔,也為它們所在的遊戲平臺創造了真實的商業價值——日本遊戲公司任天堂Nintendo近日公布(截止6月底的)20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4月~6月,公司的淨利潤達到106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4倍。除了遊戲機外,Nintendo旗下的遊戲產品銷量也增長了2倍以上,4月~6月共出售5043萬套,今年3月新出的掌機遊戲《Animal Crossing:New Horizons(動物森友會)》銷量最高,佔總銷量的21%。
《動物森友會》
《模擬人生》
當下這個快速運轉、甚至時而迷茫的網際網路時代,一方面對於傳統生活節奏存在著越來越多、越來越濃重的精神需求;更進一步的,對虛擬、甚至幻想的需求,也越來越不滿足於僅僅存在於各類經營養成類遊戲和換裝APP中,而是更多實體化的「虛擬」——就像在現實以外找求另一個平行空間,來適應自己所欲求的社交節奏和生活頻率。
捏一個自己,試穿奢侈大牌單品,與好友隔空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