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修理員沈超從油煙機管道裡救下來的4隻小貓,不是什麼名貴的品種,是流浪貓裡最常見的小狸貓,帶回家的時候還不會走,連眼睛都是半睜的。「其實本來並沒有計劃加入『養貓大軍』,但那窩小貓看起來實在太可憐了。而且我記得那年冬天天氣很冷……」沈超說,故事的開始總是有很多的機緣巧合。
沈超出生的時候,世界剛步入20世紀90年代。雖然是杭州本地人,但眼下沈超還是選擇了獨居,房貸才還了十分之一。他在網絡上看到過「空巢青年」的定義:在大城市打拼,背負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缺乏情感寄託。他認為自己是一名標準的「空巢青年」。
沈超和他的貓
近年來,養貓成為很多像沈超一樣的「空巢青年」排解孤獨的方式。近兩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寵物貓市場規模每年同比增長都在15%以上,養貓人數的同比增長也在10%以上,而養貓主力軍正好是「空巢青年」指向的主要人群:90後。
2016年3月,北部地區冷空氣強勢來襲,浙江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請市民們多添衣物,加強防寒保暖工作……」沈超扭頭看了一眼客戶家中正在當成背景音播放的新聞節目,搓了搓快要凍僵的雙手,埋頭繼續手上維修油煙機的工作。
這時,油煙機裡傳出的一陣陣細碎的叫聲,引起了沈超的注意。徵得客戶同意之後,沈超拆開了排風管,小心翼翼地把手伸進油煙機管道,摸到了裡面毛茸茸的一隻、兩隻、三隻……足足四隻手掌大小的小奶貓。
從此,沈超就成了令不少人羨慕不已的「有貓一族」。幾個月之後,還是在出外勤的時候,沈超又撿回了一隻藍貓。
沈超是個比較「悶」的人,用現在流行的話來形容,是「二次元宅」,喜歡看漫畫,追番劇(即日本連載動畫電視劇),話不多,比較慢熱,還有些許「社恐」。
「為了照顧它們,都沒時間追劇了。」沈超無奈地笑了笑。貓咪的到來,給沈超日常生活增加了新的「可能性」。
以前,沈超的休息日一般會和電子設備相伴度過,也不出門,經常一躺就是一整天。
雖然有了貓之後,沈超還是很少出門。但為了更好地照顧「主子」們,沈超加入了同好的圈子「偷師」養貓的小技巧,打掃衛生的頻率也提高了不少。
漸漸地,沈超對於養貓的熱情就變得一發不可收。除了收養流浪貓,沈超偶爾也會買貓,而且運氣都挺好。兩年前,沈超花了500元,買了兩隻樣子長得很好看的非純種漸層貓,很多人以為是純正的漸層貓。
沈超的貓
沈超還說,他曾經以3000元的價格買到了一隻雄性三花貓。內行都知道,三花貓基本都為雌性,雄性三花貓在繁育遺傳中出現的概率僅為三萬分之一。「如果按照正常售價出售,大概要10萬元人民幣吧。」提起這隻貓,沈超覺得自己很幸運。
「養著養著,就越養越多了。」現在,沈超家裡的貓咪數量超過10隻,每一隻貓的性格、脾氣他都了如指掌,如何給每一隻貓最合適的照顧是他眼下最關心的事。
隨著貓咪數量的飆升,沈超花在養貓上的費用也成倍增長,有幾個月他過得捉襟見肘。「因為我的工作性質,月薪是浮動的嘛,剛開始養貓的時候,要給它們做驅蟲、打針的工作,開銷就比較大,
工資不太夠用了。」沈超有些不好意思,「不過穩定下來之後就省得多了,再加上我現在自己開了『貓咖』,算是讓貓給自己賺了一些口糧。」
一年半前,在朋友的建議下,沈超在小區邊租了一個不大的門店,做起了「貓咖」的生意。自此以後,每天下班,沈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到「貓咖」餵糧、鏟屎,檢查每一隻貓咪的健康狀況,天天如此。
不過,由於營業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貓咖」的生意始終不溫不火。「要說不發愁肯定是假的,」沈超說,「我有想過辭掉工作專心把生意做起來,但無奈工資是咖啡廳運營資金的主要來源。」
為了把「貓咖」生意做起來,沈超打算在今年著手做一些規劃,「我會畫一些漫畫、插畫,打算之後畫一畫貓的日常發在網上,也算給自己引流;咖啡館的布局也需要改造一下,讓路人在外邊就能看到貓咪……」
沈超養在貓咖的貓咪
從沒有養貓的計劃,到把貓咪列入未來生活的規劃中,對於沈超來說,不過也只有四年的時間。
養貓是周行從小的願望。自從參加工作擁有了獨居的「自由」以後,周行就一直在尋找養貓的機會。
一年半以前,了解周行的朋友送給他一隻3個月大的布偶貓,周行高興壞了,忙前忙後地置辦了很多東西。「剛開始養開銷會比較大,貓砂盆、貓食盆、指甲刀、營養膏、貓爬架、逗貓棒,這些七七八八的東西加起來起碼也要一兩千塊。」周行說,「穩定下來會好一些,月均500塊左右,主要花在貓砂和貓糧上。」
但是沒過幾周,周行的貓就病倒了,「前一天還活蹦亂跳,第二天突然就難以站立,還吃不進東西。」周行急壞了,連忙把貓送去了寵物醫院,「當時為了治病花了很多錢,每天光住院費就要500塊,住了一個多星期,還是沒能救過來。」
說起這件事,他至今還是很難過,「我養了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周行說,本來以為一直以來的願望終於可以實現了,萬萬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屋子裡重新變得安靜下來,周行很不適應,不久以後他還是給自己買了一隻布偶貓。「我好像習慣了下班回家有它蹲在門口迎接我的日子,突然沒有了,心裡空落落的。」
周行說,一開始會把現在養的這隻貓當成之前那隻的替代品,慢慢地,他發現每一隻貓都有自己的性格,怎麼可能是替代品那麼簡單。
「現在養的這隻啊,很自我,而且脾氣還挺大的。」周行說,「有一次家裡有人來修空調開過窗戶,之後我就再也找不到我的貓了。我還以為它從窗戶跳下去摔死了,嚇出了一身冷汗。很久之後才發現,原來它把沙發抓了一個洞,鑽進去睡覺了。
「雖然它平時不太愛搭理我,但晚上我需要加班的時候,它都會窩在電腦旁,邊睡邊陪我。」周行把貓當成是自己的孩子,從貓的身上收穫了很多慰藉和成長,「貓和人很像,別看它總是一副高冷的樣子,但你需要的時候,它總會出現。它其實用自己的方式在愛你。」
由於工作原因,目前周行把貓咪送回了老家父母的身邊。「每天爸媽都會在群裡發很多貓咪的視頻和照片。」周行說,「我一開始還擔心他們會不喜歡,沒想到相處得還挺好的。」因為貓,周行和父母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
沈超和周行都很享受有貓的日子,「一開始是為了陪伴,但時間久了,情感聯繫似乎也從單向變成了雙向的。」他們自己也說不清貓咪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總之不再是寵物那麼簡單。這一點,大部分寵物主人應該都感同身受。根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59.1%的寵物主把寵物視作自己的孩子,27.8%的人把它們當作是自己的親人。
寵物和主人之間越來越人性化的關係,與養寵人群的年輕化趨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在一線城市中,養寵人群逐漸由80後轉變為90後、95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家鄉,前往大城市獨自打拼,對於孤獨感他們有著更為深刻的體驗。
而與之相匹配的是,在年輕人中間,英短、布偶和金吉拉等性格更加親近人的品種貓的受歡迎程度,目前已經超過了長期佔據「頂流」的中華田園貓。記者在走訪過程中,從杭州某寵物店獲知,在杭州的寵物貓圈子中,最受歡迎的種類是藍白貓和藍貓兩類,它們都從屬於英短這一大類。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英短在內的品種貓,市場價格並不便宜。在杭州,藍白貓的價格基本在3000元左右,而布偶貓的價格則更高,血統純正、品相較好的,價格甚至會高至萬元。而且,淘寶最新的銷售數據顯示,近年來,寵物消費呈現出越來越精細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寵物主願意在健康、訓練甚至美容上為寵物投入更多的金錢和精力。
「就像是父母養孩子,我們也願意花錢給自己的貓更好的生活。」沈超和周行這樣說。
見習記者 樓金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