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小夏健談,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植物胎生和鱷魚的介紹。
植物並非沒有胎生的
如果有人問:這世界上有沒有胎生的植物?你一定會回答:沒有!世界上哪有胎生植物呀?除非它是哺乳動物或者人。但是,科學的回答卻是「有」!儘管大家都知道,植物的種子成熟後,通常是離開母體,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和萌發,最後在土壤中萌發並長成植株。可世上的確有胎生的植物。如果你有機會到祖國的南海一遊,不妨到那些江河入海口去瞧一瞧,你會在淺海灘上看到或大或小的一片深綠色,稠密的灌木叢,枝丫交又在一起,潮水漲時,樹冠好像浮在水面,形成綠色的「島嶼」,這就是紅樹林,這種樹就是胎生的。
紅樹的母株會結出十多釐米長的「角果」,這些角採就像四李豆一樣,掛在樹架上。它種子裡的胚不經過休眠,而是直接在角果上萌發。因此,準確地說,這些角果並非果實,而是一株株已由種子萌發的幼苗。這些萌發了的胚胎有長長的根棒狀的下胚軸,離開角果後,它下墜入泥,下端即長出側根,將幼苗固著在汙泥裡並吸收養料,上端就抽出莖葉,形成新的植株。紅樹為什麼要胎生呢?紅樹生長的泥土基質鬆軟,容易被海水衝走,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紮下根生存下來,紅樹就只好練出特殊的本領——長出特別的器官。
由於紅樹長期對自然環境的適應,除了樹幹上長出許多支撐根彎入地下來固定自己外,又因生活在汙泥中缺少氧氣,所以,通氣組織特別發達的支撐根也具有呼吸根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紅樹為了保證自己的子孫後代能繁衍下去,逐漸形成了這種胎生的適應性。像紅樹這樣的胎生植物,還有紅樹科的其他品種紅笳冬、秋笳樹、木欖等,紫金牛科的蠟燭果樹(桐花樹),馬鞭草科的海欖雌等植物。
以上這些都是熱帶和亞熱帶海灘的植物,在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那些乾濕季明顯的地帶,生長著另一種胎生植物——佛手瓜。早季時,枯萎的瓜藤上的瓜果,保持著足夠的汁液,把成熟的種子「哺育」成熟——發芽並長成新幼株。雨季一到,新幼株甩掉「胎衣」,向下生出許多不定根,扎入土中,迅速開花結果,搶在雨季結束前完成這一切。真是「適者生存」!世界萬物為了繁衍後代,總會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本領。
鱷魚不是魚
一次,英國一艘遠洋貨輪正行駛在平靜的大洋中,突然,一位眼尖的船員發現前面浪花四濺,一隻黑乎乎的「怪物」正在與幾隻兇猛的鯊魚拼命。是什麼動物敢與兇殘的鯊魚搏鬥呢?難道世界又發現了新的物種?後來,船員們拿出望遠鏡仔細一瞧,居然發現這隻怪物是一條大鱷魚!大家知道,鱷魚雖然名字與魚連在一起,但它並不是魚,而是動物中最高等的爬行動物,它一般只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沼澤地。鱷魚怎麼會跑到大洋中去,還與鯊魚搏鬥呢?世人一時議論紛紛甚至懷疑這件事是船員們編造的歷險故事。
實際上,動物學家則相信世上確有其事,並且指岀,這類鱷叫灣鱷,是鱷類中唯一能在海中生活的種類。鱷是水陸兩棲的爬行動物,身體一般分為頭、軀幹和尾部,四肢短,指、趾間有蹼。它的皮膚很厚實,除角質鱗外,軀幹部的皮膚內還理著一塊塊排列整齊的骨質板。鼻孔開在頭部上方,有瓣膜。潛水時,瓣膜將外鼻孔蓋住,水就不會流進鼻孔。它的口腔深處的頂壁有下垂如帆的皮膚褶襞,叫做顎帆,當鱷在水中張口捕食時,顎帆遮住口腔頂壁的內鼻孔,只要外鼻孔露出水面,就可以照常呼吸。鱷魚這些構遺都非常有利於它在水中生活。
像前面提到的灣鱷與鯊魚搏鬥,是它在與鯊魚爭搶食物。灣鱷是世界現存的21種鱷中著名的食人鱷之一。它體型很大,一般成年鱷身長都在4米左右,重量達100~200公斤。灣鱷為什麼獨獨喜歡遠遊大海呢?這可能與它的海棲習性有關。灣鱷大半時間生活在海灣中或海濱的河口中,有時也溯河而上,但絕不會深入到內陸江河湖泊中生活。它有時為了覓食,便遠離海岸,在大海中進行長途旅行。因此,人們又把灣鱷叫做威水鱷。也正由於有這種生活習性,灣鱷才少受人類捕殺,在現存的鱷類中,還保留著定的數量,尚未瀕臨絕種。
灣鱷是鱷魚中最兇的一種,喜歡襲擊人類,在紐幾內亞以及其他地方被獵殺的灣鱷中,有時會從它的胃中找到手鐲、耳環之類的物品,証明它曾吞食過人。在6~7月份,灣鱷處於繁殖期,這時它性情更加惡劣兇殘,如有人經過它的身旁,必定會受到攻擊。灣鱷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據專家考察,我國廣東、廣西等華南沿海地區也曾有過灣鱷,直到明朝才告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