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在我們的農曆中,臘月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我們也許會覺得,臘月是一個代表結尾和終點的月份。植物凋零了,動物在費力的尋找生存下去、撐到來年春天的方法,或者乾脆都走掉了。天氣變得越來越嚴酷,寒風凜冽,還有時不時降臨的冰雪。白天很短,夜晚很長,一切看起來都充滿了悲涼和荒蕪。然而,臘月這種稱謂,其實與自然季候並沒太多的關係,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不論是打獵後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這個月都要舉辦祭祀活動,所以臘月是個祭祀之月。
臘月的感覺,就像走進了一條老街,時間在這裡被拉長了,時光被拉得太過悠長、醇厚,這種漫長溢滿了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這邊有戶人家正好灶膛開火,嫋嫋炊煙縈繞著青瓦黑磚,那邊一位老人在陽臺整理雜沓的物品,還有一位站在另一邊張望,好像在眺望著誰的歸來。家家窗臺上有高高懸掛的香腸臘肉,年味兒似乎也從這一排排的香腸臘肉中傳來了。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關於臘月的氣象,最喜歡魯迅寫的小說《祝福》,「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裡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魯鎮家家戶戶都一律忙,忙著準備「祝福」。這祝福實際上就是臘祭,祭祀祖先諸神,供物豐盛,場面隆重,氣氛肅穆,祈禱虔誠,名副其實「一年之大祭」。年年如此,家家如此。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裡浸得通紅,有的還帶著絞絲銀鐲子。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並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什麼是臘月?就是在新故交接的歲末之際,家家戶戶向祖先家神貢獻祭品,團團雪花滿天飛舞,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近處遠處,爆竹聲聯綿不斷。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菸,人間百姓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
臘月是一年的尾巴。在北方,這個月人們呆在室內的時間更長,和自然界接觸的時間更少,在一年中的這個時候,人們可能注意不到冬日樹木的剪影,夜晚的星辰,月亮的滿盈和虧缺,草葉上的白霜,動人的日落,擠成一團的松鼠,還有高空中捕獵的鷹,可它們就在那裡,不管有沒有看見。作為傳統的中國人,注意力都在陳列鼎俎,設置籩豆,羹湯灶飯,糖瓜糖餅,香蠟紙碼,灑掃室堂,全家羅拜……室外,雪花飄落四方,厚厚一層,鬆脆而勻淨,漫天月光如此明亮,儘管寒冬如此冷酷。
本來,在大自然的曆法中,沒有什麼有名字的月份,或者有數字的日期,更沒有什麼最後的終點,在自然的世界裡,有的只是休息,萌芽,孕育,重生,生長,出生,死亡,循環往復,永不止息……是人賦予了這個世界以多情和溫度。臘月來了!我們懷著愉悅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節邁進的步伐。那麼多的風俗,要牽過臘月老街的胡同口,我一步步叩響石板走近,不知從哪裡酒香一絲絲地飄來。一瞬間,時光重疊,記憶回溯,仿佛回到了年幼放學回家時,看見父母站在陽臺上等待張望的身影。打開門,入鼻的是飯菜香氣,入耳的是欣喜的呼喚,入眼的是開心的笑顏,入心的是無可替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