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全球最大的微創外科內窺鏡設備及器械製造企業德國卡爾史託斯公司在上海舉辦了中國區總部暨中國總部大樓落成儀式,正式宣布位於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卡爾史託斯中國區總部大樓落成投入使用,這也標誌著卡爾史託斯中國區總部正式成立。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吳強在儀式的致辭中介紹,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的試驗區,浦東新區依託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集聚了各類總部,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的總部經濟的生態圈,也成為了我們國內外總部經濟的高地。 截至今年10月底,浦東已經聚集了359家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佔上海全市總數的46.8%。
卡爾史託斯中國區總部落成使用,意味著上海又多了一家跨國公司中國區總部。
卡爾史託斯1945年成立於德國圖特林根,其聞名全球的內窺鏡產品覆蓋人類醫學、動物醫學以及工業內鏡三大領域。2006年,卡爾史託斯就在上海浦東設立子公司,將全球先進的微創外科技術和產品引入中國,同時擴展在華布局,其中國區總部建設投資近2.65億元,這是目前卡爾史託斯亞太區最大的投資項目。
卡爾史託斯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楊梅在致辭中表示,公司始終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尤其是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對於所有跨國企業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挑戰與考驗。在中國政府的強力引導下,在華外資企業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特別是浦東新區政府的支持,讓卡爾史託斯更加堅信中國之路將充滿機遇。
根據《中國醫療設備》雜誌社發布的2019年中國硬式內窺鏡類設備主要品牌保有率,卡爾史託斯佔比達到47%,位居第一位。
楊梅在接受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採訪時介紹,目前卡爾史託斯的業務鋪在中國4700多家醫院,這不僅包括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二線城市佔有率也已經達到50%左右。楊梅表示,關注生命沒有高低,沒有一線市場或二線市場,應該關注所有人的微創手術治療效果。
採訪中,楊梅還談及近期備受關注的醫療器械集中採購,她認為,在醫療領域,如果要進行帶量採購,應該先談質量,而高性價比產品,需要企業對用戶有深度的理解。一個產品能夠帶量採購說明有足夠多的企業提供這個產品,當某個產品不是非它不可時,帶量採購能夠推動企業創新。
自2010年以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國產醫療設備的政策。在這個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跨國醫療器械選擇本土化發展道路。
楊梅表示,卡爾史託斯作為一家跨國公司,其實從來沒有停止過本土化的研發工作,技術的好壞不以地區劃分,關鍵看技術本身是否夠硬,幾年前,卡爾史託斯就開始了本地化集成方案的開發,而此次落成的中國區總部,卡爾史託斯有了更好的場地,未來希望引進更多的人才,把技術落在本地。
來源:澎湃新聞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