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就是與人的相處之道。
很多人在意自己的身材,每天花很大力氣去減肥。有的人在意自己的容貌,投入很多的金錢去購買護膚品,有人專注穿著打扮,每天翻閱各種時尚雜誌。這些都是人們注重外在的東西,我覺得更應該注重內在。
鬼谷子裡有一句話「口乃心之門戶」,意思是說語言是展現一個人的內心途徑。我們了解一個人,往往是通過他所說的話。不論個人內心情感多麼豐富,個人對事物的觀察和剖析多麼獨到,都要依託語言表達出來。從某種程度上講,你說什麼樣的話,就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善於總結,你在別人眼裡就是一個睿智的人,如果你善於傾聽,別人會感覺你很善解人意,如果你總喋喋不休地抱怨,那麼別人認為你是一個怨婦。
想要塑造好形象,學會好好說話是重中之重。所謂人情世故,一半在說話裡。
好口才有哪些標準
人們普遍對好口才有以下幾個誤解
第一,能說話的人一定會說話
我們常用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來形容一個人口才好,其實只能說明一個人話多,並不證明他會說話,就好比聊天的時候,每個人都想談論自己,理想的聊天氛圍應該是每個人都能有機會講自己的事。
第二,會說話的人一定敢說話
有些人在親朋好友面前有很多話,分析觀點、評論時事頭頭是道,到了陌生人面前就害羞靦腆,半天說不出話來,也不知道怎麼找話題。其實,會說話不等於敢說話,就好比有些人在私底下滔滔不絕,說起話來眉飛色舞,一旦到公共場合,比如演講、工作會議、婚禮發言等,腦子一片空白,說話磕磕巴巴,不知道怎麼組織語言。
第三,把對方說得啞口無言就是好口才
很多人在為觀點發生分歧的時候,能把對方說得啞口無言就是好口才,其實不然,這樣做只能讓對方閉嘴。並不能讓對方心服,要記住,好口才不是用來吵架的。
第四,好好說話就是像好好先生一樣說話,有一種觀點認為,教人說話無非是講些恭順禮讓、為人友善、寬厚仁慈,氣量要夠大,要學會包容。
好口才是綜合能力的體現
說話的實力其實是一項綜合能力。從初次見面、家人溝通,到工作匯報的每一個場景都需要我們好好思考。怎麼說話才能辦妥事情,拉近關係。只有當我們在各種場景中,都能見招拆招,妥善應對各種情況的時候,才叫有了說話的實力。
口才要當作技能來練習
對著鏡子練習,照鏡子可以看到自己的美醜胖瘦,從而試著去修飾美化,對著鏡子和自己交談,不僅能夠鍛鍊表達能力,還可以練習肢體語言。特別是在一些要在公開發言的場合,提前對著鏡子練習顯得尤為重要,可以檢查自己的表情、儀態是否得體到位。其次,聽自己的錄音。最後注意說話的語速,語速過慢會讓人沒耐心聽下去,語速過快會讓人來不及反應。所以說話這門藝術,我們要時常練習,才能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