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迪娜婆婆帶娃兩大誤區,請媽媽們避開:奶奶神助攻慘變豬隊友!

2020-12-13 媽媽私房書單

看綜藝節目《婆婆與媽媽》,麥迪娜被不少網友實名羨慕了。

比如,結婚前婆婆就以麥迪娜的名義買房,結婚後支持她做的一切,連做美甲都叮囑她少做家務,防止指甲劈開,這樣的好婆婆去哪裡找?

婆婆是個好婆婆,對兒子和媳婦的生活沒少出力幫襯,帶孫子自然不在話下。

麥迪娜的婆婆有個特別明顯的「缺點」,那就是被麥迪娜吐槽的「潔癖精」,連兒子姜潮進入她的房間,都不讓坐在她床上,如果一定要坐,也要拿一條毛巾鋪上。

正是因為這個潔癖問題,麥迪娜婆婆對孫子的照顧,可以說是小心謹慎到出現強迫症。

節目中有一幕是,麥迪娜婆婆想帶孫子「學習」,結果小傢伙不感興趣爬走了,這僅僅11個月大的寶寶在地上爬,他爬向媽媽的拖鞋,然後抓起來展示給大人看。

麥迪娜的婆婆看到緊張得不行,趕緊跑過去想打掉孩子手裡的拖鞋,第一次沒有成功,二話不說再來一次,終於把寶寶手裡的拖鞋打掉了。奶奶這樣粗暴,連麥迪娜在一邊都被嚇到了。

寶寶其實很「受傷」,但是又不會用語言表達,只好用一根手指指著,想向大人說明自己的需求。

作為媽媽的麥迪娜,感受到了寶寶的心碎。她心疼孩子,就對婆婆說:「你不能一下過來嚇唬他,這樣對他的從小的性格上會有影響。」

確實如此,即便是拒絕阻止孩子,也不能直接粗暴打掉,應該溫柔解釋引導,給孩子情緒緩衝的空間。

婆婆意識到了自己反應過激了,扭頭弱弱回應:「太髒了,你知道嗎?」

一件小事,呈現了很多人都忽略的兩個養育誤區,看似不經意的行為習慣,都對孩子的成長有很重大的影響。

有錢人對待孩子教育問題更重視,而且相信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比自己不懂瞎摸索更省時省力。

麥迪娜的孩子只有11個月,她已經給孩子請了專門的老師,具體學什麼沒說,但是她提到一句,那就是她請的老師會給孩子「心理上的一些輔導」。

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這是當下父母都應該引起重視的養育重點。

父母只管孩子吃飽穿暖和學習成績,導致很多青少年心理出現隱疾。我們在社會新聞上,看到各種因為心理問題引發的青少年惡性事件,無一例外都跟心理健康問題有密切聯繫。

麥迪娜婆婆的兩個養育誤區,我希望現代的父母們不要再固執己見了。

01不懂孩子敏感期,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受挫

養育孩子,家長們避不開的一個名詞,那就是「兒童敏感期」。

兒童敏感期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鑰匙」,是孩子發揮創造性本能的黃金期,是孩子學會自我調節、掌握某種本領的特殊階段。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或者一堆黏土,至於未來孩子能成為什麼,全在於家長如何引導教育。

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反對這種說法,她認為每個孩子體內都有一個精神胚胎,這個精神胚胎中藏有心靈成長的密碼。並且,孩子只有通過自己的行動、感受和思考,才能解開這個密碼。

很多幼兒教育學家支持蒙臺梭利的這一說法,他們通過觀察發現,孩子六歲前有許多心靈發育的敏感期,譬如追求完美、熱愛音樂或數學等。

處於特定敏感期的孩子會對某些特定的事情有著匪夷所思的執著,他們會不厭其煩地、自發地重複去做這些事。

如果這些事在敏感期內得到了充分操作和訓練,這個孩子的特定能力就會得到充分發展。如果錯過了這個敏感期,這一特定能力就會遭到難以逆轉的損害,以後要花極大的力氣才能部分彌補。

根據蒙臺梭利的力量,0-2歲的孩子會經歷以下敏感期:視聽覺敏感期、動手敏感期、行走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內部秩序敏感期、模仿敏感期等。

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到來是不一樣的,有早有晚,家長要注意觀察,照顧到孩子發展的個體差異性。

從節目中的鏡頭看,麥迪娜11歲的寶寶喜歡滿地爬,看到感興趣的東西用手抓起來,很可能就是動手敏感期

兒童心理的發展是與手的活動相結合的,因為手是受大腦控制的。手和大腦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手的活動是大腦活動的最佳表徵,動手就是在動腦。

蒙臺梭利說,假如沒有手的幫助,兒童的智力也能夠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可是有了手的幫助,兒童的智力就能夠發展到更高的水平,他們的性格也會更堅強。

假如兒童無法使用手,他們的人格形成就會處在很低的水平上,出現不聽話、沒有激情、懶惰和情緒低落等表現。

當11個月大的來寶被奶奶粗暴打掉手裡的拖鞋,他內心的疑惑、憤怒和沮喪可想而知,可是他沒有反抗能力,只能伸著一根手指,繼續表達自己想要而沒被滿足的願望。

如果在生活裡,大人們常常以「危險」「有細菌」「不能碰」這些理由,阻止孩子自由探索,就算成人對孩子的打擾是無意的,但也已經對孩子精心營造、構建的東西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壞。

蒙臺梭利說:「如果一個孩子的運動器官在發育成熟之後被限制運動,那他的心理發展也會受到阻礙。」

孩子會在成人不注意的情況下,重新營造自己的世界,可成人仍然會粗暴地毀掉一切。就這樣,雙方的衝突會一直持續,直到孩子妥協為止,那時孩子將不再擁有自己的主見,不再想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

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忽視兒童敏感期的特別需求,阻斷孩子自由探索,破壞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最初的毫釐之差可能會導致兒童成年後的千裡之「謬」

儘管一個人在不適合的環境中也可以長大成人,但是請想一想,孩子本該具有的潛能可能就永遠被埋藏壓抑起來了呀。

成人只需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發展、活動,不要進行幹擾,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孩子開始肢體運動是由其內在的能力激發,是孩子自主、自願的行為。

我們應該引導孩子,為孩子創造機會開發潛能,而不應阻礙他們的活動。對此,蒙臺梭利提出以下幾個家庭教育原則:

第一:尊重孩子所有正在進行的合理活動,並努力了解他們的活動目的。

第二:我們必須全力支持孩子活動的願望,培養孩子形成獨立的個性,不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

第三:我們必須時刻注意與孩子的相處方法。因為孩子的情感,尤其是對來自外界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細膩敏感

02無意中把學習與玩耍割裂,破壞學習興趣,會導致孩子厭學

我們中國傳統教育觀念裡,把「玩耍」看得價值很低,常見的說法比如「玩物喪志」「業精於勤荒於嬉」等。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裡,玩耍非常重要,跟學習一樣應該受到重視。

本來姜潮跟媽媽陪寶寶玩得很開心,麥迪娜想加入繼續玩一局。但是婆婆說不完了,寶寶要學習。奶奶關心孫子成長,認為學習更重要,無可厚非。但是奶奶不懂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不懂孩子大腦發育的科學規律,不但沒有幫助孫子成長,反而是拖了後腿。

首先,家長們應該認識到孩子的學習不僅發生在「你教他學」的過程中,也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的教育當中,孩子的學習發生在每時每刻。

家長不能用自己對學習的理解來判斷孩子是否在學習,如果你認為需要成人教的內容才叫學習,自己探索嘗試的內容不叫學習,那麼家長就容易犯一個很常見的錯誤——終止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開始你認為的學習。

《園丁與木匠》一書的問世,在育兒領域引起了一陣轟動。加州大學30年實證研究揭示:孩子都是天生學習家。但是為什麼後來有些孩子漸漸厭學?因為被父母或者老師給教壞了,徹底毀掉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11個月的來寶為何對媽媽拿出來的卡片沒有興趣,直接爬向媽媽的拖鞋?

因為這就是孩子的學習方式啊,忠於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行動,在孩子眼裡,未知世界的一切都我要學習的資源。

可是,奶奶因為潔癖打掉了他想要搞清楚的拖鞋,並試圖把他拉回到大人認可的學習活動裡。如果孩子因為一個事件或因素突然轉移注意力,去關注另一件事,打亂了家長原有的安排,教育學就派上用場了。

教育不正是體現在孩子不配合大人的時候嗎?孩子不是機器人,家長發出一個指令,他們就會乖乖執行。孩子是一個有自己生命意志的人,我們應該使用教育學和心理學原理,作為我們了解孩子行為動機的參照,了解孩子,幫助孩子。

家長要做的是學會「借力打力」「隨機應變」,把孩子帶回到原來的教育目標上來。強制措施或者發號施令,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沒有生命喜歡被管制束縛。

假如孩子在玩一個玩具,我們可以有目標地引導孩子,發展他的手眼協調能力、感知運動整合能力、言語能力、數的概念和想像力、創造力,以及促進親子良好關係、幫孩子樹立好的做事習慣等等。

凱叔講故事創始人說,讓孩子沒有感覺教育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這可能就是大家常說的「行不言之教」吧?這樣的教育潤物細無聲,讓人愉悅,如沐春風,收到的效果肯定是最好的。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是愛是什麼呢?人本主義大師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如果我們養育孩子,但卻不懂孩子,那麼就難免會以愛之名傷害孩子。

因為不懂孩子,所以常常心懷憂慮和恐懼,總是擔心孩子出事,把孩子保護得太好,阻斷孩子與世界的正常連結。

因為不懂孩子,不接納孩子的行為,無法幫助孩子,提供給他們需要的學習資源,好心辦壞事,拖累了孩子,或者只顧得了孩子的眼前,卻忽略了孩子的長遠發展,都是得不償失。

行為心理學解密:婆媳是冤家,林志穎媽媽為何不喜歡媳婦陳若儀?

《長江七號》說出最現實的尷尬:教育就是拼爹,周星馳也難逃定律

窮人父母有哪些典型問題?周星馳《長江七號》堪稱底層反面教材!

周星馳用《長江七號》揭示一條扎心真相:窮人孩子莫入貴族學校!

相關焦點

  • 宋慧喬電影現身說法:請愛孩子如其所是
    美羅為孩子住院收拾行李,她坐在行李箱前,忍不住落淚,她很自責地說:「那時候,要是我不亂來,阿凜也不會變這個樣子。」十七歲的美羅因為害怕恐懼,想要通過跑步把孩子跑掉,避免很多惹不起的麻煩。老公大秀安慰她說:「跟你說過多少遍了,那是基因出現突變而已,跑步不會把孩子變成那樣的。」
  • 《婆婆和媽媽》麥迪娜與婆婆因育兒「分歧」
    節目中,陳若儀首次出鏡,落淚坦言「壓力很大」,而林志穎媽媽的獨居狀態也引發了網友討論;伊能靜與秦昊媽媽則親似「姐妹」,手牽手承諾一起減肥的樣子十分可愛;而李晟兒子學媽媽說話引發爆笑,嶽母看女婿李佳航「什麼都好」的樣子十分溫馨;另一邊,麥迪娜與婆婆因育兒觀念產生小「分歧」,姜潮的解決方式獲贊「聰明」。
  • 婆婆帶娃三個月,娃把英語忘光了
    三個月前,疫情肆虐的時候,我和老公商量了一下,把娃送去位於市郊的爺爺家,一來是因為那邊沒有報告病例,孩子每天可以出去玩耍,不至於憋出毛病來。二來也是讓孩子爺爺奶奶跟大孫子親近親近。
  • 婆婆回老家,麥迪娜洗碗拖地頭髮凌亂,姜潮和1歲兒子搶零食吃
    男人帶娃,總會被美化。在這個社會中,女人帶娃是主流,男人帶娃就是非主流。比如26歲的陳華在女兒出生之後半年內一直在家帶娃,妻子鹹素媛外出工作賺錢養家。女主外,男主內的相處模式似乎並不能被大眾所接受。婆婆,我也把你當成自己的媽媽姜潮的媽媽是一個什麼樣的婆婆?她是一個有著潔癖,疼兒愛孫的長輩。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護犢子和喜歡插手年輕人的生活。麥迪娜自從生下兒子丹尼爾之後,很快就復出工作了。帶娃的任務就交給了婆婆。
  • 姜潮婚前房子寫麥迪娜名字,麥迪娜想生二胎隨媽媽姓,婆婆遲疑
    #麥迪娜懷孕期間跟婆婆上過真人秀《新生日記》,婆媳關係相處不錯,但生完孩子後再上真人秀《婆婆和媽媽》,婆媳之間因為孩子有所矛盾,但也不是劍拔弩張,主要是麥迪娜的脾氣挺好,婆婆也不是胡攪蠻纏的人,姜潮的態度和舉動反而沒有擔當。
  • 如何一眼認出媽媽帶娃,還是奶奶帶娃?這些圖幫你一眼識人
    現階段,提到帶娃的主力軍,非媽媽和奶奶莫屬!然而,媽媽和奶奶跨別一個時代,育兒理念不同,帶出的娃自然也不同。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下媽媽帶娃vs奶奶帶娃的差別之處吧,簡直不能再形象了!你們能做到一眼辨識誰帶的娃嗎?
  • 媽媽帶娃累成狗,孩子他爹甩甩手,爸爸到底是好幫手還是豬隊友?
    如果你也在育兒過程中感覺到困惑或者挑戰,那麼請一定要關注我,「蘇主任Talk」讓你輕鬆育兒,孩子成長健康又快樂! 蘇主任在和很多媽媽進行諮詢的時候都會聽到她們說,孩子的爸爸基本上都是不帶娃的。實際生活當中,爸爸們不光不帶娃,一旦孩子出了些什麼問題,反而會指責媽媽們帶得不好。
  • 「兩個孩子我真的帶不了」二胎媽媽準備工作,婆婆帶倆娃太辛苦
    生兩個孩子確實非常不容易,如果你是帶個倆娃的寶媽或婆婆,其中滋味與心酸,一定會歷歷在目。小珠同樣是一名二胎媽媽,她三年期間生了一兒一女,婆婆偶爾從外省趕過來幫忙帶一陣孩子,其餘時間都是她獨自帶娃。二寶出生後不久就累病了,最後不得請親戚幫忙暫帶孩子,獨自看醫生。
  • 在《玄門大師》劇中,就算是「豬隊友」也可以擁有神一樣的助攻!
    在《玄門大師》劇中,就算是「豬隊友」也可以擁有神一樣的助攻!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編小米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年度青春熱血劇《玄門大師》中有著豬隊友形象的龍豬,據小編了解,這個龍豬不僅沒有豬隊友那樣的操作,而且在劇中更是出演了一個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形象。
  • 麥迪娜和婆婆為一雙鞋吵架,使麥迪娜說不出話來
    雖然麥迪娜和姜潮在娛樂圈不屬於大紅大紫的範疇,但結婚生子後,上綜藝節目後也會受到一些關注。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麥迪娜和她嶽母之間的關係,雖然他們經常在節目中談笑風生,但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矛盾和糾紛。在綜藝節目《婆婆和媽媽》上,麥迪娜和婆婆的關係因為一雙鞋發生了爭執。原因是麥迪娜婆婆想在網上為姜潮買一雙鞋,但麥迪娜認為鞋子不好,婆婆卻認為只是一雙鞋,如果不好,可以放在家裡當拖鞋。畢竟觀眾覺得這畢竟也是婆婆的心願,麥迪娜這樣做有點不合理。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有人說:70後媽媽懷孕時,思考的問題是「寶寶是男是女」;80後媽媽懷孕時,思考的問題是「寶寶出生後是否該換個大房子」;而如今的90後媽媽懷孕時,思考的更多地是「寶寶讓誰帶」的問題。確實,現代社會生存成本太高,寶媽全職帶娃固然最好,但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不是家裡有礦,經濟壓力全讓老公一個人來扛,重壓之下必然會產生家庭矛盾,影響夫妻感情。
  • 家裡有個「豬隊友」怎麼辦?聰明媽媽有智慧,帶動孩他爸承擔責任
    豬隊友不是不帶娃,是媽媽你要給他機會啊。沒有機會怎麼帶娃呢,他不願意帶,也得創造機會,給娃洗澡,換尿不溼,衝奶粉,這些工作讓他來幫忙。媽媽們不要太能幹,什麼時候都自己搞定,這樣子在孩兒爹眼裡,那帶孩子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啊,我根本不用插上。因此,媽媽們千萬不要把豬隊友,養成甩手掌柜,什麼都不做,只是欣賞的眼光來看你和孩子。
  • 為啥外國媽媽能一人帶多娃,中國媽媽帶一個就累夠嗆?原因很扎心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雖然沒有在國外生活過,但是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國外的媽媽們都是一個人帶好幾個娃,但是再看看我們自己,一個人帶一個娃就累得不想說話,這還是有奶奶或者姥一起帶的家庭。
  • 麥迪娜婆婆不但開明通情理,穿衣還文雅內斂氣質佳,好婆婆新標準
    最近被麥迪娜婆婆圈粉了,我想很多姐們也和我一樣喜歡這樣的婆婆,不但開明通情理,穿衣還文雅內斂氣質佳,真是中國好婆婆的新標啊,擁有這樣的婆婆,真是走到哪裡都覺得榮光!
  • 回娘家戴大鑽戒,麥迪娜脖子上的結節好大,親媽:不能跟婆婆頂嘴
    麥迪娜帶著婆婆、老公和孩子一起坐飛機回娘家。你們有沒看到麥迪娜手上戴著的大鑽戒?回娘家就戴著大鑽戒,麥迪娜果然也是一個虛榮的女生。在自己家的別墅中,從來沒見過麥迪娜戴過戒指,出遠門還特意戴著大鑽戒。真的不是愛面子嗎?這裡說一下,麥迪娜和姜潮的兒子丹尼爾真的越來越帥氣了。
  • 「婆婆白天帶娃,我晚上下班回來帶,現在孩子不跟我親怎麼辦?」
    堂妹雯雯,孩子1歲多了,平時白天婆婆帶,晚上她回去自己帶。但是,最近她發現孩子跟她不親了,跟她在一起的時候總是習慣喊「奶奶」,哭了也總要找奶奶,不要媽媽哄。而且,晚上讓孩子跟她睡越來越難了,要哄好半天他才不情不願地跟媽媽睡。所以,堂妹很苦惱,問我:「婆婆白天帶娃,我晚上下班回來帶,現在孩子不跟我親怎麼辦?」
  • 【母嬰親子】不怕孩子這個神對手,就怕老公這個豬隊友!!!
    在帶娃這件事上 老公就是豬隊友!女人聚到一起,除了說老公,就是說娃。關於帶娃,你家老公都能幹點兒啥?當我把這個問題拋向群裡的媽媽,隔著屏幕看著聊天記錄我都能感受到一臉嫌棄的表情。每次抱了幾分鐘就喊:她哭了她尿了她餓了!總是對娃說:去找媽媽玩兒,自己就躺沙發!什麼都幹不好洗澡餵飯哄睡全都得老娘親自來!這是為啥?曾經的少女年代,覺得他英姿勃發、能力值滿滿、似乎尋找到英雄的影子。
  • 生娃後,遇到豬隊友,如何讓他變成神隊友!
    當家中第一個寶寶誕生,夫妻馬上變隊友,同時也容易因「家庭育兒分配」對彼此不滿。家務活、育兒等無法明確分工,不知道明天會生出哪些新的家事。分工失效、抱怨彼此是豬隊友的狀態幾乎難以避免。這時媽媽需要儘量平心靜氣接受「事前無法完美規劃」的事實,否則內心警鈴會響個不停。因為你會母愛爆發、凡事親力親為,關於育兒的事第一時間解決,類似的事情做了第二次、第三次,這件事就「變成你的了」。
  • 麥迪娜媽媽首曝光戴金鍊金耳環有異域範,想帶外孫被姜潮媽媽阻止
    麥迪娜媽媽首曝光戴金鍊金耳環有異域範,想帶外孫被姜潮媽媽阻止6月18日,《婆婆和媽媽》更新了最新一期。節目上,麥迪娜的媽媽首度曝光。姜潮帶著妻子和兒子,以及自己的媽媽,來到了丈母娘的家中。麥迪娜媽媽在看到外孫吃飯太快時,也是讓外孫吃慢點,但是手卻還在往丹尼爾面前遞食物。姜潮的媽媽很喜歡自己的孫子,見麥迪娜媽媽的照顧丹尼爾的方式不對,立刻將孫子抱到了自己懷裡,臉上寫滿了不開心,似乎不太喜歡麥迪娜媽媽對丹尼爾的照顧方式。之後,麥迪娜坦言自己的媽媽,今晚想要帶外孫丹尼爾一起睡。
  • 麥迪娜和婆婆做美甲被問二胎,氣氛秒尷尬,婆婆卻體諒說不強求
    麥迪娜和婆婆的關係太好了,在婆婆和媽媽這檔綜藝上,雖然有好多對明星家庭,但是麥迪娜一家,一直以來的氣氛都是屬於輕鬆又詼諧的,麥迪娜和婆婆特別好,而且婆婆的性格也太好了吧,嚴肅又帶有幽默,就連麥迪娜也對她沒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