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發生碰撞前後保險槓是最容易出現凹陷的地方了,當然這也是保險槓原本設計的目的。當保險槓出現凹陷時,因為其屬於塑料製品,只需要將其加熱就可以輕鬆地將其給'推出來』,
用熱水也好,熱風筒也罷原理是一樣的。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溫度上升使其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分子間作用變弱,於是就沒有原先那麼硬了。只需要趁著保險槓軟的時候將其固定好形狀再等待溫度將下來塑料變硬即可,也可以澆冷水加以輔助,這個方法可以將凹陷的保險槓快速復原出大致的輪廓,但是車身上的其他位置發生碰撞時,又應該怎麼辦呢?我們都知道,車身除了前後保險槓以外的位置都是由鋼鐵做成的,更有部分車輛是鋁合金的車體或部分鋁合金的覆蓋件。
拿這輛大眾帕薩特旅行款來說,據車主反映是因為不小心壓到鑰匙上的後備箱按鈕導致後備箱打開磕到了柱子。有時候車身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出現凹陷,有些凹陷出現的原因都令人啼笑皆非。不管凹陷產生的原因有多麼離奇曲折,但是這個是確確實實的出現了,那應該怎麼處理呢?拿開水燙?這顯然不切實際,開水能把塑料變軟,但是想把鐵變軟那估計要幾百度的高溫了。這時候我們可以嘗試一種最近比較火的一種修復技術——汽車凹陷修復也叫微鈑金,但又區別於傳統的鈑金噴漆。汽車凹陷修復是一種物理修復技術,幾乎是不傷車漆的,這種技術利用拉拔、頂撬、敲擊等方法修復車身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缺陷,不需要抹膩子噴油漆,避免了色差開裂,從而使原有車漆更大限度地保留。
這個凹陷正好在平面上,並且不算尖銳,所以我們可以用拉拔的方法將其復原。先將粘片打上熱熔膠將其粘在凹陷位置,這裡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拉拔只能用於原車漆,後噴漆是不能拉拔的。因為後補的漆與原廠漆最大的區別就是後補的漆沒有磷酸鋅層以及電泳層,只補色漆層和清漆層。也正因如此,才會導致附著力差等一系列的問題。
而油漆的附著力才是覺定凹陷是否可以拉拔的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熱熔膠的黏性是低於原車漆的,在拉拔過程中**脫落的是熱熔膠,所以我們拉拔的時候可以比較輕鬆,但是後噴漆就不一定了,缺少磷酸鋅層和電泳層,並且溫度基本在80度左右,因為再高溫,就會出現塑料件軟化或者變形。這種油漆的硬度和吸附力永遠也達不到原廠烤漆的硬度和吸附力,所以就會出現將油漆拉掉的情況。
一次拉拔過後,粘片已經拉掉了,但是熱熔膠還粘在漆面上,這時候直接硬拽當然也能拽下來,但是還有更簡單一點的方法。熱熔膠是熱塑性樹脂,主要成分是聚乙烯醇縮丁醛(PVB),可以使用甲醇/乙醇/醚類溶劑溶解,拿一瓶酒精(最 好使用無水的醫用酒精,而不是工業酒精)往熱熔膠上噴兩下,就可以很輕鬆地拿下來了。
除掉熱熔膠後我們可以看到,現在這個凹陷已經整體鼓起來了,但是最中間的還是有一點小凹陷還沒出來。這時候如果要求不高的話,直接將鼓起的地方敲下去也勉強可以,至少比之前好太多了。但是完 美主義者或者有點強迫症的人就完全不能忍了,必須要修復完 美,不然心裡總感覺不舒服。
在將鼓起的包給敲平後還不能停,還要繼續敲下去。這時候可能有人會奇怪了,都已經平了為什麼還要敲出凹陷來,因為想把中間的那個小凹陷給拉出來,必須要將其給敲緩。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吧,因為它中間的那個凹陷太小了,而我們的粘片最小的也比它大了好幾圈,再拉拔下去也沒有用了,只會把旁邊給拉出來,反而容易把鈑金拉長。那為什麼不用更小一點的粘片呢?因為粘片太小所承受的力也小,只需要用手輕輕拉兩下都有可能將粘片拉下來,根本無法將凹陷給帶出來。
所以我們需要將最中間的那一點小凹陷給擴大,那怕把它擴大一、兩倍也不要怕,那是可以修復回來的,但是不將最中間的小凹陷給拉出來,這個凹陷是根本無法吸復的,到時候還得拆裡面的內飾板從反面頂出來,那反而麻煩了許多。現在經過一番敲打之後,這個凹陷又變回了原來的樣子,甚至比之前還大了一點,但是難點已經沒有了,可以直接一次拉拔到位。
這一步和上次一樣的操作就不放圖片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最中間的那個小坑已經徹底拉出來了,這時候再把這個鼓包給敲回去就可以了。
現在這個凹陷已經完 美修復了,總共耗時23分鐘(期間給膠槍加熱還用了5分鐘),相比較於鈑金噴漆動輒一兩天的時間不知道快了多少。
本文所涉及文字以及圖片均由鯊魚皮汽車凹陷修復整理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