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之際,天氣格外的「不安分」,一會兒豔陽高照,一會兒雨雪滿天,氣溫像坐過山車一樣,上上下下起伏不定,考驗著人們的免疫力,就連萬物凋零的景象也在悄悄偷走人們的好心情。為此,臺灣《康健》雜誌刊文,教大家如何應對天氣忽冷忽熱。
強身篇
大口吃菜。用白菜、西蘭花、彩椒做一頓色彩斑斕的晚餐,大口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補充了維生素和抗氧化物。飯後吃點蘋果、棗、柑橘等富含多種維生素的水果,增強免疫力效果更好。
天冷更應開窗。天冷時人們怕著涼,總是緊閉著門窗,然而,室內太悶不僅會讓人昏昏欲睡,還容易使病菌滋生,引起感冒。
含塊巧克力。美國研究指出,黑巧克力中的異黃酮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和心臟病風險,注意只吃一兩顆就好,以免發胖。
菜裡多放蔥姜蒜。蔥、生蒜、姜、洋蔥能增強免疫力,溫暖身體,做菜的時候不妨多放些。
熱水燻蒸鼻子。天氣變來變去,鼻黏膜最受苦。此時不妨倒一杯熱水,利用水蒸氣促進鼻子血液流通,幫助鼻腔暢通。
禦寒篇
衣服全曬一遍。換季時,常常要翻箱倒櫃找厚衣服穿,其實不妨抽空把即將要穿的衣服和準備收起來的衣服全都清洗一遍,並給它們做個「日光浴」,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助於殺滅病菌,在禦寒的同時防止感冒。
早上賴會兒床。天亮得越來越晚,我們要適應大自然的生物鐘,多睡一會兒,等天亮再起床,不僅能保證睡眠質量,還可以避開清晨的低溫,預防傷寒。
喝點龍眼粥。天一冷,人們就喜歡吃火鍋等熱乎乎的食物,但吃多了容易上火。臺灣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教授蔡金川建議,天氣轉冷時,不妨喝點龍眼粥,再加些米酒,暖心又暖胃。
出門必須戴圍巾。有研究顯示,氣溫在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就佔人體總熱量的1/3,所以天氣忽冷忽熱時最好戴上圍巾、帽子再出門。
喝杯薑茶。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驅寒功效,喝杯薑茶保證讓你瞬間全身暖洋洋。
情緒篇
把沙發挪到窗邊。每天曬太陽至少30分鐘,可以對抗季節造成的情緒低落問題。如果不方便每天出門,可以把沙發、餐桌等挪到靠窗的位置。
換個亮點的燈泡。陰天時大腦會分泌更多褪黑激素,讓人沒精神。陽光不是照亮心情的唯一來源,冬季不妨給家裡換個亮點的燈泡,心情也會被「照亮」。
穿件鮮豔的衣服。灰濛濛的天氣容易讓人變得憂鬱,此時不妨自己製造陽光:穿一件顏色鮮豔的衣服,比如橘色的運動裝,就會瞬間感到輕鬆有活力。
養盆紅杜鵑。室外的樹木凋零了,但可以在家中打造春天。冬季不妨在家裡擺盆紅杜鵑,或者給原有的植物換個鮮豔的花盆,心情都會好起來。
換個新床單。髒亂的環境會讓心情更差,周末不妨打掃一下家裡,換個新床單,把冰箱清理乾淨,好心情馬上回來。(徐文婷)
(如果您看到新聞正在發生,或者您正遇到新鮮的事兒、有趣的事兒、煩心的事兒——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告訴我們:1、《呼和浩特日報》24小時新聞熱線:15548869966;2、《呼和浩特日報》官方微信平臺: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公眾帳號——搜索「hhhtrb」,完成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