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C項目立項於2018年初,起初為基於ERC-20標準的協議,又稱TTC Protocol,致力於重新定義社交網絡,希望用區塊鏈技術改變傳統社交網絡,讓用戶的社交行為更有價值。2019年3月31日TTC正式上線主網Rigi,基於ERC-20的TTC Protocol退出歷史舞臺,TTC正式成為公鏈——一個適用於大規模應用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及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代幣經濟模型。
隨著生態圈的逐步完善,TTC有了更大的目標:建立一套能讓數十億人連接到全球經濟市場的開放式基礎設施,讓全球機會觸手可達。於是自2020.9.22日起,TTC正式品牌升級,新的品牌名稱為:Maro。」Maro」在世界語中代表著海洋,象徵著「開放、包容、生生不息」。
Maro的主鏈官網、Acorn Protocol 以及其DeFi項目的官網,將合併至新官網 。
Maro的新使命
Maro生態致力於區塊鏈運用落地底層基礎設施搭建,推動網際網路去中心化,為去中心化應用運行提供高吞吐,高擴展,高可靠性的公鏈支持。
在Maro的公鏈版圖上,Maro Connect(區塊鏈錢包)、TDEX(去中心化交易所)、tata(去中心社交平臺)、Maro Scan(區塊瀏覽器)、Maro SDK(客戶端SDK)、Maro Pay SDK(支付SDK)等服務,以及Shining Run、Building House及Flappy Bird三款遊戲DAPP都是是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應用作業系統協議之一,ACN是Maro生態的生態發展幣,可用於Maro生態運用發展與社區的運營獎勵以及生態發展,為社區創造價值。
maro的共識機制、投票獎勵
maro主網採用多層BFT-DPoS作為共識機制。根據這一共識,maro持有者必須選出超級節點,超級節點在整個網絡中主要扮演兩個角色:(1)記錄和同步信息到TTC區塊鏈;(2)通過超級節點提議和公眾投票來提高社區共識。
多層BFT-DPoS帶來的優勢(1)更短的交易確認速度,更高的交易處理量和可擴展性;
(2)更短的交易確認速度,更高的交易處理量和可擴展性將會帶來更低的交易手續費;
(3)更低的交易手續費會帶來更多的交易和更多人開發基於DEL的應用;
區塊鏈的發展已經證明,目前最大的競爭,就是對圍繞底層公鏈的區塊鏈生態的建設。當交易確認時間降低,帶來更多的交易量,以及更低的交易費用之後,將會有更多人參與到DAPP的開發當中,而更多的應用也會促進區塊鏈生態的發展和交易的擴展。這才是一個可持續創造價值的正向循環系統。
Maro的金融系統
通證市場格局已基本形成,相較與頭部區塊鏈項目的直接競爭,基於現有格局的創新是一條更容易的「賽道」。Maro具備發行穩定通證和抵押融資的職能,初步具備了「通證銀行」的雛形。
Maro推出了DeFi是對目前生態的有益補充。DeFi概念歷經迭代,已從最初的「金融的改良者」逐漸向「金融的革命者」演化,區塊鏈技術開始從服務於金融轉變為對金融的重塑。
後期隨著DeFi的日漸成熟與區塊鏈技術的迭代,Maro將扮演更多、更重要的角色,甚至主導未來「代碼世界」的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