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一道光芒。現如今,觀花賞花已經成為了很多朋友的休閒方式之一,不少愛花的朋友也紛紛動手在家裡養上幾株花草,為自己帶來美的享受與心靈的愉悅。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新花是《仙人掌》和《龜背竹》,希望對你養花有所幫助!
仙人掌學名:Opuntia stricta,別名:仙巴掌、霸王樹、火焰、火掌、玉芙蓉、牛舌頭等,屬仙人掌科,仙人掌屬,花期6月~7月,果期8月~11月。適宜擺放在臥室、陽臺、客廳位置,容易飼養。仙人掌為多年生常綠灌木。莖為橢圓形,綠色扁平,肥厚肉質,莖節相連,莖上具有刺叢,花生於莖上鮮黃色,在原產地月月開花,花後結實,漿果狀,黃色至暗紅色,在北方花期6~7月,一般早晨傍晚開花。
仙人掌耐旱力強,澆水應遵循「寧幹勿溼」的原則,即盆土幹後再澆水。澆水時要充足,達到從花盆底透水孔能往下滴水的程度。澆水的最佳時間秋季在早晨,夏季在清晨或晚上,冬季在晴天的上午及中午前後。冬季一般應澆溫水。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生長較好,春季光照逐漸增強,應適度遮光。溫度升高時,為避免部分仙人掌由於蒸發量而受損傷,留下疤痕,應降溫並及時通風,進行遮光。夏季能承受烈日直射。 土壤宜用等份的粗沙、園土、腐葉土配成,略加少量的石灰質材料。 因生長較慢,對肥料需求量較少,每2個月追肥一次。盆栽4~5年後,植株常成傾臥狀,應及時扦插更新。 修剪時及時去除殘葉。仙人掌能殺滅空氣中病菌,放在臥室養殖最好,夜間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
病蟲害防治方面,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軟腐病等。軟腐病初期出現水漬狀病斑,逐漸變色軟腐,流褐色黏液,並有臭味。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燒毀,並用20%的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土壤。發病初期,向植株基部噴灑1∶1∶100的波爾多液或4000倍液農用鏈黴素,每隔半月一次,連噴2~3次。炭疽病莖節或莖球上出現圓形或近圓形病斑,淡褐色至灰白色,上生小黑點,以後整體呈淺褐色腐爛。發病後,及時挖除病斑,傷口塗以木炭粉(或草木灰),定期噴灑殺菌劑預防病害。常用藥劑可選: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等。扦插極易成活。將成熟莖節切下,置陰處兩三天,待切口稍幹後插於淨沙或園土內,插後少澆水,但保持盆土溼潤,3周後就可生根。將子苗或子球拔下另行栽植即可,嫁接時常用三稜箭、仙人球為砧木。
龜背竹學名:Monstera deliciosa,別名:蓬萊蕉、電線蘭、龜背芋,屬天南星科,龜背竹屬,花期11月,果期11月~12月。適宜擺放客廳、書房等位置,飼養難度一般。
龜背竹葉形奇特,孔裂紋狀,極像龜背。莖節粗壯又似羅漢竹。深褐色氣生根,縱橫交差,形如電線。其葉常年碧綠,極為耐陰,是有名的室內大型盆栽觀葉植物。莖粗壯,生有繩索狀肉質氣根。葉片長40~100cm,葉寬厚、革質,暗綠色,葉柄長50~70cm,幼小心臟形,沒有穿孔,長大後葉呈矩圓形,具不規則羽狀深裂,自葉緣至葉脈附近孔裂,如龜甲圖案。佛焰苞白色。龜背竹常見栽培的有迷你龜背竹:葉片長僅8釐米;石紋龜背竹:葉片淡綠色,葉面具黃綠色斑紋;白斑龜背竹:葉片深綠色,葉面具乳白色斑紋;蔓狀龜背竹:莖葉的蔓生性狀特別強。
春、夏、秋三季經常保持盆土中有充足的水分,冬季微潮,減少澆水。耐空氣乾燥,冬季室內加溫後最好經常清洗成熟葉片。有一定的耐旱性,但不耐澇。喜溫暖的環境,不耐寒,生長適溫為20℃~30℃,15℃停止生長,越冬溫度為4℃。耐陰力較強,在沒有直射光的室內可長時間擺放,但生長緩慢。盆栽土壤通常用腐葉土、泥炭土或細沙土。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鹼能力強。栽植前施足基肥,換盆應在春季進行,約2年左右換盆一次,根據植株的大小適當增大盆的直徑。龜背竹為大型觀葉植物,莖粗葉大,定型後,莖節葉片生長過於稠密、枝蔓生長過長時,注意整株修剪,力求自然美觀。龜背竹常見病害有葉斑病、灰斑病和莖枯病,可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灑。常見的蟲害是蚧殼蟲,少量時可用舊牙刷清洗後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今天的科普知識就到這裡了,大家有沒有想要種植一株自己的呢?種花的知識其實很博大精深,關鍵還是在於對於花花草草的熱愛和真誠的心,祝願大家可以照顧好自己心愛的花,也祝願大家今後的生活事事如意,天天開心!
註: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