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方面認為,印度和尼泊爾的關係一直在下降。印度將向尼泊爾出動軍隊,將印度與尼泊爾邊界封鎖歸咎於雙方因為地圖問題爆發的衝突,之後尼泊爾軍隊與印度發生了激戰,尼泊爾軍隊擊殺了印度軍隊5人,隨後印度派遣大軍進駐與尼泊爾有爭議的地區。
印度方面認為,印度已經徹底失去了尼泊爾。在印度納倫德拉·莫迪總理於2014年在加德滿都舉行盛大招待會之後,兩國關係出現了明顯的上升。莫迪在擔任尼泊爾總理期間,曾四次訪問尼泊爾,並籤署了許多有關基礎設施,旅遊,貿易和文化的協議。但是,這些事態發展恰逢尼泊爾通過新憲法。尼泊爾對印度的立場持不利態度。印度官方聲明說:「我們注意到今天尼泊爾頒布了憲法。」 在同一份聲明中,印度還對針對新憲法的暴力行為表示關切,並敦促「應在沒有暴力和恐嚇的氣氛中通過對話解決存在分歧的問題,並以能夠廣泛的所有權和接受度。」
印度傾向於採用協商一致的憲法,該憲法考慮了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和關切。然而,尼泊爾突然爆發了與印度關於邊境和領土的糾紛,兩國關係的緊張因此惡化了。印度與尼泊爾1975年和1989年也發生了邊境封鎖,但印度與尼泊爾的關係惡化,被印度歸咎於尼泊爾君主制和政府。這次,尼泊爾政府,政黨以及公眾的情緒都指向了印度,並找外國支持尋找替印度代貿易。尼泊爾希望中國擺脫經濟困境來保護它。為解決燃料短缺的問題,尼泊爾籤署了進口汽油,柴油和石油產品的協議。中國同意以贈款方式向尼泊爾提供1,000公噸燃料。尼泊爾還籤署了有關基礎設施發展,水電,貿易以及連接兩國的鐵路和公路建設的協議。
早前,尼泊爾只有通過科達裡山口與中國建立一個貿易點,而該山口曾在2013年的山體滑坡和後來的地震中遭到破壞。2014年,另一條貿易路線通過新的通道開放,後來與日喀則的鐵路連接。尼泊爾和中國計劃開闢七條貿易路線。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人在尼泊爾各個領域的存在,包括社會,經濟和國防都在增加影響力。
最近,尼泊爾議會一致通過了包含包括與印度有爭議的領土新地圖。印度政策分析家認為,尼泊爾總理奧利試圖通過提出主權有關的問題來轉移國內注意力。而印度媒體的不負責任報導,包括對尼泊爾,尼泊爾總理奧利進行了誹謗,這影響了尼泊爾對印度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尼泊爾引發了鄰國之間的進一步競爭,尼泊爾將從雙方的關係中受益。特別是在軍事和經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