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經產婦分娩時間要比初產婦少2個小時左右。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科學孕產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孕媽勇敢的選擇順產這一分娩方式,但是不同於剖腹產,順產沒有固定的分娩時間標準,對於臨近生產的孕媽來說,也是一大擔憂。
過來寶媽分享順產經歷引發共鳴
前段時間,幸孕姐在網上看到一位寶媽分享自己不久前的順產經歷,看完直感嘆母愛的偉大。
這位寶媽是在上午的時候開始發動的,可是疼了一天一夜之後,宮口也只開了4指,好不容易第二天的下午進了產房 ,可也折騰了近4小時才順利將寶寶生下來,在寶寶哭啼的那一刻,她雖然渾身無力,但躺在那裡狂哭。
而在在評論區,也引發不少寶媽的共鳴,紛紛分享自己的生產經歷:
@雨兒:我當時生孩子的時候也是和博主一樣,在那裡疼了一天一夜,老公看著我痛苦的樣子,一直勸說改為剖腹產,可我還是想堅持順產,最終經過了36小時,順利生下了寶寶。
@貝貝:本以為我12個小時才生下寶寶已經夠痛苦了,沒想到博主承受了這麼多,不得不說,母愛真偉大。
@小溪:我是早上8點破水的,9點就進了產房,10點就生下了寶寶,感謝寶寶讓我沒有受罪。
加上講述故事的那位寶媽,上面一共有四位媽媽分享了自己的分娩故事,而從她們的後續講述之後,我們大概幫大家總結出了,順產時究竟疼2小時還是48小時,其實主要取決於下面幾點——
1、年齡因素
生產是一個體力活,全程需要不斷的有體力輸出,此時,年齡就成了一大優勢。
那些在23-29歲最佳育齡之間的產婦,身體素質好、耐力強、爆發力足,這樣,在助產士的引導下,往往很快就能將寶寶分娩出來。
而那些年齡比較大的產婦,在體力這一塊就佔據劣勢,在分娩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其他問題,進而產程也就被拉長。
2、生育經驗
第一次生產的產婦,會因為沒有經驗而感到緊張,在這種不良情緒下,她們很難很好的配好醫生,從而導致分娩時間延長。
而那些有過生產經歷的寶媽,無論是在心理還是生理上(產道更容易擴張)都做好了準備,所以生產的時候就會更容易一些,產程也會相應的縮短。
數據顯示,經產婦分娩時間要比初產婦少2個小時左右。
3、寶寶大小
產科專家表示,6-8斤的寶寶適合自然分娩,其中6斤左右的為最佳體重。但是,這需要孕媽在孕期就控制好體重增長,而一旦體重控制失敗,導致胎兒體重過大,就會增加難產的風險,導致產程被延長。
4、媽媽骨盆
作為胎兒順產時必經的通道,骨盆結構正常、寬度適合,胎兒在娩出的過程中就不會受到過多的阻礙,所以速度也會更快一些,耗時更短。
而那些骨盆形態異常且過窄(出口橫徑與後矢狀徑之和小於15釐米)的產婦,胎兒所受到的阻力較大,自然產程就會被延長。
5、胎位是否正常
正常胎位多為頭位、枕前位,這幾種胎位的寶寶在分娩的時候,都是頭部先露出的,而俗話說「頭過身就過」,因此是順產的最佳胎位。
但如果寶寶出現臀位、顏面位等異常胎位的時候,不僅會使得生產困難,延長產程,還會有難產的可能性。
所以,這位2小時就完成生產的寶媽,是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所有條件,真的是非常幸運。
孕媽孕期這樣做可使順產更輕鬆
1、合理飲食、控制體重
孕媽在孕期一定要合理、科學飲食,試行少食多餐的原則,避免營養過剩,導致自身體重超標、胎兒體重過大,從而為分娩帶來阻礙。
因此,孕媽要針對整個孕期做好飲食計劃,合理飲食,控制好體重,從而讓生產更輕鬆順利。
2、多加運動、儲備體力
此外,孕媽還要適當多加運動,像孕婦瑜伽、體操、散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不僅可以鍛鍊身體,增強體力,還有助於盆底肌的鍛鍊,為順利生產做準備。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控制好時間,最好是在家人的陪伴下進行相關運動。
此外,孕媽保持愉悅的心情,提前了解分娩知識,做好相關準備,對順產也有著極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