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造車不過癮!本田HondaJet飛機交付量連續3年居同級首位

2020-12-21 同花順財經

大家都知道本田身上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發動機,而對於本田來說汽車並不是自己唯一的發光點。

日前,本田的飛機事業子公司HACI(Honda Aircraft Company)發布消息稱,該公司2019年度共交付36架小型商務噴氣飛機-HondaJet,這也是該機型自2017年起連續三年在同級別產品領域交付量位居全球首位。

據了解,HondaJet Elite是一款先進的小型商務噴氣機,採用本田獨立開發技術,除主翼上方發動機布局外,還採用新型降噪引擎入口的進氣口結構設計、新型航空電子系統和安全性控制技術等,從而實現了同級別最高水平的最大航速、最大飛行高度、爬升性能、最大續航裡程、燃油經濟性以及靜謐性。

除此之外,HondaJet Elite還擁有同級別商務噴氣機中最大的客艙空間,並配有小型備餐區域、洗手間(可選裝安全座椅)以及Bongiovi無揚聲器音頻系統,且允許單人駕駛。

HACI在2019年持續推薦全球化戰略,除了美國、墨西哥、歐洲、巴西、印度和日本市場以外,HondaJet的升級版機型-HondaJet Elite還陸續獲得了土耳其、加拿大和中國的型號認證,目前已經有約150架HondaJet在世界各地投入運行。

在銷售和服務方面,HACI遍布中國、北美、歐洲、拉美、東南亞、中東、印度和日本等地。其大中華區唯一經銷商——宏信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商務航空服務基地(FBO)內,全面開展HondaJet的銷售和客戶服務等工作。

HACI表示,將持續發力,通過HondaJet的卓越性能、優秀的燃油經濟性和出眾的舒適度,提升用戶的生活和工作品質,為通用航空市場帶來全新價值。

來源: 快科技

相關焦點

  • 除了汽車造飛機也在行 HondaJet交付居同級首位
    日前網通社獲悉,Honda的飛機事業子公司——Honda Aircraft Company (文中簡稱:HACI)正式宣布,該公司2019年度共交付36架小型商務噴氣飛機-HondaJet,這也是該機型自2017年起連續三年在同級別產品領域交付量位居全球首位。
  • 本田公務機HondaJet推出共享飛行新方案
    從「私人飛機」到「公務機」的轉型並不簡單。   從「私人飛機」到「公務機」  市場上沒有對公務機的一個明確的定義。國際公務航空委員會對公務機的定義是:裝有2臺或2臺以上渦輪發動機,由專業飛行員駕駛,從事不定期飛行的飛機。
  • 本田私人飛機HondaJet欲進入中國市場
    2017年04月11日,據日本共同社4月10日報導,日本公務機生產商本田的美國子公司「本田飛機公司」10日在上海的亞洲公務航空大會及展覽會(ABACE)上,向媒體展示了小型商務噴氣機「本田噴氣機」(Honda Jet)。這是本田私人飛機在中國首次亮相。
  • 本田宗一郎造飛機的故事
    少時離家當學徒,中年創業,從造零件,到造摩託車、汽車,自己的夢想一個一個的都實現了,只剩下最後一個夢想還沒有實現啊,飛機……1991年8月5日,本田技研創始人本田宗一郎與世長辭,享年85歲。本田宗一郎的一生充滿傳奇,尤其是他創立的本田技研,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最為熟悉的就是本田汽車。
  • 本田為啥賣得這麼好?Honda在中國的2019和2020
    是因為這家在1948年誕生在日本企業—本田技研,在過去的70多年間,工業觸角涉及了四面八方:摩託、汽車、機械人、噴射飛機、農業機械,這個「技術男「用多項黑科技徵服業界,依靠技術攻勢開闢原本不存在的市場。
  • 本田私人飛機HondaJet1號機投產
    2013年05月22日消息,近日,Honda從事航空事業的子公司「Honda Aircraft Company(以下簡稱HACI)」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全球最大規模商務航空展——2012年美國商業航空協會(National Business Aviation Association)展上宣布,即將投產小型商務噴氣機量產型本田私人飛機
  • 當車燈翻起,整部車將賦予靈魂 1990本田PRELUDE
    不知為何,筆者對八九十年代的honda車是特別來feel,低矮的車身,坐在座椅上想要摸到地面簡直輕而易舉,再加上那個好像不加翻燈就out的年代,當翻燈翻起,你會感覺到這部車是有靈魂的。筆者一直想不明白,為何當時的車型都是設計得如此的低矮,以至於不用改懸吊都很趴,也許這才是HellaFlush的鼻祖吧。
  • 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突破3萬輛
    2020-12-18 16:15 財經網汽車訊   理想汽車完成第3萬輛的交付
  • 11月銷量:Model 3突破2萬輛/豐田本田齊獲大漲
    豐田和本田得益於近年來年輕化戰略、新技術投放和產品線擴張的三板斧,所以處在發展快車道中,11月份也不例外,四家在華合資廠商都取得兩位數的同比漲幅。10月份日系車市場份額以微弱優勢首次超過德系車,11月份二者同樣非常接近,日系車為23.1%,德系車為23.4%。
  • 宇塵說車│北京首位車主交付 全國第二家天際中心即將開業_易車網
    近日,天際汽車迎來北京地區首位天際ME7車主交付。同時,位於北京東方廣場的品牌體驗中心——天際中心將於近期正式開業。天際汽車持續擴張版圖,發力渠道建設,提速量產交付,彰顯強勁企業實力,將為用戶提供超越期待的交付體驗和全方位的服務保障。
  • 小型公務機賽道拼得是「敢為人先」 超輕型公務機 HondaJet 和其...
    當時還只是一家初創公司的 Eclipse,聲稱要做出比渦輪螺旋槳飛機還要便宜的超輕型公務機。  時間進入千禧年,SATS 的熱度不消反漲,而且似乎已經搞出了一些成績。2006 年,第一架超輕型公務機——塞斯納野馬誕生,2008 年巴航工業完成了 Phenom 100。Eclipse 在經歷好幾次項目延遲後,於 2008 年終於開始交付,卻出身未捷,很快宣告破產。
  • 2018款honda fit 1.5s內部空間如何?
    今天終於雨停了,連續下了幾天濛濛細雨,然後看到明媚的陽光是多麼的美好,你的心情今天如何?是不是也像我一樣聞到了陽光的味道。讓我們回到主角今天的主角身上,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臺車子它就是2018款本田飛度。
  • 造車新勢力1月上牌量可能打你臉
    數據顯示,造車新勢力在2020年1月份的新車上牌量為5946輛,環比稍微有所下滑,整體受春節假期和疫情的影響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另外,在這個月的交強險上牌量前十車型中,在2019年12月4日才正式實現交付的理想ONE異軍突起,打破了以往由蔚來、威馬、小鵬組成的前三強局面,位列第二名,不過第一名還是由蔚來佔據。
  • 本田下「血本」了!品牌人人知,全款需要多少錢
    外觀方面,東風本田ur-v採用最新的家族式外觀設計,並對車身進行了重新設計。新車換裝了全新樣式的u形大嘴前格柵,並且在格柵內部還進行了黑化處理,視覺效果更加動感。此外,該車前臉兩側採用了全新造型的大燈組以及條狀led日行燈。
  • 本田下「血本」了!品牌人人知,全款需要多少錢_易車網
    外觀方面,東風本田ur-v採用最新的家族式外觀設計,並對車身進行了重新設計。新車換裝了全新樣式的u形大嘴前格柵,並且在格柵內部還進行了黑化處理,視覺效果更加動感。此外,該車前臉兩側採用了全新造型的大燈組以及條狀led日行燈。
  • 新能源造車史:紛至沓來的入局者們,為何扎堆新能源造車?
    高端產品線布局完畢後,特斯拉又於2017年發布了首款走量車型Model 3,從此馬斯克的特斯拉完成整體產品布局,走上正軌。Model 3是特斯拉走向大眾化、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巨大轉折。廉價、好用,讓它成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出貨榜首。而且與之前高端產品不同,Model 3生產周期短,光特斯拉的Fremont超級工廠年產量就高達40萬輛。
  • 本田再次發力,實車顏值很驚豔,這車火了
    在外觀設計上,本田ve-1與繽智還是有些許相似,只是在細節之處做了一定的調整,比如在前臉處,新車採用了一塊巨大的倒梯形進氣格柵,內部輔以黑色的中網進行修飾,一條橘色線穿過格柵,營造出了比較精緻的視覺感,兩側的大燈狹長而銳利,造型也是相當犀利,在引擎蓋上方,有著凸起的日間行車燈線,點亮後的感覺還是有著不錯的視覺感受,前臉下方還有著一定的鏟形前唇裝飾
  • 那些不是本田的本田——Honda貼牌產品簡史
    國內版本從著名的4JB1-2.8柴油機到3.2V6汽油機一應俱全。上市頭幾年,3.2V6版本售價24萬,是那個年代不可多得的低價且靠譜的硬派越野車。多年之後的陸風也基於這代Rodeo做了陸風X6,並和競技者雙雙續命到2014年左右。因為競技者一直到2016年都可以訂單式生產,所以這個停產時間可能不太準確。
  • 性價比超高的理想汽車,交付量持續創新高!
    因為新能源行業經過洗牌後,也不再「瘋狂」,目前國內也形成了三大造車新勢力,俗稱「新勢力三傑」,包括理想汽車、蔚來、小鵬,三家頭部車企正是屬於「爭氣的孩子」,而理想汽車目前主打的正是增程電動。以今年11月為例,蔚來交付量達到5291臺,1-11月共交付36721輛,同比上漲111.1%;理想交付量為4646臺,環比10月增長25.8%,截至11月30日,累計交付26498臺;小鵬11月交付量為4224臺,1-11月累計交付新車21341輛,同比增長87%。可以看到三家車企的股價、銷量都在節節攀升,這也說明三家車企都足夠爭氣。
  • 造車新勢力的2019:水逆之年的點點螢火
    2018年到2019年,新造車勢力的交付量從24000上漲到57000輛,車市寒冬中翻倍的成績背後是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 電動汽車的硬傷也一再得到解決,造車新勢力的續航從2018年的最高500km,進步到已經達到600km以上的續航。不只是電池技術的升級,它們在車輛智能化方面的建樹也趕超了很多傳統車企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