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客戶表示在編輯百科是遇到這些問題,下面度爺整理了一些內容回答,並加上了自己的經驗解讀,供百科編輯者參考學習。
一【參考資料不可靠,怎麼解決?】
比較可靠的參考資料來源包括教科書、國家標準或公文、學術文獻、權威機構的出版物、官方網站、專業網站、有廣泛影響力的大眾媒體等等。度爺建議儘可能從靠譜的來源找資料。
醫療類詞條的所有內容必須引用國家衛健委(原衛生部、衛計委)網站文章,各省衛生廳網站文章,醫學專業著作,期刊文章作為參考資料。政治人物詞條,請務必使用新華網、人民網或政府官網作為參考資料。
下面這些類型的詞條也有特殊要求,必須有參考資料:企業,產品,產品系列與品牌,商業活動,人物。
二【包含有不客觀內容,怎麼解決?】
「麻婆豆腐很好吃」是個不客觀的陳述。
但是,「美食家蔡瀾認為,麻婆豆腐很好吃」就是一個客觀的陳述了。當然這是建立在確實有資料證實蔡瀾說了這句話的基礎上。
也就是說,客觀不客觀,其實是要看你的寫法的。你自己的觀點雖然不可以寫,但如果是一個有來歷有影響力的觀點,那就可以寫進百科詞條。
當然,「我認為麻婆豆腐很好吃」和「某某學校某某班的某某認為麻婆豆腐很好吃」都是不成的。
度爺覺得百科就是要寫實事求是的說明文,而不要寫硬廣軟廣的市場公關稿讚歌。
三【包含廣告或宣傳性質內容,怎麼解決?】
廣告or軟文的問題,要解決也很簡單:刪掉宣傳性質的內容就可以了。描述一個不太有名的事物也可以很客觀,不一定要宣傳產品或者留號碼。
四【詞條名不規範,怎麼解決?】
詞條名起得不對,按照要求gai'hugai'hgai改為標準就可以。
所有詞條的名稱都應當首先使用大多數用戶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同時儘量確保用戶可以簡單且符合常識地找到及連結到本詞條。特定類型的詞條還需要符合具體類型的詞條命名慣例。
五【含有大量溢美誇耀描述,怎麼解決?】
百科的內容,講究客觀精煉。每一句話都應該有信息量,整體應該儘可能精簡。
上面提到的那些話就全都刪掉吧。只保留乾貨就夠了。當然,乾貨要有參考資料來源。
六【內鏈不正確,怎麼解決?】
這個小問題細心一點,改對了就可以。
其實都是很常識的事情,關鍵就是寫詞條要用心,不要敷衍了事。
七【義項名不正確,怎麼解決?】
人物類,一般可以用人物的職業、職務、身份等屬性組合作為義項名。
影視劇類,一般可以用上映年份、導演、出品單位、主演、題材等組合作為義項名。
八、【缺少必要的介紹,怎麼解決?】
3個點。首先要有【定義性解釋】,然後要有【受關注之處】,最後需要【覆蓋重要信息點】。看起來好像很高級的樣子有沒有,其實還挺簡單的。
【定義性解釋】是說必須介紹清楚說「某某是一位某國的某某家」,「某某是一種有某性質的某某物質」,像「《半澤直樹》是一部日本連續劇」這種。說清楚這個概念屬於一個什麼樣的大類別。
【受關注之處】說的則是這個概念跟大類中的其他概念有什麼區別,有什麼值得說的地方,好比說「《半澤直樹》是一部由堺雅人主演的日本連續劇,達到了46.7%的日劇史上最高瞬間收視率。」
【覆蓋重要信息】是說這個詞條裡還需要有一些不能缺少的內容,好比人物詞條的生卒年月國籍成就之類,動物詞條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之類。
以下這些類別詞條的「必要介紹」還有額外要求:企業,產品,產品系列與品牌,商業活動,人物。
百度百科詞條內容應包括對詞條主體的明確定義和詳細說明,同時詞條內容應與詞條主體緊密相關,保證詞條內容的邏輯性強、可讀性高。
九【缺少參考資料,怎麼解決?】
「參考資料怎麼用?」
使用參考資料的方法,是編輯詞條時使用工具欄裡的「參考資料」工具,填好資料來源,然後把它插到正文的相應位置就可以了。
公司簡介、個人履歷等內容,更適合寫進公司官網或者個人網站而不是百科;個人研究/獨家採訪的內容,只有在經過出版或廣泛報導後,才是百度百科適合收錄的;最新發生的還沒廣泛傳播的新聞、八卦,也只有經過了大眾媒體報導的才適合寫進百度百科。
十【參考資料與內容不對應,怎麼解決?】
百科大部分詞條對參考資料沒有強制的要求,不要求必須有,但加了必須得加得對。基本原則就是:詞條正文裡有的內容,參考資料裡也得找得到。
這個「找得到」不是要求一個字一個字都對得上,而是有這回事兒就行,無論是「度某在某高校當教授」還是「度某教授就職於某高校」都行。
怎麼解決?依照上面的解釋,把對不上的改對。要是實在對不上就只能刪除。
另外,百度百科對下面這些類型的詞條有特殊要求,必須有參考資料:企業,產品,產品系列與品牌,商業活動,人物。
【度爺特別提醒】
個人研究/獨家採訪的內容,只有在經過出版或廣泛報導後,才是百度百科適合收錄的;最新發生的還沒廣泛傳播的新聞、八卦,也只有經過了大眾媒體報導的才適合寫進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