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觀察上海夜生活景象,並對城市進一步提高各類群體的夜生活質量提出建議,澎湃研究所社區商街調研小組走訪了幾處有代表性的夜市,列舉了臺灣、東京夜市的特徵,回顧了夜上海的「黃金十年」,梳理了全球夜間經濟的30年,以及嘗試提出什麼是好的夜經濟。
新夜市,人氣「爆棚」,而那些已經消失的老牌夜市是否能趁此機會再次「續航」?
今天刊發專題第一篇,調研小組觀察了三處發展軌跡不同的夜市。
如果細數以前上海的老牌夜市,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張貼合自己口味的地圖,被標記的點可能有古羊路、婁關山路、茅臺路、襄陽路、昌裡路、吳江路、定西路、臨汾路、大學路、壽寧路……
近些年,一些上海的老牌夜市因為衛生條件、食品安全、噪音等原因「改頭換面」,而更多的夜市悄然消失。相較之下,如今已是熱門打卡地的安義夜巷、BFC外灘金融中心楓涇夜巷、大學路集市、思南集市等,在近兩年聚集了大量人氣。
不過,與新夜市相比,老牌夜市更多地是基於市場需求、依託社區出現的,積攢口碑是它們獲得人氣的主要方式。
2020年5月,調研小組選擇了三條滬上依託社區發展起來的有名夜市街——藍村路、老彭浦夜市和虹泉路,希望從形成歷史、管理模式和未來發展三個角度呈現出老牌夜市街整治後的現狀。在新興夜市迅速發展的當下,我們還需要老夜市嗎?這些輝煌一時的老夜市如何更好地生存?
在社區「野生」
從藍村路地鐵站出來向西走,街邊的商鋪多了起來。從形態上看,這裡是一條社區內常見的商街,奶茶店和各類餐廳較多,銀行、雜貨鋪、菸酒茶葉店、生鮮蔬果店穿插其中。晚上六點左右,雖然沒有滿座,但幾乎每家餐廳都有人光顧。
6月3日,藍村路地鐵站外,顧客在三輪車運載的西瓜攤前挑選。 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藍村路燒烤路邊攤。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楊先生是藍村路新到來的商家,他看好這裡的啤酒精釀市場,特地在龍蝦店隔壁盤下了一間小小的門面。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藍村路地處浦東新區陸家嘴軟體園的西南角,劃歸塘橋街道管理,地鐵4號線和6號線在此處換乘。「這條街一般下班時間和晚上八九點之後人比較多,附近的人下班來這裡吃點夜宵。」一家湖南菜館的老闆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
據幾位店家介紹,藍村路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附近社區的居民、來往的上班族和尋覓夜宵的食客。做夜宵生意的店主要集中在藍村路盡頭靠近南泉路的地方,在那裡,有六七家燒烤、龍蝦和羊排店人氣較高。這幾家店都會經營至凌晨三點左右,周末還會出現食客排隊的現象。
其實,說到浦東的夜市街,與藍村路相距五公裡左右的昌裡路曾經匯聚了諸多特色小吃攤,有很高的人氣。但經歷規範經營整改後的昌裡路現在已經轉型成為社區商街,夜市的氛圍淡了許多,而如今的藍村路,在坊間被傳為「浦東夜市的信心」。
現在看似普通的藍村路曾經是眾所周知的「廉價火鍋一條街」。20世紀末火鍋剛進入上海時,藍村路上有三家火鍋店,因為生意很好,其他商家看到機遇紛紛入駐。後來店家之間開始爭相打折降價,這條馬路因為火鍋便宜而人氣高漲。
2005年12月,地鐵4號線大木橋路站至藍村路站開通試運營,成為繼2號線之後上海的第二條越江線路。交通便利給藍村路帶來了更多人流,可是曾經的火鍋業卻因同質化出現頹勢,一些商家因入不敷出而轉型做中餐。多種菜式的出現滿足了更多客戶的需求,街上的人氣依然很旺,東北菜、江浙菜、粵菜、燒烤和各種路邊攤小吃紛紛在藍村路出現,藍村路「美食地圖」日趨完整。
與藍村路的「發家史「一樣,臨汾路曾經的彭浦夜市和虹泉路「韓國街」均是從一個個小攤頭和一家家小店鋪,逐漸發展成了「彭浦新村南京路」和上海「歐巴」街。
受社區「制衡」
曾經上海火爆的夜市街受市場需求驅動,依社區而生,建立起口碑之後吸引更多食客慕名而來。社區為夜市街帶來了持續穩定的客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業。但是,夜市街的社區屬性有時也會為商街的發展創造不少障礙,社區居民與夜市街經營之間的矛盾是許多街道經歷整改的最大原因。
臨汾路彭浦夜市是整治力度最大的夜市之一。2013年11月,因攤販嚴重阻礙交通,彭浦夜市被取締。2018年,上海提出年內基本消除無證照食品經營的
目標
,對包括臨汾路在內的諸多夜市小攤進行再次管制。街上曾經的夜市攤主有的遷入了附近共康路上的臨街商鋪,也有攤主搬入寶山綠地新都會商業廣場內,成為了合規的「夜食尚」夜市商戶,也有的因為無力支付房租等各種原因不再繼續經營。
2014年7月22日,搬入寶山綠地新都會商業廣場的商家在經營夜市。IC Photo 圖
據一家奶茶店的老闆介紹,兩三年前藍村路經歷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整治,因為一些經營夜市的店鋪有較大的油煙和擾民問題,街道接到了居民投訴,幾家店因此關門了。「近幾年經營規範的管制一直都挺嚴格。」虹泉路經營方井亭天地生活廣場項目總經理毛旭瑜表示,虹泉路也曾因噪音擾民和衛生問題接受整改,但最嚴重的一次打擊是2015年前後發生的
「薩德事件」
,原先給虹泉路加分的韓國屬性讓這條街上的客源損失大半。
夜市街應尋求渠道與社區共生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指導意見,提出包括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今年夜經濟也成為了多個城市經濟建設的重點項目。老牌夜市街生於社區,是否有可能趁此機會再次煥發新生?
虹泉路在 「五五購物節」和上海夜生活節中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喧囂。「首爾夜市」、咖啡甜品節、啤酒節等活動因為地道的韓國風味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周末還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到美食廣場邊吃邊玩。
記者調研後發現,虹泉路夜市的運營方、店主和政府之間形成了較好的協同模式。「我們經營的目標就是維持住這裡原汁原味的韓國特色,因為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店主都是韓國人或者朝鮮族,人們喜歡來這裡也是想要尋找地道的韓國風味。」毛旭瑜提到。在店鋪種類的挑選上,運營方並沒有一味追求連鎖品牌,為了讓街道的生態儘量多樣化,除了引進一些較為知名的韓國餐飲品牌以外,也會留住有一定歷史的老店和一些處在創業初期的小店主。
此外,為了保證商街純正的韓國標籤,運營方有意識地鼓勵店鋪老闆發揮創意改造店鋪和店招設計,店主也會主動找到毛旭瑜和她的同事,提出一些改造建議。運營方還在沿街製作了韓國街頭常見的永久性貨櫃,後院則設計了可以臨時外擺的塑膠帳篷、攤位和韓式餐車。
在虹泉路商街,商鋪基本都分布在馬路北側,南側則以居民區、學校和商務樓居多。為了減少噪音擾民,虹泉路美食廣場的入口所有喇叭一致朝內,人們行走在馬路對面時不會感到過於喧囂。上文提到的沿街永久性貨櫃,只有售賣輕餐飲、鮮花和飾品等不會產生過多油煙的店鋪才可以入駐,而會產生油汙、垃圾的燒烤、小吃等喧鬧的經營項目,則被安排在沒有居民區環繞的美食廣場後院經營。同時,針對一些店鋪會持續營業到凌晨的現象,運營方也安排了特定的清潔人員,定時清掃樓宇內的廁所和外擺場地,避免夜市後第二天場地變得「髒亂差」。
不僅如此,閔行區虹橋鎮政府對於虹泉路的運營業給予了支持。疫情期間虹泉路停工近三個月,退租率一度達到兩三千平方米。為了減輕商鋪成本負擔,共度時艱,政府見面會運營方租金。
然而,東邊的藍村路依然「自生自滅」,即使在疫情期間,也未得到政府的支持。受近年來外賣行業發展和年初疫情的影響,藍村路商家流動性較大,記者發現,目前過半的店主是兩三年前或疫情後剛剛入駐的。
據承接藍村路街邊店鋪租賃服務的房產中介介紹,這裡的房租水平約為100至500元每平米。儘管藍村路商鋪租金不高,但近兩年生意大不如從前,一家小有名氣的煲仔飯老闆認為自己的客流量「下了一半不止」,一家湯包館的老闆也表示自己飯店的線上和線下訂單量都下降了很多,顧客只有一些附近居住的高齡群體。
6月3日,藍村路龍蝦店員工抖音裡還留著去年店外臨時餐桌坐滿客人的熱鬧場面。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記者從藍村路所屬塘橋街道的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雖然政府從去年開始引導發展夜經濟,但藍村路並非
浦東新區夜經濟建設的重點開發項目
,所以對於街道來說,藍村路的管理工作主要基於現有的商戶經營管理條例和居民投訴,沒有進行過特別的培育,這也使得店主之間沒有形成比較緊密的社群關係,只是「各掃門前雪」,對於共同建設街道缺少熱情。
至於北邊的彭浦夜市的前景,目前還是個未知數。如今,在「夜食尚」附近,彭浦夜市被取締後可供經營者選擇的固定店面正在進行大面積裝修改造,大樓裡商戶只剩下零星幾家。該地產項目已由綠地集團分售,上海罡祺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受房東委託進行二次開發。一樓一家還在施工的酒吧老闆表示,他聽說這裡未來要發展成為酒吧一條街。
5月25日,正在經歷大面積改造的吾品田
項目。澎湃新聞記者 馬一鳴 圖
記者經探訪了解到,這裡的商業開發項目為吾品田·風尚天地,此處的吾品田酒吧街和「申夜魔市」兩個項目被評為十大「2020寶山區夜間經濟重點推進項目」之一。
吾品田·風尚天地公司總經理李東平表示,希望項目能繼承老彭浦夜市基因,在這裡打造出彭浦夜市的「升級版」。當記者詢問附近社區的消費群體畫像時,李東平說:「附近來來往往的年輕人很多,卻沒有可供他們夜間消遣的場所。」
吾品田的街區打造將以夜間休閒文化為主題,吾品田酒吧街和「申夜魔市」將同時推進,其中酒吧街將建造可摺疊的半固定式攤位供經營者使用,以解決流動攤位受天氣影響大的問題,同時也保持街區的美觀一致性。
據李東平介紹,街區的招商對象將包括國內各地特色小吃、國際特色小吃、特色酒吧、特色餐飲、livehouse等等,種類繁多。此外,公司也有意向為曾經彭浦夜市有名的小吃店主提供店鋪,邀請他們回到這裡繼續經營大家喜愛的小吃。曾經「彭浦第一炸」的店主張巧玲未接受記者的採訪,不知道已經在距此處一公裡開店的她是否還願意參與。
受疫情影響,吾品田項目進展有所延後,招商工作目前仍在進行中,李東平表示項目將在7月中下旬完成框架雛形,但是尚未確定開業時間,「現在有五六家酒吧已經進入了施工和設計階段,整個完善還有一個過程」。
升級版的彭浦夜市能否成功目前還尚無定論,未來是否能與周邊社區建立緊密聯繫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但是,無論是曾經紅極一時的彭浦夜市,還是如今人氣尚佳的虹泉路夜市,都已說明,若游離於社群之外,夜市便沒有了煙火氣。而一個有粘性的社群,需要商戶、街區運營方、基層政府組織共同營造。
(實習生葉家晨對本文亦有貢獻)
澎湃新聞 白浪 製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