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眾石科技綜合再生資源回收分揀中心一片繁忙,工作人員現場對各類硬紙盒、塑料瓶、水果箱等垃圾進行再細分,通過壓縮機、打碎機將紙質、塑料垃圾進行加工,形成再生資源壓縮紙包、塑料粒,垃圾變廢為寶。
一輛輛廂式貨車滿載各式廢舊可回收物,駛進再生資源回收分揀中心,過磅卸貨;分揀中心內,原本散亂的紙箱被打包成整整齊齊的方形紙垛。7日上午,武漢晚報記者走進武漢眾石科技綜合再生資源回收分揀中心,看看可回收生活垃圾是如何回收、運輸和處理的。
全自動打包機,廢紙打包成整齊紙垛
7日上午,在位於沌口創業二路的眾石科技綜合再生資源回收分揀中心,武漢晚報記者看到,一輛輛廂式貨車滿載各式廢舊紙箱紙板、塑料空瓶,駛進分揀中心,過磅卸貨。分揀中心內,工作人員駕駛叉車,把紙箱、紙板送上打包機傳輸帶壓縮,3分鐘後,原本散亂的紙箱被打包成整整齊齊的方形紙垛,每個紙垛約重1.2噸。
眾石科技負責人介紹,這座分揀中心面積6500平方米,分成幾個區域,分別處理廢舊紙類、塑料類、金屬類以及紡織類。他說:「我們專門研發了一種全自動廢紙打包機,這個分揀中心有兩臺機器,每臺每天可打包150噸廢紙。」
「你看到的這些廢舊紙箱是從超市回收的,沒有什麼雜質,如果是從廢品回收站和居民家中收集的,我們需要進行二次分揀,確保分類準確。」該負責人說,這些被壓縮打包的紙垛,將被送往造紙廠,1噸廢紙原料可造0.85噸再生紙,可節約17棵樹。
「其他的廢舊物分類後,廢鐵送往鋼廠,廢塑料和泡沫送往塑料廠,廢家電送往環保企業進行專門處理。」該負責人說,他們企業3月15日復工復產,專門對超市大量的積壓紙箱進行了回收。截至目前,該分揀中心每天約處理70噸可回收物。
武漢晚報記者看到,倉庫內還安裝了8個消防水炮,空中有一排噴淋設備正在噴著水霧。據了解,這是一套降塵系統,現在每天可通過這套系統對倉庫進行消殺。
空袋換滿袋,「回收袋」模式受歡迎
隨著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居民家中的回收需求也變大。眾石科技創建了一套「智能回收管理系統」,通過微信小程序,可以在線下單,填好回收種類、姓名、電話、地址等,回收員先打電話確認,雙方約好上門回收時間。
武漢晚報記者在系統後臺看到,一張電子地圖上顯示了武漢市已經開通線上業務的區域。「我們目前在5個中心城區和2個新城區和功能區開通了這項業務。」眾石科技負責人說,目前85%的用戶是超市、商鋪,未來希望在各個小區鋪開,讓普通居民也能快速便捷享受「線上下單,線下回收」。
「我們去年和學校合作,探索出一種『回收袋』模式。」該負責人說,以一個回收袋為起點,只要將可回收的物品放入其中,回收員上門取件,以空袋換滿袋,價格遵循市場價,方便用戶,提高回收率,每個回收袋上還有一個二維碼,可以溯源。「我們去年在三角湖小學試點,效果非常好,孩子們都自覺把可回收物投進來,今年,我們準備把這種模式推廣到小區,給每戶居民發一個回收袋。」
該負責人介紹,據統計,每人一天平均產生1.5公斤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佔20%,其中廢紙佔可回收物的75%。像眾石科技這類回收企業,以往大多直接對接企業單位、垃圾分類公司、廢品回收站,不管是線上下單,還是「回收袋」模式,都十分適用於居民小區,這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避免資源浪費和二次汙染。
可回收物回收,線上線下有4種方式
生活垃圾分類,把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武漢晚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武漢市可回收物的回收模式主要包括小區定點回收、上門回收、智能回收箱自助回收、網上預約等方式。
5月4日,在城管和供銷部門統一安排下,各回收企業走進融科天城二期、鋼都花園123、廠前街青馨居、七裡一村等30多個小區,解決居民這兩三個月積攢的廢紙廢塑料等。
在漢陽七裡一村小區,眾石科技3個小時內就回收了1.7噸可回收物,主要以廢紙為主。「居民積攢了兩三個月,我們按市場價上門收購,很受居民歡迎。」該企業負責人說。
武漢市垃圾分類專班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分類都在穩步推進。組織這個活動,一是為了快速清運居民家中疫情防控期間積攢的大量可回收物;從垃圾分類的角度來說,也促進了垃圾收運和物資回收的兩網融合,讓更多的回收企業和小區「無縫對接」,提高再生資源利用率。
記者陶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