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的成功
並不是偶然
因為影片的走紅
「爬山嗎」和《小白船》
已經成為這個夏天
最驚悚的兩個存在
不過今天,橘長倒不是要給大家分析《隱秘的角落》有多暗黑,而是要以視聽語言為主,深度剖析為什麼這部劇能夠成為今年夏天流量+口碑兼備的黑馬?
同時,也讓大家在準備電影作品集的時候,能有更成熟但又不乏創新思路的創作。
以下文章,將分為角度、色彩、構圖、配樂及開頭動畫幾方面去闡述。話不多說,上乾貨!
角度
Angle
用何種角度來拍攝景或物,通常也代表著導演對故事的把握。觀看者未必會在意,但拍攝角度的變化,也會使得觀影者的情緒隨之發生變化。
01
仰角
Low Angle
在《隱秘的角落》裡,張東升的嶽父嶽母因為墜崖「意外」離世,在嶽父嶽母下葬的這段戲裡,導演直接使用了一個從墓地裡延伸而出的大仰角鏡頭。
對觀影者來說,以墳墓裡的視角望出去,如同那句「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一樣,壓迫感油然而生。
正如
《認識電影》
裡提到的,大仰角鏡使得我們像釘在地上動彈不得,全由別人操控。
可見,這樣的鏡頭使用在張東升第一次殺人之後,已足夠讓我們感受到黑色故事的帷幕已經拉開。
02
鳥瞰式角度
Bird『s-eye View
所謂鳥瞰式鏡頭,正如字面意思說的那樣,以鳥類的視角直接往下對著拍攝對象。
在現實主義題材裡,一般不會用如此極端的角度。但在懸疑劇《隱秘的角落》裡,仍大膽對其進行了使用。
在朱朝陽被父親詢問朱晶晶的死之後,他收到了父親送的潛水鏡。在封閉逼仄的空間裡,導演用一個極端的鳥瞰鏡頭,記錄了他在浴缸嘗試潛水的舉動。
這樣的拍攝方式,把朱朝陽框定在一個無處可去的空間裡。這樣的拍攝具有著某種宿命性,當觀眾看到這裡,在感到不安的同時,也會感受到朱朝陽內心脆弱、卑微又篤定的情緒交織。
《夢之安魂曲》
相似的角度與場景在
《夢之安魂曲》
以及
《未麻的部屋》
裡都曾出現過,同是帶有懸疑色彩的影片,猜測導演也有一部分的致敬色彩。
03
俯拍
High Angle
俯視角度的運用其實很常見,你可以理解為它是攝影機向下拍攝的一種鏡頭。
對於我來說,在《隱秘的角落》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俯拍鏡頭,應當是朱晶晶在踩髒朱朝陽新鞋之後,導演給了朱朝陽一個主觀的俯視鏡頭。
這個鏡頭令人印象深刻的點在於它把觀眾代入了朱朝陽的視線之中,這個被踩髒的痕跡就這樣在無形中被「植入」了我們的腦海。我們在潛意識裡意識到,這對朱朝陽的傷痛,其實是無法抹去的。
色彩
Color
色彩本身所富有的情緒渲染能力,相信已經不用多說。拋開劇本本身,其實色調就是一個說故事的高手。而在《隱秘的色彩》裡,色彩也是一大表現元素。
01
紅色
Red
朱朝陽被綁架在水產倉庫的時候,導演非常大膽用了紅色的燈光。這種帶有強烈的情緒性意味,已經把潛在的血腥和暴力推到高潮。
不止是這個部分,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還會發現張東升嶽父嶽母被推下山崖的時候,相機的鏡頭也使用了相似的紅色色調。
殺機早已暗藏其中,形成互文,其實已經意指朱朝陽就是第二個張東升。這也正是為什麼許多解析影片的人,都喜歡把這裡解讀為是朱朝陽真正黑化的開始。
02
冷色
藍綠
再一次進入到水產場高潮戲份的時候,導演給的色調發生了變化。一改之前猩紅的暖色,變為泛著藍綠色的冷色調。
你或許會疑問,冷色往往代表平靜,為什麼在最驚悚的環節導演反而收斂了呢?
其實不然。
在這個節點選用如此冷靜的色調,其實更能凸顯出朱朝陽「黑化」後帶來的一陣寒意。那些細思極恐的橋段,也在冷色調的作用下顯得愈發恐怖。
《隱秘的角落》在色調上的靈活運用,其實也算給準備電影作品集的小夥伴一個提示,你完全可以根據故事本身來選擇色調的運用。
在光影上也是一樣的邏輯,除了自然光外,想要明媚活潑的燈光效果也可以使用高調(High Key)布光,反之如果想要背景暗於拍攝主體,可以使用低調(Low Key)布光。
燈光的運用是比較複雜的一個分支,在之後的講解裡橘長會再安排完整補上。
構圖
Composition
其次,構圖的用心,也是《隱秘的角落》出彩的部分所在。
比如在張東升以禿頭形象示人的環節,導演有意識地將他框定在背景的框架裡。
將人物「嵌」在框架裡的構圖方式並不少見,這樣的處理能夠很直接給觀者一種緊繃和壓抑之感。並且能夠再一次突出真實的張東升的個人形象。卸下假髮,就如同卸下好老公好女婿的面具,他的真實面目早已暗藏殺機。
這樣用實物來框定人物的構圖方式,不止一次運用在張東升身上。
電梯裡的一幕,再一次把他嵌入密閉空間之中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會意識到,為什麼我們看到張東升時會不寒而慄。除了故事與表演者本身,導演也一直試圖在用視聽語言來傳達人物的情緒、內核與底色。
而在普普的身上,導演的一處特寫鏡頭也運用得非常恰當。
在少年宮普普與朱晶晶發生衝突之前的一段戲,是普普透過窗戶看身穿公主裙的朱晶晶。在這裡,導演用了一段特寫進行處理。
此時的構圖當中,普普的臉被框在鐵欄的中間,視線從中穿過,觀者自然與普普產生共鳴——她嚮往的事物其實可望不可即。
這其實和新浪潮著名電影
《四百擊》
裡的特寫鏡頭非常相像。
同樣是講述少年犯罪,這樣的處理使得我們很大程度上走入了少年的情緒之中。就像普普無法得到的親情與團聚一樣,在這段被鐵網阻攔的凝視裡,都是少年成長的傷痛。
電影《四百擊》
記得導演辛爽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說過,《隱秘的角落》的創作理念就是不趕時間,要在有限的角度裡用視聽語言來講故事,打破傳統電視劇裡靠臺詞推動劇情的手法。
這就是為什麼這部劇不像國產電視劇的原因,因為它在試圖去打破電視劇與電影之間的距離,用每一個鏡頭服務於故事和人物本身。
這樣的創作理念,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式。在創作過程裡,如果能把角度、色彩、光影和構圖等都充分考慮,在分鏡腳本部分就做好準備,你的作品一定是完整的、紮實的。
配樂&動畫
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
除此之外,被網友戲稱為「陰樂」的配樂也為《隱秘的角落》加分許多。
負責《隱秘的角落》配樂部分的新生代作曲家丁可,其實已在
《踏血尋梅》
裡被大家所看見。而這一次,丁可以氛圍音樂+實驗電子為主,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是似而非、曖昧不明並且危機四伏的故事。
在《隱秘的角落》裡,配樂不只有音效的使用,還搭配詭譎的人聲。隨著劇情的遞進,愈發激起觀者的腎上腺素。但這樣的配樂往往是點到為止,收斂克制,這也是它難能可貴的地方。
名字也是相當詭異
喜歡獨立音樂的朋友,應該知道導演辛爽曾是Joyside樂隊的鼓手、吉他手,正是出於職業人的精準把握,《隱秘的角落》的片尾選曲也真的沒得說。
連導演辛爽自己也說,每集片尾的音樂,其實都是對故事的補充。這在他看來,是屬於故事的一個重要分支。
講到這裡,相信大家能夠了解為什麼《小白船》如此讓人毛骨悚然,因為它與劇情相連,歌詞的意味裡夾雜著死亡的訊息。
與此同時,《隱秘的角落》的開頭動畫也十分值得一提。
在我們習慣快進跳過開頭的時候,《隱秘》團隊用了非常大的心思在開頭動畫的創作上。它不是對正片的二度剪輯,而是直接以動畫的形式,在迷宮性質的追捕裡不斷給出劇情線索。
你可以說它像噩夢,也可以說它像不斷循環的西西佛傳說,但用辛爽自己的話來說,這個片頭多少有受到動畫片
《魔方大廈》
的影響,所以它有許多的隱喻色彩埋藏其中。
三個小人,目睹兩個人的墜樓
一個大人企圖在背後對三個小人實施操控
動畫裡的情節,都可以與正片一一對應。
這個動畫,完全可以理解為是正片主線的脈絡,甚至有許多劇透都暗藏其中。
配樂也好,片頭動畫也罷,其實都是給影片增色的部分,算是錦上添花。對於拍攝作品集的同學來說,要在這兩者上達到這樣的水準,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它們的出現其實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考路徑——在正片視覺呈現之外,我們還可以有什麼嘗試?
《隱秘的角落》裡,有先鋒實驗的音樂、緊扣劇情簡潔卻深刻的片頭動畫、貼合每集劇情的片尾曲,它讓觀眾在每一個時刻都不會感到無聊。
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也是我們在創作時需要持有的理念。
分析了那麼多,其實只是草草掠過這部劇集精彩之處。老實說,《隱秘的角落》所使用的鏡頭語言在電影裡並不算特別,它難能可貴的地方,是打破了國產電視劇的一貫制式。讓觀眾了解,原來我們也可以如此精良地製作一部網劇。
可見,它的成功並不是得益於時機或流量,而是在於創作團隊對每一個細節之處的較真。面對這樣一部誠意之作,觀眾又怎麼可能說「不」呢?
持續關注,下期更精彩!
排版編輯/Amber
本文章為原創,受版權保護,
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