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之問 | 募穴之訛

2021-02-07 腔調中醫

靈素之問

        還原古人觀察視角和中醫經驗理法的演進。

欄主

       憶忘先生,從事臨床工作,研習傳統文化和中醫經典,索求源流,力圖還原古人的觀察視角和經驗及理法的演進。



募穴之訛


文字/憶忘   圖片/來自網絡

 

募穴今注為「是五臟六腑之氣聚集輸注於胸腹部的特定穴」。募集、聚集,為動詞。

【說文】:廣求之也。依光武紀注增之字。從力。

【廣韻】召也。【增韻】招也。【集韻】以財使也。

作動詞通常作廣求、召集之義。如:『招募』、『募捐』、『募款』。荀子˙議兵:『若夫招近募選,隆執詐,尚功利之兵,則勝不勝無常。』

 


募作名詞:

1.農夫。韓非子˙說林下:『此募,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

2.職官名。秦置為鄉官,掌聽訟收稅等事情,漢有虎圈募等。

3.簡樸節用的人。明˙張居正˙壽襄王殿下序:『我募也,吾告子以嗇而已。』

 

《瘧論》:「邪氣內薄於五臟,橫連募原。」

《新校正》註:「全元起本募作膜」。

《歲露論》:「內摶於五臟,橫連募原。」

《百病始生》:「虛邪之中人也……或著於腸胃之募原……」

張志聰註:「膏者藏腑之膏膜,肓者腸胃之膜原」

 

以上募通膜,為名詞。

 

《史記·扁鵲傳》:「上古之時,醫有俞跗……訣脈結筋,搦腦髓,揲荒爪幕,湔浣腸胃……」

《說苑》:「俞跗之為醫也,搦腦髓,束肓膜……」

《說文》:「膜,肉間胲膜也。釋名。膜、幕也。幕絡一體也。」

 

揲荒爪幕、束肓膜,荒幕即肓膜,可見「幕」即「膜」。

 

《素問·舉痛論》:「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

《四時氣》:「邪在大腸,刺肓之原……邪在小腸者……上衝腸胃,燻肝,散於肓,結於臍,故取之肓原以散之……」

《腹中論》:「伏梁,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也。」

《痺論》:「肓者,凡腔腹肉理之間,上下空隙之處,皆謂之肓」「陷下肓膜」,王註:「肓膜謂五藏之間,鬲中之膜也」王冰也是知道的。可見大腸亦以肓為原。

 

丹波元簡曰:按舉痛論、及全本、太素、巢源,作「膜原」。蓋膜本取義於帷幕之幕。膜間薄皮遮隔濁氣者,猶幕之在上,故謂之幕,因從肉故作膜。其作募者,幕之訛爾。太陰陽明論「脾與胃以膜相連耳」,太素膜作募,知此募幕互誤。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募,與膜同。

 


可見膜通幕、募膜即膜原,包括肓之原(肓膜)和膏之原(膏膜)。現代解剖學的橫膈膜、大網膜,各種繫膜包膜,起著支撐、營養的作用,可以佐證古人這種認識。

 

而「邪在大腸,刺肓之原」「取之肓原以散之」意味著膜原是針刺的對象。因此所謂募原,本是幕原的別字,膜原的通假。「膏肓」這個詞,一個叫「膏膜」或「膏之原」,另一稱「肓膜」即「肓之原」,因此原也就是膜。

 

難經曰:「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所以這就是在說,其實三焦就是膜原,因為原就是膜。而《難經》謂「募穴」,也就意味著「膜穴」,腹募也就意味著「腹膜」。

 

而《靈樞》「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藏六腑之有疾也。」與《難經》「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也就是一脈相承的在說同一件事。

 


由此可知五藏六府之募穴,所謂的腹募,其實是腹膜、「膜原」,而《靈樞》曰五藏之膜原結於膏(鬲),六府膜原結於肓(脖胦、肚臍)。素問靈樞對膜的認識,分別稱之為「膏(鬲)之原」和「肓之原」。以鳩尾和脖胦這兩處作為重要的提示。脖胦一穴,已經化為三或五穴,即臍下與臍旁之募穴。

 

可見古人對於穴位,有著解剖學的依據。



靈素之問:

靈素之問|癉

靈素之問|靈樞官針篇的古針刺手法

靈素之問|繆刺與巨刺的誤會以及真假針灸的荒謬

靈素之問|陰陽容:第三類模型

靈素之問|素問篇目演變

靈素之問|從半夏看漢晉經方藥升量

靈素之問|危險的針刺學標準化

靈素之問|生命力的文化

靈素之問|從惡聞人聲到惡聞木音的製作流程

靈素之問|吃瓜神仙與學者

靈素之問|漫談結構決定功能

靈素之問|胃氣與經脈

靈素之問|三焦名實正義(二)

靈素之問|三焦名實正義(一)

靈素之問|真氣

靈素之問|五行理論概述

靈素之問|長夏的來歷

靈素之問|九卷指代針經的命名

靈素之問|醫經與經方

靈素之問|等價原理與中醫(一)

靈素之問|等價原理與中醫(二)

靈素之問|等價原理與中醫(三)

靈素之問|等價原理與中醫(四)

靈素之問|等價原理與中醫(五)

靈素之問|等價原理與中醫(六)

靈素之問|等價原理與中醫(七)

靈素之問|等價原理與中醫(八)

靈素之問|等價原理與中醫(九)

靈素之問|等價原理與中醫(十)

靈素之問|西漢侍醫李柱國傳(上)

靈素之問|西漢侍醫李柱國傳(中)

靈素之問|西漢侍醫李柱國傳(下)

靈素之問|黃帝 、扁鵲 、白氏醫經三家

靈素之問|略談【內經】的斷代問題

靈素之問|從【靈樞】看針刺的起源


相關焦點

  • 募穴(十二募穴)
    經穴分類名。或稱腹募。指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五臟、心包絡及六腑各有募穴一個,如肺為中府,心為巨闕,肝為期門,脾為章門,腎為京門,心包為羶中,胃為中脘,膽為日月,大腸為天樞,膀胱為中極,小腸為關元,三焦為石門穴等。募穴多用以診斷和治療本臟腑病證。  募穴是臟腑之氣輸注於胸腹部的腧穴。十二募穴在胸腹部的位置,與相關臟腑在體內的位置大致對應。
  • 肺之募~中府穴
    中府《針灸甲乙經》募穴【別名】膺中外俞(《靈樞·五邪》),膺俞(《素問·水熱穴論》),膺中俞(《針灸甲乙經》),府中俞(《針灸大成》),肺募(《備急千金要方》)【位置】在胸外側部,雲門下1寸,平第1肋間隙處,距前正中線6寸。【解剖】①肌肉:胸大肌、胸小肌處,內側深層是第1肋間內外肌。
  • 募穴—人體的強大氣場,祛除百病之邪!
    ——人體的強大氣場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又稱為「腹募穴」。「募」,有聚集、匯合之意。六髒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個。任脈上就系有6個,臍下3個分別是石門三焦募、關元小腸募、中極膀胱募。臍上3個分別是中脘胃募、巨闕心募、羶中心包募。乳房的下方依次往下有4個募穴分別是期門肝募、日月膽募、章門脾募、京門腎募,這4個募穴當然不是呈一條垂直線而是外八字狀。還剩2個也好記,一個是肚臍旁開2寸的天樞大腸募,再就是鎖骨下方的中府肺募。
  • 中醫妙術(1665):經外奇穴之八十二——消除失眠的肓募穴
    肓募穴 肓募穴,奇穴。
  • 募穴——人體的強大氣場
    6個,臍下3個分別是石門三焦募、關元小腸募、中極膀胱募。還是要回到根上去,中醫講腎主水,腎掌管體液的代謝與循環當然就不會有臃腫。,專項拳(羶中用空拳比較好操作)拍此募,其它的統統擱下。只要小石頭在,只要小石頭能被激活,年輕的生命會不會也因此速速迴轉?
  • 從「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微」論臟腑病針灸治療取穴規律
    「豈不聞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微」出自元代竇漢卿《標幽賦》,《標幽賦》是針灸學較為重要的一篇論述,對後世針灸理論的發展、應用具有指導性意義。所謂標幽,是指把幽微、深奧的針灸原理標而明之的意思。全文首談經絡、遞次為候氣、論針、取穴、標本論治、特定穴位、子午流注、補瀉、治療、禁針、禁灸等。凡有關針灸學術中的重要問題,均有論述。在針灸學的地位非同一般,是針灸學最重要的一篇文獻。「豈不聞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微」講的是臟腑疾病的取穴規律。臟腑也就是五臟六腑的統稱,包括肝、心、脾、肺、腎五臟,和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這六腑。
  • 嘔吐--足厥陰肝經之期門穴,募穴,治吐酸嘔酸
    【足厥陰肝經之期門穴,肝經的募穴,治吐酸嘔酸】12—足厥陰肝經之期門穴,肝經的募穴,治吐酸嘔酸肝經最後一個穴道是期門穴。以肋骨來算的話,第一個肋跟第二個肋骨中間是日月,再跳過一個肋骨,就是期門穴,期門穴是肝經的募穴
  • 12腹募穴口訣—單穴定位與主治詳解
    五臟六腑之氣結聚於胸腹部的腧穴,稱募穴。募穴都分布在胸腹部,其位置大體上與臟腑所在部位相對應,即臟腑位置高的募穴在上,位置低的募穴在下。
  • 12經脈之井穴、滎穴、經穴、合穴、原穴、絡穴、郄穴表
    陽經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頸項痛取足少陽膽經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陽明胃經郄穴梁丘等。此外,郄穴亦有診斷作用,當某臟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 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稱為「腹募穴」。「募」,有聚集、匯合之意。六髒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個。募穴均位於胸腹部有關經脈上,其位置與其相關臟腑所處部位相近。
  • 靈素之問 | 偽書「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靈素之問       還原古人觀察視角和中醫經驗理法的演進
  • 五、乳房疾病需要開心穴之「羶中」
    》:「羶中者,君主之宮城也。」此穴的定位很好找,就是在我們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我們在治療上主要是用來治療胸悶,氣短,胸痛,心悸,咳嗽,氣喘,婦科乳汁少,乳癰,或者嘔吐等等。我之所以稱此穴為開心穴,源於此穴有很好的疏肝解鬱之作用,對於乳腺增生,抑鬱症等等調節情志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羶中穴,是心包經的募穴,前文我講過,募穴就是臟腑氣血積聚的地方。羶中穴是守護我們心神的最好的屏障。
  • 井穴、滎穴、經穴、合穴、原穴、絡穴、郄穴表
    陽經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頸項痛取足少陽膽經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陽明胃經郄穴梁丘等。此外,郄穴亦有診斷作用,當某臟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      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又稱為「腹募穴」。「募」,有聚集、匯合之意。六髒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個。募穴均位於胸腹部有關經脈上,其位置與其相關臟腑所處部位相近。募穴經穴分類名。或稱腹募。
  • 此穴收募膽經氣血,主疏肝利膽、化溼和中
    【釋字】《說文解字》:「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說文解字》:「月,闕也,太陰之精象形。」【釋穴】日者太陽,月者月亮。日月穴在身體兩側,人體氣機隨天運而行,經云:「天運當以日光明。」日月的東升西落指示天運的軌跡。
  • 金針堂主人讀書筆記(5):《內經針灸類方語釋》引 言之配穴方法
    取之魚際、太淵。」又如《靈樞·五邪》載:「邪在心,則病心痛。善悲時眩僕;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俞(神門)也。」以上都是本經配穴法。這種方法,又叫「循經配穴」,或稱「本經取穴法」,用之最廣,幾乎是目前臨床上每病必用之法。
  • 穴名考辨 | 膽足少陽之脈
    率谷率,循也,肉之大會曰谷,穴循耳上而為肉會,故名率谷。率,率示也,《孫子》云:「夫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谷之穴名皆在肢體,率谷高居頭上,諸穴之率示。 天衝歲星之精,流為天衝,衝,衝要融通也,頭為天,穴在頭部之衝要之地,並應天上之星,故名天衝。
  • 任脈之 巨闕:心氣出入的宮門 | 每日一穴
    巨 闕jù què任脈 之 十四巨即巨大,闕即宮門,此穴為心之募穴
  • 道醫學堂 | 每周一穴·中府穴
    肺之募穴。手、足太陰之會。腧穴是臟腑經脈之氣匯聚之處,中府是肺氣匯聚之處。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本穴為手足太陰之會、肺之募穴。募穴乃髒氣結聚之處,脾肺合氣於此穴,故名中府。鎖下乳上為肺氣出入與儲藏的中間地帶,故又名府中腧、膺中腧。【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下1寸,平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 每日一穴|中府穴
    歸經及特異性:手太陰肺經;肺之募穴。楊甲三取穴技巧:正坐位,以手叉腰,先取鎖骨外端下方凹陷處的雲門穴,當雲門穴直下約1寸,與第一肋間隙平齊處是穴。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胸小肌。配肩髎穴治肩痛。配大椎穴、孔最穴治肺炎。配太溪穴、太淵穴、足三裡治肺結核。配定喘穴、內關穴、羶中穴治支氣管哮喘。配間使穴、合谷穴,治面腫。配雲門穴、天府穴、華蓋穴、肺俞穴,治哮喘。
  • 穴名考辨 | 膀胱足太陽之脈
    為手足太陽經、足陽明經、陰蹺脈、陽蹺脈之交會穴。 攢竹攢,聚也,眉如竹葉,穴在眉頭陷中,如竹子簇聚,故名攢竹。 眉衝衝,直上之要衝也,穴在眉頭直上,正當額頭要衝之所,衝,有衝和之意,由眉頭直上髮際,經氣深遠,故名眉衝。
  • 萱香排酸丨萱萱老師的穴位講堂——中府穴:神奇的止咳穴
    萱香排酸穴位講堂之中府穴,中指中焦,府是聚集的意思。手太陰肺經之脈起於中焦,此穴為中氣所聚,又為肺之募穴,藏氣結聚之處。肺、 脾、胃合氣於此穴,所以名為中府。又因位於膺部,為氣所過的俞穴,所以又稱膺俞。身為的肺的「募穴」的中府穴,是我經常用來探測對方是否抽菸的「表演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