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體脂秤其實已經不算是什麼新鮮事物,特別是經過了充分的市場競爭,如今能夠選擇的體脂秤品類很廣,主力產品的價格段從幾十到幾百元都有。當然了,從本質上來看的話,智能體脂秤其實是為了減肥降脂或者進行健康管理的一個工具而已,買一個價格太貴的體脂秤對於像我這種減肥人士來說顯然並非核心需求。從輔助作用來看,體脂秤最基本的作用顯然是測量體重和體脂,而智能程度以及額外的功能都是加分項目。
那麼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如今百元級別的智能體脂秤靠譜嗎?下面簡單說說我為了減肥而入手的2款體脂秤,分別為小米體脂秤2和有品魔秤mini,特價時都在100元以下。
按照不少人的說法,體脂秤對於體脂和各項身體數據的測試比起大醫院的專業儀器並不一定準確,但其實要知道的是,家用體脂秤相對來說並非醫療工具,就算測試有小量誤差但作為運動和減肥的智能輔助工具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智能體脂秤的最大作用顯然並非一次性測試得出的數據,而是在長時間維度中得到身體前後的動態對比參數。
每個廠家對於體脂率和各項身體數據的測試方案其實各不相同,但小米體脂秤2和有品體脂秤使用的顯然都是相對更為傳統的BIA生物電阻抗測量法,從體脂秤表面的4個電極來看,都屬於同質類型的產品。不過,他們之間測量出的數據差異,其實更大程度在於算法的不同,就如上面說的,產品數據對於用戶而言進行縱向對比的意義會更大,因此,測試方案之間其實或許並不存在太大的優劣問題,我個人更看重的倒是在測試的維度以及軟體、智能化方面的體驗。
而回到產品本身,兩款百元級產品在設計上顯然完全不同,擺在一起看起明顯小米體脂秤2會更大,有品體脂秤就如其「mini」的命名一樣,更輕便和迷你,厚度也略為薄一點。不過,迷你顯然也有迷你的好,例如小米體脂秤2的體積本身很大,對於本身大腳掌的男性用戶來說問題不大,但其實由於電極片本身較小,對於女性朋友和小孩的測試來說是並不友好的。而相對來說,有品體脂秤的斜向電極片顯然相對會更為便利,至少隨便踩踏就可以準確測量,一定程度增加了便利性。
而值得誇獎的是,兩款產品的底部都使用了防側翻的結構,這一點比起我此前用過的榮耀體脂秤要好。但相對來說,有品魔秤mini底部支撐機制明顯更具彈性一點,讓他的翻側可能性更少了。
除了外觀和測量電極部分的差別外,兩款產品的最大區別其實反倒體現在軟體方面。小米體脂秤用的是自家智能運動產品的生態軟體「小米運動」,有品體脂秤用的則同樣是自家產品英文名稱一樣的生態軟體「PICOOC」。不過從兩款軟體的風格可以得知,「PICOOC」其實就是一款專門為關聯體脂秤而設計的APP,APP圖標和功能鍵的風格像體脂秤,而「小米運動」對於自家智能運動產品的關聯性則更廣,既有智能手環也有智能運動鞋,小米體脂秤是管理產品細分之下的其中一個品類。
兩款產品的使用和測試過程其實都非常直觀和簡便。基本上通過藍牙連接後,就可以在上秤將身體數據同步到APP了。我分別上秤後通過APP測試得到的結果如下:
在按照提示上秤後,兩款體脂秤都快速給予了一個測試結果(不好意思身體有點差)。從最核心的身體參數來看,兩款智能體脂秤對於包括體重、體脂、肌肉量、內臟脂肪、基礎代謝率、水分、蛋白質、骨量在內等核心數據均有測量,但從結果可以得知,就算是同一天測試,除了體重外其實不少數據是有相互偏差的。不過就如上面說的那樣,有偏差很正常並且完全可以理解,而且整體的偏差率並不大。
不過在數據展示的差異化上,小米體脂秤其實相對會更為傳統,對每個身體參數都給予了評價但並沒有給予一個綜合的結論,有品體脂秤測量得到的每個身體參數都同樣有一個細化評價,同時一個「S博士」給予一個身體的綜合評價,大概意思就是告訴你到底關鍵是胖在哪裡。
除了測量得到的數據外,有品體脂秤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可以自行上傳體圍的數據。其實這個功能對於以往一些非智能的產品來看是沒有作用的,但對於如今已經逐漸形成生態的有品體脂秤來卻有不少意義。畢竟按照官方說法,有品體脂秤其實基於一個名為PHMS的AI系統,通過測量得到的數據結合用戶自行上傳的身體維度數據,得到一個更為全面綜合的評價。這個數據其實對大數據下的智能化推送會更為精準,包括身體的評價和建議以及運動和飲食等。
而說到推送的話,兩款產品在APP中其實均有免費給用戶提供一些運動視頻和文章供用使用和學習,不過課程內容兩款產品幾乎是完全不同的,但應該都考慮到我屬於大體重人群,所以給我推送的都屬於初級運動課程。但在從內容來看,上面的小米體脂秤的初級課程每天推送的內容都沒有變化,很明顯屬於通用的運動視頻。而有品的APP每天推送的內容是不同,如今學習的是屬於零基礎訓練,每天的運動對於大體重的我來說也更輕鬆一些。
另一方面,從軟體社區豐富程度來說也似乎是有品秒殺了小米。畢竟小米運動相對來說更像是一個整合型的統合眾多硬體設備的管理型APP,社區的風格其實更像是打卡和分享故事而已。有品社區的內容對於健身和減肥方面的關聯性更大一些,更多的是一些知識傳播、解答和闢謠,更新像很及時。從實物到社交的轉換來看,其實有品無疑是更成功的。
總的來說,小米體脂秤2和有品體脂秤硬體上其實反倒區別不大,有品體脂秤對於用戶來說佔了輕便的優勢。但有品體脂秤最佔優的,個人認為還是APP的完美生態和基於PHMS的AI系統,相對真正想要減肥的人來說會更為好用,推送的視頻和知識更實用和具有測量數據的關聯性。
最後,我想說的是:一個智能體脂秤無論AI多智能、功能多豐富、性價比多高,用的人顯然要動起來才行。例如讓此前從99.5kg減到75kg,靠的也不過是毅力+智能手環而已,雖然說如今終於成功反彈了,但明顯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就是管住嘴邁開腿的重要性,每天堅持的話減肥似乎也並非真的太難。當然了,智能體脂秤對於用戶來說顯然不錯的輔助工具,在如今功能越來越多,推送更為智能的產品面前,更好的體脂秤顯然可以讓人減肥減脂的過程少走彎路,至少我是打算重新開始好好減肥了,順便加入有品體脂秤裡面的燃脂營,按照教程和食譜搞兩三個月減十來斤應該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