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巨獸猛獁象是怎麼滅絕的?科學家眾說紛紜,新研究指向了基因

2020-12-21 姿勢分子knowledge

6600萬年前,恐龍從這個世界消失,地球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經歷了大洗牌的地球,開始偷偷重現生機,大量新的生物演化出來,「割據」了這個地球。

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熟悉的動物——大象的祖先出現。經過六千多萬年的演化,它們的一支後代佔據了地球的北方,那就是著名的猛獁象。

猛獁象又叫長毛象,是除了恐龍之外最著名的遠古生物之一。大約180萬年前,猛獁象出現在地球上。它們的出現,恰好處於地球的第四紀冰期,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一次冰河期。

在那麼冷的時期,它們卻依然選擇生活在北極圈的附近,可見它們還是很「抗凍」的。科學家告訴我們,人家猛獁象的「外套」是很厚的,全身披著長度可達1米的棕色長毛,包裹住了皮膚。在長毛的下面,是隱藏在極厚的皮膚下的一層厚厚的脂肪。據介紹,猛獁象的脂肪最厚處可達9釐米,比你手機的寬度還要多。

一般來說,雌性猛獁象的肩高在3-3.2米之間,雄性更高,可達3.6米,最高的可以達到4米的高度。猛獁象的體重也很驚人,最重可達12噸,不過非常罕見。和現代象不同的是,猛獁象沒有忽閃忽閃的大耳朵,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體溫在空氣中的散失。在它們頭頸的後方有一個類似於駝峰的突起,看樣子,可能也是用來儲存能量的。從它們嘴的兩側,伸出兩根碩大的象牙,最長可達5米。

這樣引人好奇的古生物,大家一定認為它們很早就滅絕了。有些人則可能聽說過,原始人有的時候會獵殺猛獁象,知道它們和人類有交集。實際上,猛獁象和人類的歷史重合點,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在沙漠上已經開始建金字塔了。而在北極圈附近,仍然有猛獁象在到處跑。甚至也有人表示,歷史上最後一頭猛獁象,可能在3000年前左右才死去。

那麼,猛獁象為何會滅絕呢?它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首先,很多人會想到的就是氣候的變化。由於猛獁象適合寒冷的天氣,而地球在大約10000年前就已經脫離的冰河期,開始了全球變暖的進程。猛獁象不斷向北遷徙,可是到最後,連北極都不適合它們生存了,於是只好黯然退出歷史舞臺。

除了氣候變化的原因,人類的捕殺也可能是導致猛獁象滅絕的原因之一。別以為人類只有用現代武器才能和這些猛獸作戰,在沒有那些科技的時候,人類依然有最強大的武器——智慧。去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們就在墨西哥發現了一處1.5萬年前的人工陷阱遺蹟,在這個陷阱裡,還有屬於至少14頭猛獁象的824塊骨頭。同樣的,在美洲的1500個猛獁象遺址中,也有60處發現了人類的長矛。可是,這個比例未免太低了。而且,當時人類還可以捕殺其他動物,何必以身犯險,要去和碩大無朋的猛獁象拼命呢?由此可見,人類在滅亡猛獁象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很可能微不足道。

最近,科學家們在對西伯利亞島發現的猛獁象群的基因進行研究時發現,猛獁象的基因裡有非常多的遺傳缺陷,時髦點說,就是到處都是bug。這些缺陷除了嗅覺、胰島素信號等問題之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雄性的生育能力。同時,由於這個猛獁象群的個體數可能不超過500,因此少數的缺陷基因很容易蔓延開,「感染」大多數後代,導致它們的滅亡。當然,這個猜想成立與否拋開不談,即便成立,也不足以滅絕整個猛獁象種族,畢竟天底下的猛獁象也不止這一個群體。

也許,猛獁象的滅絕,和這三個因素都有關係,也可能還有其他未知的原因。就像科學家說的,如果我們能夠發掘更多猛獁象的化石,或者更有甚者,利用克隆技術復活一兩頭猛獁象,想必對於解開這個謎題有著莫大的幫助。

對啊,我們為何不復活猛獁象呢?

看起來,人類的克隆技術也還不錯,又有西伯利亞凍土裡保存的冷凍猛獁象屍體,無論怎麼看,猛獁象都是最適合用克隆技術復活的生物之一,為何科學家還沒有動手呢?

實際上,不是沒動手,而是動著動著,就「無從下手」了。那麼,克隆猛獁象究竟有哪些難題?科學家要如何攻破呢?我們下一期再介紹~

相關焦點

  • 史前巨獸猛獁象究竟是怎麼滅絕的?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在史前時期,當時的人類還未完全主宰地球,和人類一起主宰地球的是各種史前巨獸,比如:劍齒虎,洞獅,洞熊,猛獁象等。然而除了人類之外,它們都因為各種原因滅絕了。
  • 3種雖然已經滅絕,但是有希望復活的遠古巨獸!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5億年了,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地球上誕生過很多的生物,不過 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生物,絕大部分都滅絕了,它們死後,屍體被埋入了泥土裡,形成了化石,在多年以後,被人類發現,人類可以通過這些化石,可以大概了解到這些史前巨獸 ,生前的形態,還有生活習性,甚至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史前巨獸,甚至還有復活的可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3種可能復活的遠古巨獸
  • 不止骨頭,科學家首次發現「活生生」的洞熊,母子倆帶皮肉有牙齒
    但是,對於冰河時期的史前巨獸來說,它們在這段時期相繼滅絕,比如1.1萬年前消失殆盡的劍齒虎、猛獁象、大地懶、披毛犀,以及2萬年前滅絕的洞熊。此前人們對洞熊的認識全部都來自那些保存在洞穴中的骨骼遺骸,數以萬計的骨骼還原出它們曾經的生活。作為素食動物,洞熊每天都需要吞下大量的草食,它們體重能夠達到1噸,身高大約3.5米,幾乎常年在洞穴中活動,暖和時外出覓食,寒冷時回洞穴躲避、冬眠。
  • 消失8000萬年的史前生物,堪稱海洋霸主,滅絕原因可惜了!
    消失8000萬年的史前生物,堪稱海洋霸主,滅絕原因可惜了!生活中出現過許多玄幻的詞語,例如死而復生、長生不老等等,這些皆與自然規律相悖。任何生物生存在地球上,都該遵循自然界中的規律,一旦違背,下場都格外悽慘。
  • 新獲諾獎的「基因魔剪」還可以拿來定製寵物小豬,復甦滅絕的猛獁象?
    在過去的幾年裡,科學家嘗試將CRISPR編輯廣泛應用於農業、藥物生產以及復甦滅絕的動物,基因編輯的猴子、猛獁象、蚊子等新聞層出不窮,CRISPR編輯後的動物甚至可被作為寵物出售Gillis在研究一種愛乾淨蜜蜂的基因組,這種蜜蜂會自動清理打掃蜂巢,並清除被感染的蜜蜂,但是這類蜂群很容易受到蟎蟲、真菌或者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影響而滅絕。Gillis認為如果他能夠鑑定出影響該蜜蜂這種愛乾淨行為的基因,他可以通過基因編輯來增強蜂巢的健康程度。
  • 科學家在紐西蘭,發現已經滅絕700年的鳥爪,仍然附有肌肉!
    考古學家30年前發現,已經滅絕多年的「爪子」,還存有肌肉!人們一直在研究史前生物,部分生物還沒被人類發現便滅絕,人類只能通過化石研究它們,發現新化石的時候候,科學家們極為開心,比如人們第1次在西伯利亞發現了猛獁象的屍體,甚至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把猛獁象復活,不過由於科技的限制,暫時放棄了復活史前生物的想法,生物滅絕有它的原因,然而在30年前考古學家發現已經滅絕700年鳥類,在這個骨化石上竟然附著肌肉。
  • 冰河時代末期從地球上消失的猛獁象,到底為何被滅絕?
    生活年代距今約1萬1千年前猛獁象陸續滅絕,這被視作一個冰川時代結束的標誌。 猛獁象一直是洞穴壁畫的主題,但這是北半球被冰原覆蓋40%時,人類捕殺這些大型動物的第一個證據。研究顯示,一萬年前猛獁象在全面解凍期完全滅絕,而人類的肆意捕殺或許扮演了重要角色。人類與猛獁象同期進化,開始還能與其和平相處,但當進化到新人階段時,人類學會了使用火攻和集體協同作戰去捕殺成群的動物或大型動物,猛獁象就成了主要的狩獵對象。
  • 冰川下的7個發現,超乎人們想像,科學家也難以解釋它們的出現!
    埋藏在冰層下的新發現,南極海底發現花粉,令科學家疑惑!地球上有很多極端氣候環境,由於常年處於極寒情況下,逐漸形成了凍層,凍土層下埋藏著很多古老屍體和史前化石,通過發現這些化石,讓科學家對史前生物有了重新定義,近幾年來科學家在凍土層和冰層下發現了很多神秘事物,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 西伯利亞現史前生物,科學家深感擔憂
    史前生物的標本基地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聯的地質勘察隊在對西伯利亞進行黃金勘測的時候就在永久凍土層裡發現了一隻幼年猛獁象,這隻猛獁象標本也一直被保存在聖彼得堡博物館。在上世紀末,也就是一九九九年美國一名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又在這片寶地發發現了讓他魂牽夢繞的猛獁象。
  • 遠古時期的地球,有哪些可以稱作是「遠古巨獸」的生物?
    地球上才迎來了生命大爆發,這一次的生命大爆發就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寒武紀生命的物種和數量有著非常大的提升,但是根據目前已經發現的化石來看,從生命誕生剛開始到石炭紀,地球上都沒有出現過大型的生物在地球的進化史上有很多史前巨獸。目前人類已知的史前巨獸有恐龍,那麼除了恐龍還有哪些遠古巨獸呢?我們先來盤點一下陸地上的遠古巨獸。
  • 十種史前海洋巨獸
    現代雖然還有很多海洋巨獸,但是遠沒有史前海洋巨獸那麼恐怖,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史前十大海洋巨獸,皆是頂級掠食者。 龍王鯨,生活於晚始新世4500萬年前,龍王鯨最大身長為18米,體重20噸,甚至可達21米,從龍王鯨的化石還可以看出它有很短小的四肢,於是科學家猜測它是從陸地上進化到海洋中的陸上猛獸
  • 科學家提取獨角獸的完整DNA,這個4噸重的遠古巨獸要復活了?
    筆者:三體-小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整個地球生物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甚至藉助於先進的克隆技術,科學家們有望復活猛獁象等史前動物。最近有消息稱,科學家們試圖將一種史前「獨角獸」復活,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爭議。
  • 因鼻竇大不能吃肉而滅絕?史前巨獸洞熊的「食譜」仍是個謎
    洞熊到底吃素還是肉食動物,這種龐然大物的「食譜」與其滅絕有什麼關係,科學界卻一直眾說紛紜。在近40年間,通過對洞熊骨骼中氮-15水平的研究,有科學家認為它們嗜好嫩草、草根、草莓類植物,是食草動物;也有科學家認為,它們也會獵食一些動物,甚至包括當時的人類,應該是肉食動物。
  • 復活猛獁象和恐龍不再是科幻故事?「起死回生」新技術有點意思!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復活滅絕物種這個事情,從前在許多人看來,這或許是不可能的,但是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基因編輯技術層面的飛躍使得一切都會變成可能。那麼什麼叫做復活滅絕物種?除了一些比較知名的滅絕的常見動物,還有一種屬於雜交類的滅絕動物,比如說白氏斑馬。白氏斑馬和現存的斑馬屬於同類物種,但是需要經過幾代繁殖之後,才能得出最像白氏斑馬的一種動物,因此在這其中不僅涉及到了克隆技術,還需要科學家們運用幹細胞技術以及輔助生殖的技術。在科學家能克隆出這些動物之後,肯定有人提出疑問,是否可以復活恐龍?
  • 【果殼網專訪】斯圖爾特·布蘭德:讓滅絕的旅鴿重回藍天
    而且,就算Sooam研究人員找到了完好的猛獁象細胞核,他們需要將其移植到事先去掉細胞核的亞洲象(與猛獁象親緣關係最近的現存物種)卵細胞裡。目前,還沒有人成功提取出亞洲象的卵細胞。3年前,布蘭德邀請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學家、古生物學家蒂姆•弗蘭納裡(Tim Flannery)到恆今基金會做一場演講,題目是「大規模滅絕是無可避免的嗎?」
  • 史前生物-雕齒獸,古生物學家稱之為「移動的動物城堡」
    中生代時期甲龍復原圖其實,在2016年科學家對星尾獸的DNA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星尾獸所屬的雕齒獸亞科與現代有甲目的倭犰狳亞科及三帶犰狳亞科是同一演化支的旁系群,也因此犰狳屬以外的所有犰狳與雕齒獸現在都歸入倭犰狳科之中
  • 猛獁象 Mammoth
    猛獁象源於非洲,早更新世時分布於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尤其是凍原地帶,體毛長,有一層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類和豆類為食,冬季以灌木、樹皮為食,以群居為主。存活於四百八十萬年到四千年前的上新世時期。最後一批西伯利亞猛獁象大約於公元前2000年滅絕,那時正好是埃及建立金字塔時代。
  • 3種兇猛的史前生物,人類毫無招架之力,遠古時期就已滅絕!
    說到史前生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恐龍,恐龍憑藉它巨大的身形,強悍的攻擊力成為了當時的地球霸主,但由於生態環境的極度惡化,最終慘遭滅絕,退出了歷史舞臺。其實很多滅絕的史前生物體型都比恐龍巨大,如果它們至今生存在地球上,對於人類來說也許意味著地球霸主的改變。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巨大的史前生物吧。第1種是帝鱷。
  • 基因實驗失敗導致動物變異為《狂暴巨獸》,人類城市危在旦夕!
    基因工程自誕生以來就使整個生物學科學,生物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突破傳統的生物界限,可以任意的改變基因,創造新物種。應用於農牧業製造出了優良的新品種。其中一枚實驗樣本掉落猩猩園,導致溫順的喬治變異為了狂暴的巨獸,同樣變異的還有巨狼和巨鱷。
  • 動物世界-猛獁象
    猛獁象源於非洲,早更新世時分布於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尤其是凍原地帶,體毛長,有一層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類和豆類為食,冬季以灌木、樹皮為食,以群居為主。存活於四百八十萬年到四千年前的上新世時期。最後一批西伯利亞猛獁象大約於公元前2000年滅絕,那時正好是埃及建立金字塔時代。這裡對其中的五種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