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9 09:42 |美術報
由於疫情影響,各大美院實施網上授課,於是就會產生某些課程缺失現場感的問題,比如需要現場模特的人體素描課。如何利用在線授課的現場感與即時性特點,彌補模特缺席、教師無法直接面對作品的不足,使學生在居家學習的狀態下也能夠熟練掌握課程的核心內容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的教學團隊是這樣做的。
是否直接向學生提供圖片參照?是否提出相應主題轉變為創作課?是否增加美術史賞析內容?
帶著這些具體問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的教學團隊最終確定「尊重教學規律,不可操之過急,由素描寫生逐步轉變為創作訓練」的教學思路。
他們每周設定一個實踐主題,鼓勵學生主動發揮空間想像力,結合參考圖片但強調多維度的思考模式,充分理解和掌握從平面到立體的觀念轉變,通過描繪想像中的人體形態,把造型的能力轉化成為創作的動力。
魏小明老師(左)和羅幻老師(右)授課中
第一周(2月17日——2月21日)
本周最為重要的內容是幫助同學們找回上課的狀態,並逐漸適應在線學習方式。因此第一周的訓練以重溫同學們熟悉的人體結構、解剖知識作為練習重點,大量進行短期作業訓練。為幫助同學們儘早了解作為一個雕塑家的創作狀態,魏小明老師準備了長達160分鐘的在廣州美術學院的藝術講座視頻,以「求學、狀態、語言、情懷」四個部分,為同學們講述自己的創作歷程,激勵同學們為成為一名雕塑家做好充分的準備。
魏小明老師講座與在線授課
第二周(2月24日——2月28日)
通過一個星期的互動學習,同學們逐漸從沒有「模特」的不適中解放出來,並通過大量的短期速寫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鑑於同學們學習狀態的逐步穩定,從第二周起素描訓練的重心轉向對人體動態、空間結構的塑造和深入刻畫,並根據雕塑專業的特點,引導學生在素描訓練中脫離對光影效果的關注,轉向對形體本質的深入理解。
羅幻老師課件圖例
對高年級同學而言,素描課程不僅是造型能力的訓練,還需要更加廣泛的理論學習和開闊的視野,為此,羅幻老師精心準備了學習課件《雕塑與素描》,從空間認知、形體構成、解剖應用及雕塑家視野四個知識板塊,與同學們溝通交流,使每一個同學更加明確素描訓練的目的和方向。
第三周(3月2日——3月6日)
通過新的訓練方法和教學方式,同學們逐漸感受到主觀方式下素描訓練的獨特性,並在作業中主動增加想像力的元素和處理複雜形體的能力,把主觀想像和客觀特徵統一起來。根據同學們的素描作業特點,魏小明老師推薦了波提切利、格拉瓦奇奧、席裡科、羅賽蒂、席勒、科科什卡、卡爾·米勒斯等藝術大師作品,鼓勵學生自行選擇、互動分享藝術家個案,而在這一過程中,強調以實踐者的思路進行主動學習和總結,避免 「重溫美術史」和「粉絲視角」的單一方式。
羅幻老師與博士助教武豪則分別就藝術家案例和創作問題與同學們分析討論,分享心得體會。
學生分享藝術家個案
第四周(3月9日——3月13日)
雙人體素描練習在課程安排中難度最大,因此在最後一周的雙人體素描練習中,魏小明老師準備了課件《雙人體創作要義》,以自己的雕塑創作過程為例,幫助同學們理解雙人體創作在空間、結構、轉化上的方法。
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教學團隊也曾遇到網絡溝通不暢、在線教學工具掌握不熟練等問題,授課老師們就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有益的教學方式。
學生在家進行素描訓練
通過四周的反覆學習和訓練,同學們已然能夠從想像中的一個動態入手,通過強化、放大個人感受,逐步弱化對模特的參照,達到主觀想像與客觀形體的統一,充分體驗一個藝術家由「形」到「態」的轉變過程,完成由客觀寫生到主動創作的思維訓練。通過在實踐中發現、挖掘獨特的個人感受,增強對形體的主觀處理和創造的能力,使學生在未來的創作中,能夠更好的創作出相對自我、獨立的作品。
15863965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