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青年:你的孤獨等級表是幾級?

2021-01-14 央視網新聞

實習生:王新月

「兩室一廳一廚一衛一書房」是劉楊對自己在北京月租2000元的獨居空間的戲稱。

實際上,去過她家的人都知道,那只是個放著兩張床、有獨立衛浴的小單間。一張床挪向牆邊,擺上碗筷、電鍋、烤箱,就成了廚房,炊具一收,放上電腦、紙筆就是書房。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李駿 攝 圖文不相關

早在2016年,獨居青年現象就曾引起熱議。他們年齡大多在20歲到40歲之間,遠離家鄉,在大城市中打拼,單身且獨自租房,過著「冷暖自知」的生活。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8》,在2017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數據中,一人戶佔比為15.6%,而在十年前,這一數據僅有8.9%。其中,廣東一人戶佔比最高,為26.6%,大約每四戶裡就有一戶。緊隨其後的是浙江、上海和北京。

最近,還有一組數據引發熱議——目前中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包括7700萬獨居成年人。作為一人戶的主力軍,獨居青年正在用行動刷出自己的「存在感」。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裡克克裡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一書中認為,這正代表著自嬰兒潮以來最重大的社會變革。但也有人認為,獨居並非是好事,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而言。

在獨居的趨勢之下,那些身在其中的青年們,他們又過得怎麼樣?

資料圖:獨居青年 中新網記者李駿 攝 圖文無關

我為啥選擇獨居?

來北京實習工作三年,李想一直租住在朝陽區管莊地鐵站附近,合租人換了一批又一批,相互之間的交流大多僅限於「交水電費」,在群聊中相互@一下。

他從青海老家考到天津上大學,興趣點是網際網路和旅遊,大四找實習沒發現合適的,才選擇來了北京。因為他發現,有一些想法只有北京這樣的地方才能實現。

遠離家鄉,在大城市打拼,像李想這樣的年輕人正成為流動人口的主要群體。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流動人口規模為2.44億人,其中1980年以後出生的新生代流動人口佔比為65.1%。

而這種人口遷移多多少少也帶來了獨居青年現象。李想的父母特別希望他回到青海,但是他沒有這個想法。他也不打算一直待在北京,「青海不想回了,最後定居的城市還在考慮中,可能會看之後另一半的打算吧」。

畢業兩年的王陽也是一個獨居青年,她已經換了三份工作,從北京到廣州又回到了北京。「畢業前就想著在外面闖一闖,壓根沒想過回家這個選項。」

或主動或被動,年輕人選擇著自己的生活。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任遠認為,當前社會流動性日益增強,青年日漸顯現的獨立發展意識造成了這一現象。

此外,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生活越來越便利,能夠滿足獨居青年日常需求。

目前獨居備考的吳可可,除了倒垃圾外,一般不會出門。買菜可以打開手機APP,在生鮮超市上挑選。「我現在的狀態更多依賴於網絡,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能解決,一天也不用怎麼說話,最多偶爾會有快遞電話打過來,我說一句『是』」。

2017年,淘寶發布的《中國空巢青年圖鑑》中,到家服務就排在了消費排行榜的第五位。

吳可可覺得這是一種很舒服的狀態,「一個人在家穿衣可以隨便,早起晚睡,音樂開再大聲,都不用在意」。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李霈韻 李駿攝 圖文不相關

我會孤獨,難道你不會嗎?

「獨居青年」演化為一種現象被關注,甚至被貼上「空巢青年」的標籤,很大程度是對他們心理狀態的擔憂。

春節八天假期結束,劉楊從內蒙回到北京,從熱鬧的老家回到自己冷清的小屋,她有點反應不過來。她說,自己會漫無目的地騎上共享單車,穿過有小龍蝦味的簋街,路過北海、路過鼓樓、路過故宮,再坐上公交車,晃悠一個多小時,緩解了孤寂的情緒,再回去。

此前,網上曾流傳一張孤獨等級表,一級到十級,從一個人逛超市到一個人做手術。

網絡截圖:國際孤獨等級表

「這十種孤獨都經歷過啊。我今年就一個人做過一次手術,急性闌尾炎。」李想不急不慢地說,仿佛對這種具象的「孤獨鑑定」並不在意。

但他也逃不過突如其來的一瞬的孤寂感。「手中的事忙完,突然空閒下來就感覺怪怪的。有時在猶豫點外賣還是喊別人一起吃的瞬間,也會有這種感覺。」

他也很排斥第二等級的孤獨,一個人去餐廳。「那種地方特別熱鬧,有人聊天有人喝酒,自己一人點幾個菜在那裡吃,這算什麼呢?」

「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是網上對獨居生活的文藝範描述,不過這可能形容的不僅僅是遠離家鄉,在大城市奮鬥的獨居青年。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李霈韻 李駿攝 圖文不相關

或許這是每個成年人的「通病」,就在前不久「成年人的孤獨症狀」還登上微博熱搜,比如無法享用第二杯半價、有好事無人可分享、生病無人可傾訴獨自看病……

去年,某社交平臺曾發布《孤獨經濟年度白皮書》,其中顯示超六成在家鄉生活的職場人仍感到孤獨,而因為缺乏朋友而感到孤獨的比例僅為14.1%。

在任運看來:「孤獨並不是由獨居造成的,不會因為居住在一起就減少。獨居和社交程度也不一定存在多大的關聯。減少青年的孤獨最主要的辦法是擴充他們的社會交往,增加他們的社會活動。」

去年三月,李想養了貓,「貌似生活有一點改變,心裡感覺它在等我回家,就有了牽掛。」

李想的貓 受訪者供圖

做飯、擼貓……獨居生活中的調味劑

知乎上,在「『空巢青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的問題下,關於衣食住行的心酸細節被一一列出,但也不乏評論說「沒有這麼矯情啊」。

在「如何看待『空巢青年』?」的問題下,有人說:「每個人都總歸是個體,沒有誰會一直依附或者依賴誰生活。」

還有網友對「空巢青年」這個詞表示反對——「我們是異地的奮鬥者」。

劉楊儘量想讓自己充實一些,做飯就是她獨居生活裡的調味劑。在一個理論上不能做飯的環境裡,她烤餅乾、做泡菜、烤排骨、做麵條。

劉楊的廚房美味 受訪者供圖

後來換了新的房子,有獨立臥室、廚房和好用的無線網。但她依舊獨居,下班日常還是逛超市和菜店,有時也網購食材,不斷研發新菜品,幾乎九、十點之前不會進臥室。「我甚至想不如住廚房裡,把臥室租出去……」

和劉楊不一樣,王陽獨居生活的調味劑是主動社交,比如線下約飯。

「突然覺得好像需要和朋友聊天,那我隔天就坐高鐵去天津找朋友約飯。」這是獨居帶給她的改變,「線上交流一直都有,但是我發現真正的出門社交對我還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她之前曾有長時間的低谷期,基本每晚都要通過喝酒來排解情緒,後來在朋友的鼓勵下才慢慢好轉。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李霈韻 李駿攝 圖文不相關

劉楊的生活沒有太多社交,她說也不太需要。「上班有同事,下班有家人和男朋友。」不過,獨居讓她更加明白家和家人的珍貴。

「或許年輕人選擇獨居並不是什麼大的社會現象或者問題,是現階段的觀念或者條件還沒有給他們提供更加適宜的生活土壤。」王舒竊在論文中總結道。

梅薩藤在獨居時記下日常瑣事,細緻觀察變化的四季,尋找著生活的滋味,寫下公認的經典之作《獨居日記》;日本漫畫家高木直子,以「一個人」系列漫畫而出名,她最新的一本書是《兩個人的頭兩年》;

1847年9月6日,梭羅最終離開了瓦爾登湖,結束語裡寫道:倘若一個人信心滿懷地朝他夢想的方向前進,努力過上他想像的那種生活,那他會在平常的時光裡獲得意外的成功。(應受訪者要求劉楊、李想、王陽、吳可可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獨居青年:你一個人住的房間裡,裝著孤獨還是自由?
    資料圖:中新網記者李霈韻 李駿攝 圖文不相關我會孤獨,難道你不會嗎?網絡截圖:國際孤獨等級表「這十種孤獨都經歷過啊。我今年就一個人做過一次手術,急性闌尾炎。」李想不急不慢地說,仿佛對這種具象的「孤獨鑑定」並不在意。但他也逃不過突如其來的一瞬的孤寂感。「手中的事忙完,突然空閒下來就感覺怪怪的。有時在猶豫點外賣還是喊別人一起吃的瞬間,也會有這種感覺。」他也很排斥第二等級的孤獨,一個人去餐廳。「那種地方特別熱鬧,有人聊天有人喝酒,自己一人點幾個菜在那裡吃,這算什麼呢?」「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
  • 獨居青年超7700萬,「空巢生活」究竟是孤獨還是自由?
    據探探發布的《2020獨居青年生活洞察報告》顯示,超6成的獨居青年選擇通過社交軟體來結交新朋友,且一、二線城市佔比更高,線上交友也成為不少獨居青年們緩解孤獨的必選項。「無人與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是許多獨居青年的真實寫照,一位獨居網友在知乎上這樣寫到:「過年回家,我媽要我留一個在上海的緊急聯繫人電話,怕萬一找不到我就可以找那個人,結果我連一個名字都想不出來。」也有網友表示「節假日千萬不要午睡,因為等你醒來的時候,看著窗外遲遲下沉的夕陽,會有一種被全世界拋棄的感覺。」
  • 《國際孤獨等級表》,你是第幾級?
    前段時間,《國際孤獨等級表》又被網友們熱轉了出來:第一級,一個人逛超市;第二級,一個人去餐廳;第三級,一個人去咖啡廳;第四級,一個人去看電影;第五級,一個人去吃火鍋;……隨著時代的進步,當代都市男女的孤獨登記也在不斷地更新
  • 看了這份「孤獨等級表」,你被哪一個扎心了?
    壹想必大家都知道之前非常火的測試,「你的孤獨等級是多少?」。這個測試分為十級,從第一級「一個人逛超市」到第十級「一個人做手術」。這個孤獨等級表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從「一到十」幾乎每一個等級都有人經歷過。是不是看著已經很悽涼了?
  • 關於國際十級孤獨等級表,你一個人經歷了多少?又能承受幾級呢?
    國際孤獨等級表首先,我會覺得這個等級劃分有一些荒謬,同時還有點滑稽。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獨立去完成才可以的。一個人看電影其次,這所謂的10級孤獨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孤獨。因為無人陪伴,沒人懂你,所以你很孤獨!最後,就拿第十級孤獨來說,誰做手術不是自己去扛呢?有家人朋友陪伴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換來一份溫暖和心安,除此之外你還是得自己一個人去獨自應對後面的所有艱難。
  • 10級孤獨,你能承受到幾級?
    大家看過《國際孤獨等級表》嗎?>第七級 1個人去海邊第八級 1個人去遊樂園玩耍第九級 1個人搬家第十級 1個人做手術雖然標題是孤獨,讓人看到有點悲涼的感覺,但是第一級到第八級,從某個角度去看,我確實覺得挺幸福的。
  • 如果孤獨也分等級,看看你是屬於「第幾級」?
    在網上,有一張「國際孤獨等級表」一直流傳甚廣。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孤獨竟然也分等級了…… 國際孤獨等級表: 一級孤獨:一個人逛超市;二級孤獨:一個人去餐廳吃飯;三級孤獨:一個人去咖啡廳; 四級孤獨:一個人看電影;五級孤獨:一個人去吃火鍋;六級孤獨:一個人去KTV; 七級孤獨:一個人去看海;八級孤獨:一個人去遊樂場
  • 【每日一笑】 國際孤獨等級表,看看你在哪一級!
    國際孤獨等級表看看你在哪一級越到後面越想哭1.7. 第七級:一個人去看海,還能孤單得更明顯點嗎?小夢夢給大家一個絕招終結孤獨向下看
  • 十級的「辣度等級表」,火雞面才八級,你能吃到第幾級?
    然而辣度也是有等級的,近日就有人做出了吃辣等級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一級:辣條,現在的辣條基本上已經不辣了,尤其是衛龍的裡邊加入了糖分,吃起來絲毫沒有那種辣辣的感覺第二級:第七級:重慶麻辣火鍋,重慶沒有清湯鍋,就算是鴛鴦鍋,一邊是麻辣,另一邊是變態辣。
  • 國際孤獨指數等級表,你到多少級了?
    即使孤獨,也可以當個美食家其實除了這些「消費」方式,還可以通過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有效降低自己的孤獨感:走出家門,感受室外的空氣和陽光;慢跑、遊泳、瑜伽、跳繩等運動;給家人或朋友打個電話、閒聊一會,約個時間見面;控制手機、電腦、電視等屏幕使用時間;規律作息,睡個好覺
  • 獨居生活與孤獨體驗
    02 獨居、獨處、單身和孤獨感 首先要聲明的一點:書裡討論的現象在嚴格意義上是獨居而非單身。 德國獨身人口達54%;日本30多歲男青年未婚率為47.1%;16歲以上美國人50.2%是單身;中國20到39歲適婚青年中也有48.6%依然處於單身狀態。婚育意願在全球範圍內的降低使得人類有更大的概率要面對獨處這一問題。 獨居現象的興起是與社會變革是同步發生的。
  • 獨居青年:我是7700萬分之一 但也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另有數據顯示,20歲到39歲的獨居年輕人數量接近2000萬。  有網友這樣描述獨居青年:「一人獨居,兩眼惺忪,三餐外賣,四季網購,五穀不分,而孤獨的十級是一個人做手術。」  這個夏天,陳晴茜就體驗了一把這十級的「幸運」。
  • 使用陌聲APP的獨居青年
    類似陌聲APP的社交軟體日趨成為單身青年的情緒出口,緩解孤單的良劑。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發布數據顯示,我國的單身青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超過7700萬人為獨居狀態,對抗孤獨感成為時下單身青年最關注的話題。「空巢青年」的背後,是青年為追求人生更多選擇權利離開家鄉,加上單身而導致的親密關係缺失。獨居青年經歷著不同維度的孤獨感:社交孤獨、情感孤獨與歸屬孤獨。
  • 北上廣深7700萬個獨居青年,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獨居,可能是個一直都不會低沉的話題,每次都輕而易舉地登上熱搜榜單。可能很多人都會知道「空巢老人」的孤獨,卻很少人會了解「空巢青年」的悲哀。在我國的單身青年調查數據來看,整整龐大至2億的單身成年人,也整整有著7709萬人正處於單身狀態。
  • 90後獨居青年,我沒你們想像的那麼慘
    有的「空巢青年」臥室裡亂得無從下腳,隨便從椅子上撈起的一件衣服可能是3個月前穿過的;有的廚房水池堆了一星期沒刷的碗,冰箱裡只有枯萎的小蔥和辣椒醬。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獨居的自由「上癮」,這種趨勢造就了一人經濟,讓「空巢青年」的生活色彩變得多樣。有人開始泡茶、種花,有人囤了許多拼圖、記錄旅行、給自己拍照,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取悅自己。
  • 揭秘90後獨居青年生活真相 超六成有意向購房獨居
    而民政部2018年數據顯示,中國獨居成年人口已超過7700萬,預計2021年這一數字將上升至9200萬人。而在全國一人戶的家庭樣本統計中,20-34歲的獨居家庭佔比達到約38%。這似乎說明,在快節奏城市生活與獨立意識影響下,獨居青年早已不是年輕人中的非主流群體。 無論主動或被動,大多數青年群體正感受著獨居。
  • 2020「退休金等級表」出爐,5級以上養老無壓力,兒女也省心
    這不網上最新的2020「退休金等級表」出爐了,快來看看吧!這張等級表將退休金分為了10級,第一級為100萬及以上,第二級為50到100萬,第三級為30到50萬,第四級為20到30萬,第五級為10到20萬。由此看來,對於5級以上的老人來說,養老完全是無壓力的,兒女也非常省心。
  • 一個人的房間裡裝的是孤獨還是自由?青年選擇獨居,青島獨居率接近7...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最近「我國獨居青年超2000萬」的話題再次引起熱議,其實我們基本上都有過「空巢」的感受。據民政部統計,目前中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過7700萬獨居成年人,另有數據顯示,20歲到39歲的獨居年輕人數量接近2000萬。山東省作為人口大省,年輕人獨居狀況如何?近日,齊魯人才網面向省內5萬名30歲以下職場人發布問卷並發布調查報告,呈現獨居青年的真實現狀。 獨居日趨常態,超三成職場人自己租房
  • 探探:社交軟體成獨居青年擴圈交友重要途徑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此刻,你在獨居嗎?以往或將來,你是否曾獨自居住或者面臨獨居?想必,這個數字一定不會少。提到獨居,很容易會將孤單、寂寞、乏味、悽冷等詞彙聯繫起來。畢竟,能一家人快樂生活,誰會願意離群索居?然而,有觀點就會有質疑。也有人這樣說「一個人的狀態真好,連發呆都是治癒。」
  • 十二級孤獨,你經歷過幾級?
    你知道風有十二級,孤獨也有十二級嗎? 步入陌生的城市增多,單身的人口也越來越多,孤獨也隨之而來。 第二級:手機快沒電了,心裡會突然的覺得慌張, 因為除了手機可以陪伴,真的找不到拿什麼掩飾孤獨。 第三級:明明自己精心打扮,卻沒能碰見熟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