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超高清彩色故事片!黑白老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修復「秘籍」都在這裡!

2022-01-08 北京科技報社
日前,經典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在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行首映禮,並將於國慶期間登陸全國各大電影院線。這部影片,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5G新媒體平臺與中國電影資料館聯合完成的4K彩色修復故事片,也是首部院線重映的黑白轉彩色4K修復電影。▲央視《一問到底》:黑白轉彩色4K修復如何讓老電影「煥彩重生」?

如何使幾十年的老電影再度煥發新活力?需要經過哪些工序?重新上色能否還原真實?除了畫面,聲音是否也有改觀?人工智慧可以助力電影修復嗎?

《永不消逝的電波》拍攝於1958年,那個時候,膠片是電影最初的載體。63年時間過去,這部電影經過歲月的沉澱,膠片上也留下了時光的痕跡——因為年代久遠,電影膠片上往往存在著灰塵、汙垢、黴斑、掉色、圖像抖動、劃痕、閃爍、噪聲、變色、模糊等各種問題,因此需要採用數字電影修復及處理技術對其進行處理,從而獲得更高的圖像質量。

修復的用意,一方面是「修舊如舊」。藉助數字修復技術,讓老膠片上被損耗的影像儘可能地恢復到影片最原始的「味道」。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另一方面是讓老影片「煥發新生」,能夠再次進入影院。原始膠片的解析度為5460×4250,但隨著時間侵蝕,膠片片基質量會發生化學反應,在現有技術條件下,4K解析度是膠片還原的理想狀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在2017年以前,中國老電影的數位化修復大部分遵循的是2K標準。4K解析度則是在2K解析度的基礎上,足足增加了3倍的畫面信

因此在進行修復之前,每一幀畫面都首先經由修復師再放大4倍,才能看清楚損傷的情況。

更為嚴重複雜的損傷,甚至還需提取一部分素材,到鑑定影廳經過仔細觀察分析,再進一步決定如何修復、用什麼軟體修復。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對一些特殊損傷的畫面,修復師必須把單幀畫面調取到後期特效軟體,藉助特效功能實現4K修復,還原膠片本真味道,修復如舊更能煥發新生。

電影修復團隊修復師胡曉彬表示,我們這一部《永不消逝的電波》裡邊有一個鏡頭是上海的街道,是一九五幾年拍攝時間的上海的街道,上面有很多的廣告牌,我們不知道它應該是什麼顏色,就去翻閱了很多當年那個年代上海的彩色老照片,從那上面我們找到了街道上的廣告牌的樣子,然後我們遵照當時的照片去對我們第一次的上色進行了調整,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街景的狀態。

步入數字時代前,電影大多是用膠片的形式進行拍攝和存儲。可以說,膠片幾乎見證了整個電影史,從黑白到彩色,膠片裡沉澱著無數珍貴的歷史畫面。但是,膠片本身材質具有易燃、易酸化的特點,對溫度和溼度也比較敏感,還極為脆弱,一點點劃痕或是灰塵,都會影響底片的質感,甚至造成畫面損壞與缺失。因此,為了更加安全、更為長久地保存老電影,一個神秘的「門派」應運而生,那就是電影修復師。2006年開始,我國啟動「電影檔案影片數位化修護工程」,對大量存檔的影片進行數位化轉換與修復工作,實現了電影檔案影片數位化保存、數位化應用。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修復師王崢介紹,電影修復一般需要經過物理修復、數字修復、藝術修復三個環節

物理修復,顧名思義就是對膠片本身的修復,膠片存放時間過久會出現齒孔收縮、黴斑等問題,需要用傳統手工修復,將膠片上的問題剔除。物理修復完成後接著數字修復,把35毫米的膠片掃成4k的高解析度影片。掃描完成以後,修復師會逐幀把畫面上的劃痕、髒點、抖動、閃爍全部去除掉。電影是視聽結合的藝術,不僅影像畫面需要逐幀修復,聲音修復也尤為重要。王崢指出,聲音修復不是簡單地消除雜音,還需要進一步「升級」。早期的錄音技術沒有現在好,會出爆破音、電流音等問題,這些都需要去除掉。除了原始保存,單聲道修復好以後,為了適應現在市場上的沉浸式觀影,還要把單聲道變成5.1聲道。另外,電影從膠片格式轉換為數字格式的數字修復也涉及多個環節,包括畫面缺失部分關鍵幀的情況,這就需要修復師們利用插幀補幀的算法,計算前後幀的運動軌跡,對畫面進行修補。修復電影分幾重境界,相較來說,藝術修復無疑是更深層次的。首先就是調色,雖然修復電影看上去是一門技術活,但除了修復技術,還要考驗修復師的審美。

王崢表示,藝術修復是電影修復的靈魂,修復人員要在理解影片藝術性的基礎上,揣摩導演思路,盡力復原老電影本身的「味道」,做到「修舊如舊」。老電影的拍攝素材是原始底片,沒有經過後期配光,很多場景需要還原主創曾經創作的狀態,並邀請電影主創共同完成修復,如果早期的電影主創已去世,則會查閱一些電影檔案、資料去考證。影片修復過程中,很多第四代、第五代導演也參與其中。

《永不消逝的電波》原是一部黑白電影,要實現完全修復,還需要在完成三重修復後,通過AI和人工上色技術將黑白影像轉為彩色影像。此次,修復團隊把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人機互動式AI上色與傳統修復手法相結合,對影片原有黑白影像進行逐幀修復著色。AI大大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但修復的靈魂之處還需要人工的妙手匠心。由於電影鏡頭裡複雜元素極多,現在的AI技術對複雜物品的識別能力有限,對於運動側臉、手型變化這些細節,往往追蹤不到,這個時候就需要人工逐幀解決。

為了讓影片顏色更加準確、恰當,央視頻和電影資料館組成的項目修復團隊還展開了一場大規模「顏色考古」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影片中,地下黨聯絡員白麗君在和平大飯店內等電梯,鏡頭匆匆掃過了一個擺件,黑白環境下看不出材質,修復團隊專門聯繫上海和平飯店,最終確定應該是青花瓷的顏色。

為了確定影片中多次出現的旗袍顏色,團隊特地拜訪中國傳統旗袍非遺傳承人,通過材質、明度、工藝判斷色彩,給影片中女性角色的旗袍重新賦予了立體感、光澤度、質感。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為了考證男主角李俠用於傳遞情報的線裝本《紅樓夢》封面顏色,團隊特別邀請紅樓夢學會專家,最終確定封面應為當時通行鉛印本淺藍色封面的《紅樓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為了給影片中女性角色的嘴唇上色,團隊詳細研究淡紅、朱紅、深紅等紅色在黑白畫面呈現的明度差異,綜合考量角色身份和人物特徵,給不同陣營、不同階段的女性角色配以或明豔,或淡雅的顏色。修復一部電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復時間更漫長。對此,王崢表示,即將上映的《永不消逝的電波》,修復幀數總計16.5萬幀,修復工作則長達7個月之久。心生欽佩的同時,或許很多朋友會有個疑問:現在很多照片修復的軟體都是由人工智慧(AI)參與的,在手機上一鍵就能完成修復,為什麼老電影不能一鍵修復?人工手動修復為什麼沒辦法替代呢?

王崢表示,人工智慧固然有好處,但同樣也有局限性。例如,一個下雪的鏡頭裡出現了白色髒點,AI就無法識別髒點與下雪。很多時候AI會把真實存在的內容去除掉,然而電影是有情感的,最終還需人工做出判斷。AI識別確實存在一定不足之處,但王崢認為,合理使用AI技術,可以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還需要人來守著最終關卡,進行審核、校正、還原。修復電影的人工智慧是關鍵幀相冊,關鍵幀相冊在複雜環境中無法進行識別,必須需要人工修復。

閱讀更多精彩科普內容

歡迎掃碼關注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有疑問或尋求幫助,快加入"科學來幫忙"群

提供新鮮科學與生活資訊

組織各類有趣活動

主辦:北京科技報社 | 北科傳媒

相關焦點

  • 永不消逝的電波(七)
    八組為找這個每次發報時間都很短的二號臺也算費勁了心思。一開始,以為這是一個私人商業電臺,後來發現情況不對,用了分區停電和其他手段確定就在渡口路金家弄一帶,但難以確定具體位置。為此,保密局找了「阿炳爺叔」,希望他讓手下以各種藉口去排查,簡單的說,就是溜門撬鎖去翻找發報機。「阿炳爺叔」不幹了,他是大房東,那一帶都是他的房子,這麼幹,豈不是趕走房客嗎?
  • Vans棋盤格:潮圈永不消逝的黑白電波
    黑白兩色是最百搭最經典的顏色,最早的默片就是黑白色,沒有其他色彩的幹擾。
  • 永不消逝的電波(六)
    走進灶間,他馬上敏銳地感到今天這裡的氣氛也不對頭,沒有日常裡大家嘻嘻哈哈聊天的聲音。他和鄰居們客氣的打著招呼,蘭芬迎面看著他,使了個眼色,李俠懂了。 吃飯時,蘭芬告訴他:早上,老虎灶那裡來了一輛美式吉普,特務們不由分說,把外公帶走了。買菜賣花回來的外婆和阿芳看到挑水擔子和木桶扔在地上,家裡沒有人,從鄰居那裡得知事情後,嚇得大哭起來。周師母他們都去安慰,又都不知所措。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為何圈粉?創作過程揭曉
    中新網9月28日電 27日晚,總臺《大幕開啟》解碼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下簡稱《電波》),帶觀眾走進李白烈士的故事。節目組供圖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誕生僅一年多,但已經演出超過150場,走過了全國23個城市,現場觀看人次超過15萬。
  • Vans棋盤格:潮圈永不消逝的黑白電波
    黑白兩色是最百搭最經典的顏色,最早的默片就是黑白色,沒有其他色彩的幹擾。棋盤格也許就是黑白最好的代名詞,作為Vans的經典元素之一風靡多年,本季還特別發售棋盤格系列,趕緊pick這永不消逝的電波吧!,雖是黑白單一的色彩卻帶給我們無限的歡樂,黑白色就此停留在我們的記憶裡,同時它也深受各個時尚人士喜愛,如山本耀司等。
  • 「永不消逝的電波」官方授權號開通試運行
    100年後的今天,由中國人民解放軍61001部隊官方認證授權的「永不消逝的電波」,正式開通入駐新媒體七大平臺,從此,人民通信兵的時代風採通過紅色電波傳遍世界。今天,我們在七大新媒體平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信通血脈,講述咱通信兵自己的故事,讓電波永不消逝。話不多說,快來看看有哪些平臺吧。我們開設了學習強軍、紅色「通」史、信息制勝、嘹亮軍號、家國情懷、兵說兵事6個欄目。
  • 鉤沉|《電波》生生不息,信念薪火相傳
    這是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震撼觀眾心靈的一幕。 《永不消逝的電波》故事發生在上海,拍攝創意萌發於上海解放的曙色。1950年代後期上映後紅遍神州,「電波」效應60餘年長盛不衰。 (三) 坐在劇場觀看舞劇的觀眾,很多會想起那部同名電影,但他們並不一定知道,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得以問世,與我黨長期從事隱蔽戰線工作的一位顯赫人物不無關係。
  • 與時間賽跑的電影修復師,如何讓老電影「重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4日電(任思雨)「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黑白故事片《上甘嶺》上映,插曲《我的祖國》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金曲。而最近,觀眾有望在影院再次欣賞到這部經典影片。
  • 《密戰》:每個人釋放出來的力量,上演一場永不消逝的電波!
    隨著時代的進步,影視劇的發展也是逐漸的增快,尤其是諜戰題材,增添了許多色彩,讓觀眾的視覺不感到乏累,今天要跟大家聊的這部電影,雖然評分不是很高,但是整部劇中,還是有很多的精彩之處,這部電影就是《密戰》。
  • 愛的電波將永不消逝
    愛的電波將永不消逝---
  • 葛蘭:「電波永不消逝」_新華訪談_新華網
    1940年底,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成立了,那是最早的紅色電波,為我們的廣播事業打下了基礎。那時候的播音員,不要求普通話非常好,像第一位女播音員是位上海人,普通話雖不標準,但口齒清楚,大家都聽得懂。後來才要求用純正普通話,在當時還不能這樣。在當時那樣的條件下,對聲音的要求不能像現在。
  • 信仰從未老去 芳華永不消逝;
    信仰從未老去 芳華永不消逝; 2020-07-03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夕快樂——《永不消逝的愛情》
    第二張是兩人因戰爭而分開,直到8年後在當時的晉冀魯豫解放區一個小鎮上相遇之後拍攝的。不過這一次,假夫妻終成眷屬,並生下了大女兒。而1975年那一張,是兩口子「文化大革命」時期分別了8年後重逢時拍攝的。 最近,根據同名電影改編的電視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央視一套熱播,講述一對共產黨員假扮夫妻,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故事。相比之下,身為原型之一的王士光夫婦,現實生活中卻一直低調而平靜。
  • 黑白老電影《地道戰》中的主要演員現狀如何?
    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經典的電影《地道戰》,這部電影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的記錄,截至2012年,共有30億人次觀看《地道戰》。
  • 這位「光影魔術師」,用雙手讓老電影重新綻放光芒
    圖說:《祝福》海報 官方圖 下同「今年3月,新中國第一部自行攝製的國產彩色故事片《祝福》在做4K修復工作,我當時也參與了,給了一些修改意見。」徐鳶說。如今,《祝福》已經完成了修復工作,併入選了第7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揭曉經典單元。
  • 老電影正片 | 《生命的火花》 完整版在線播放
    點擊上面 藍字 ​ 關注後,進入公眾號,點擊下方菜單 「電影正片」進入,免廣告看300部老電影正片。
  • 「VVV」——「潛伏者」李白最後的電波
    原創 宋瑩 東方紅啦左:《永不消逝的電波》李俠右:李俠原型——李白烈士1958年,新中國製作的第一部諜戰片《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映。這一幕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畫面,許多人為之潸然淚下。李俠的故事是有真實的人物原型,電影裡的許多情節,主要來自於上海地下黨聯絡員李白默默無聞又輝煌熾烈的人生。現實中,李白也的確發出了最後的電波。這道從上海發出的電波,在1948年12月30日的凌晨,被年僅16歲的女報務員蘇採青在中共中央的駐地——西柏坡接收了。
  • 從復活巨星到修復老電影,細數AI在電影領域的打開方式
    不知不覺,AI已經攻佔了電影行業的全產業鏈,包括選星、剪輯、電影修復......在國內,影視平臺愛奇藝也有名為「藝匯」的智能選角系統,並且已經有了應用,例如《最好的我們》男主劉昊然,《泡沫之夏》中的女主張雪迎,這兩個角色的選擇其實都出自「藝匯」之手。另外,在綜藝節目中,《中國有嘻哈》明星製作人吳亦凡、《中國新說唱》明星製作人鄧紫棋也都是AI技術精準匹配的結果。
  • NBA雜談——永不消逝的電波:西雅圖超音速瘋狂的90年代
    但超音速不屑於此,他們的防守布滿荊棘陷阱,並永不停歇地嘗試攻防轉換他們的目的就是迫使你失誤,讓你在兩端日子過得都不舒服。當他們的目的一旦達成,就會用一個跨越半場的空接或者暴扣告訴你這是他們的時代。是的,在92-98賽季的六年間,他們總共贏了357場常規賽——平均每個賽季都迫近60勝,拿到了4次西部頭名,最終有兩次西決和一次拜會上帝的經歷。
  • 他們是一群「光影魔術師」,為搶救老電影開出「處方」
    「今年3月,新中國第一部自行攝製的國產彩色故事片《祝福》正在做4K修復工作,我當時也參與了,給了一些修改意見。」徐鳶說。如今,《祝福》已經完成了修復工作,併入選了第7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揭曉經典單元。《祝福》海報從2011年起,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經組織修復了多部經典電影。為了讓修舊如舊的老電影令觀眾眼前一亮,修復的背後,徐鳶作為資深影評人,多次為「搶救」經典影電影獻計獻策,每一幀畫面都要深究,甚至要「雞蛋裡挑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