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的桃花,是野生的,還是家園的?
又到了桃花盛開的春天。
桃花分兩種,一種是單瓣紅色的桃花,花朵秀美明淨,剛剛長葉子時,桃花就開放了,此時紅肥綠瘦,花朵豐腴,盛開時一種明豔清新的粉紅。這種桃花在花落之後,馬上會結果,那果實就是初夏最為甜潤的桃子了。
一種是人工培育的觀賞桃花,幾千年的人工培植,觀賞桃花品種色彩多樣,花瓣繁複,有紅白粉多種,穠麗豐美,是早春重要的觀賞花卉。
桃花肯定起源中國,是中國的特產。
文字滯後於語言,最早關於桃的文字,是先秦時代的詩經。距離今天至少2600到3000年。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室宜家。」
「夭夭」,現在理解為是一種妖豔,甚至是一溜煙那種輕靈。但在當時,夭夭是像形字,是指桃樹舒展,樹枝均衡,大方生長在春天那種向上像四方的蓬勃。是一種篤定的美。
古人最喜歡穩定的能夠帶來吉利的物質。
不管人類起源於何處,就從猴子愛吃桃子,就可以想像更早之前,桃在原始人類中的重要食物地位。可以果腹,且桃子結果時數量繁多,古人的繁殖崇拜也和桃果有關。
桃花開在早春,得天地之陽氣,花多果繁,寓意它自帶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那自認為掌握了天地奧秘巫師,就愛用桃木,認為它吸收了天地陽氣,有闢邪驅趕鬼神瘟疫的作用。桃樹枝葉可以煮水治療瘟疫,腹瀉,桃木自然也有奇異的效果,在一年的歲暮開始,用桃木寫上祝福,可以遠離災難。在家園的四角種上桃樹,可以集聚生命的能量,保護家庭的興旺,這是桃符的來歷。
中國古人人工種植桃樹的歷史,比詩經要早,至少可以再往上推兩到四千年。
回到詩經,這裡的桃樹已經是人工廣泛的品種了,而且它就種植在家園的附近,在田園,在迎娶姑娘的路邊。
那桃樹夭夭的樣子是人工疏密種植修枝後的篤定完美。在春天的桃林枝頭,開著無數朵欣欣向榮的花,那燦爛桃花,在太陽裡如同耀眼紅霞,是一種蓬勃生氣。
那姑娘就像桃花樹那麼健康端莊,有著動人的風採,迎接你到來,因為你像桃花一樣能夠守護家的平安繁榮。
「桃之夭夭,有蕡有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樹這大方的樣子啊,會結出茂盛的果實。我迎接姑娘你過來,你一定會帶來人丁興旺。
古代醫療技術有限,多半是靠生育能力和孩子們的免疫力。結婚自然是願望添丁進口,娶一個健康的桃花樹一樣的女子,雖然從女性的角度來講,是種生育的磨難,但是那是那個時代普遍的願望。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那桃花樹端莊安靜又大方,那葉子茂密,守護著累累果實,迎娶莊靜的新娘,你一定會讓我們家團結和睦。
桃之夭夭是對新娘的祝福,在這首詩裡,也可以看到先秦女子的辛苦,她要像桃樹一樣,能夠開花結果,還要能夠繁榮穩定家庭。
那麼由桃之夭夭想到的那時候的選擇妻子的審美標準,大約也不是楊柳一樣婀娜,而是要像桃樹一樣健康,大方,有旺盛明亮的健康氣息。能夠承受生命的坎坷風霜。
這哪裡是迎娶一個世上嬌氣的女孩,這簡直是迎娶能文能武的仙女啊。
這個夭夭,可不是後世那種嬌豔,少艾嬌萌。這是種大方篤定舒展的樣子。
當然這種娶媳婦的標準也真的延續了幾千年,端莊,健康,陽光,忍辱負重,多子,付出。只是人生路走下來,最美的一瞬,恐怕就是當新娘的那天,灼灼其華。
那麼印證詩經裡的桃花不是野生的,還有一首詩,
「園有桃,其實之餚。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園有桃》
這已經說明先秦時代,桃樹早已經人工種植在田園裡。這看著桃樹的人明明自己有果實吃,卻成天在憂患。他到底在憂患什麼呢?裡面並沒有說詳細。只是說,有人說我讀書狂妄,卻不知道我在擔心什麼。那麼這個解決了溫飽問題且有自己莊園的讀書人,肯定是有對桃園之外大世界的擔憂。
回到桃樹桃花和桃果,經過幾千年人工種植和改良,桃樹成為遍布中國的果樹,品種達到上千,而和果桃相對應的,就是花桃的培育。在唐朝已經出現了百葉桃千葉桃緋桃這樣的花瓣繁複,顏色豔麗的品種,春天看桃紅柳綠,如果不是在鄉村,你看見的是另一種穠麗的美。
但是桃花仍舊寄託著普通人對田園生活的夢想,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娶一個桃花一樣健康的女子,過一種普通蓬勃的田園生活。只是當下的女孩子,會說,如果沒有最深沉的愛,我不做桃花,因為什麼都要我付出,實在太辛苦。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