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者,大木也,架屋之橫梁,喻重任。作為中衡設計集團創始人之一的馮正功認為,「自當以現代企業制度規範管理企業,以出色業績、至臻服務回報社會。」
2020年5月1日,蘇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宮正式對外開放,絡繹不絕的市民對這裡嘖嘖稱讚。這座兼具顏值與內涵,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建築群,成為自帶人氣流量的「網紅地」、展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而這張城市新名片的背後締造者,就是中衡設計集團首席總建築師馮正功,他帶領設計團隊歷時四年匠心打造而成。
矢志不渝,使命擔當;匠心永恆,不忘初心。
今年54歲的中共黨員馮正功,從事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工作30年,長期致力於將國際化的設計理念與中國(蘇州)地域文化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成就卓越,2020年被授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
創新之劍,在傳統現代「融合」裡鍛造
1989年,年輕的馮正功自清華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就開始了溯源中華傳統文化、啟幕人居夢想之旅。
1994 年,中國和新加坡合作開發蘇州工業園區。作為當時第一批由政府派遣到新加坡學習的成員之一,馮正功全面學習引進先進理念並全程參與了園區建設。作為主筆之一,馮正功參與制定了園區最早的規劃建設標準,設計了園區多個首創項目。
當時,全國第一個「鄰裡中心」、園區第一所學校、第一座辦公樓、第一座工廠、第一個商業中心、第一個青少年活動中心、第一片城市景觀……馮正功親歷著蘇州工業園區從一片稻田土埂、水鄉窪地成長為國際領先的產城融合新城典範,為園區的發展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在蘇州工業園區「15年15人」評選活動中,馮正功當選為15位見證和參與園區發展的踐行者之一。
回憶當年,馮正功感慨萬千地說,「在服務蘇州工業園區設計與建設的過程中,對我建築創作最大的啟發是現代和傳統相結合,我希望做現代建築的同時把我們傳統的、優秀的建築文化融入現代建築當中。」
傳承再生、繼往向新,一直是馮正功和他的團隊堅守的設計理念。蘇州作為園林城市,「蘇園」是蘇州文化的特有瑰寶。在第二工人文化宮創作設計之初,馮正功就拮取「蘇園」精華,將共享空間與庭院充分融合,「園中有屋,屋中有院」。漫步脫胎於「蘇園」中的遊廊與飛橋,卻完全現代形式的大跨空中「雲廊」,既可方便到達任何功能區,又能充分體驗蘇州園林中抑揚頓挫,移步換景的空間感受。
「延續而不是泥古,創新而不迷失,這才是歷久彌新、生生不息的蘇州文化內涵。」馮正功說。
30多年來,馮正功始終奮鬥在勘察設計行業最前沿,堅持技術領先、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堅持原創設計,堅守建築品質,滿懷對城鄉建設領域中國文化的執著追求與百折不撓精神,精心打造,以匠心之作讓城市建築完美呈現。
他成功總結並提煉出「延續建築」的創作理念和策略,出版《延續建築 一種建築設計創作觀的探索與實踐》《中國產業園區研究與規劃設計》2部著作。
在馮正功主持完成的眾多代表性建築中,秉承「延續建築」的原創設計理念,有對傳統民居與園林意境進行現代人文表達的中衡設計研發中心,有與老蘇州「意與境會」 「物與景合」 「既現代又蘇州」的獨墅湖會議酒店,有「中與西、古與今和諧相融」的「千年學府、百年校園」的蘇州中學,有以謙遜的姿態與校園歷史和原有百年古樹「共生」的王健法學院,有表達對川西民居與歷史遺蹟的尊重、讓歷史與現代共語的四川綿竹歷史博物館……
一座座設計精美、美輪美奐的建築,在人們面前拔地而起的同時,馮正功在傳統現代「融合」裡鍛造的創新之劍也磨礪而出,閃耀鋒芒。
初心之光,在「樂業敬業」中閃耀
1995年,馮正功開始創辦中衡設計集團。中衡設計集團前身是蘇州工業園區設計院。它成立的背景是中國新加坡兩國合作的蘇州工業園區,這對中衡20多年的發展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
創業之初,百事艱難。馮正功逐漸從一個技術型學者向管理者轉變。他記得,「當時蘇州工業園區最主要的服務對象除了政府以外就是外商,政府要求設計單位能夠熟悉國際慣例和國際上通用的工程諮詢模式來提供良好的服務。所以在服務外商的同時,也讓我們逐步熟悉了國際慣例並應用到工程設計和建設過程中。」
在服務外商的同時,馮正功帶領團隊把國際上通行的設計服務理念跟中國現行法規結合起來,形成非常具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國際慣例的工程設計模式。
他帶領公司完成各類工程設計項目數千項,在現代工業建築、大型城市綜合體、超高層建築、創意及科技產業園、文教衛生建築等的規劃設計、方案創作、複雜計算分析、各專業協同設計與集成、細部節點深化、鋼結構技術研究與應用等方面彰顯專業優勢,在綠色節能、生態設計應用上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安其居,方能樂其業。作為建築設計領域的大師,馮正功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滿足人類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徑。「當時成立蘇州工業園區設計院最主要的原因是為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這個背景實際上對我們發展建立了非常好的國際視野。」馮正功說。
2月2日,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中衡設計集團接到通知,要完成南通某人民醫院應急擴建工程(應急傳染病醫院)設計任務。為能在最短時間內最高質量地完成應急醫院設計工作,馮正功積極響應,親自帶領以黨員、總監為主的醫療設計團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連夜整理業主資料清單、設計建議、時間計劃和總平面草案,參與到這場疫情阻擊戰當中。
與普通應急病房擴建不同,應急醫院建設項目包含負壓病房、ICU、接診區、影像科、檢驗科、預留手術區、醫用垃圾、醫用氣體等功能,建築面積近1.5萬平方米,病房200床,ICU20床,是一間功能完整的傳染病應急醫院。不同於大多應急臨時設計,中衡設計在該項目設計中還自加壓力,儘可能地進行細節把控和品質提升,使完成後的擴建工程不僅可用於疫情緊急情況,還可供疫情結束後、較長時間內作為正規傳染病醫院使用。
時間緊急、任務重大。馮正功帶領團隊加班加點、廢寢忘食,甚至連夜設計草圖。他與北京連線,和在線上實時遠程技術合作與支持的全國著名醫療建築設計專家、集團醫療設計中心負責人谷建總建築師,包括北京醫療設計團隊,共同作戰,緊急投入到爭分奪秒的全面設計工作中。經過不眠不休的連續奮戰,以設計人的智慧、勇氣與擔當,圓滿完成任務。
業精於勤。秉持初心、樂業敬業的馮正功已經主持完成大型工程項目逾百項,獲得省部級以上各類獎項109項,完成學術專著1部、合著1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2篇,獲得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
使命之翼,在「責任擔當」裡高飛
踐行社會責任,構建創新體系、提升產品質量、完善人才培養,一直是馮正功心中的責任與擔當。他期許的中衡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就是讓心懷使命的優秀人才在這裡展翅翱翔。「我們要把優秀的人請到這個平臺上,讓他能夠安心專注地做他的設計。」馮正功說。
中衡是匯聚業內不同傑出人才的平臺。作為上市公司,中衡不管是在建築創作理念上還是企業發展理念方面,均對匯聚人才形成了很好的基礎。中衡一直有拜師的制度,要求每一個資深的設計師都要帶徒弟。這樣的傳幫帶,為設計行業、為全社會貢獻了很多人才,很多人在中衡學習後,成為國際大型企業的主管。「從建院時候開始,我都會選一部分人到我的工作室裡親自帶,現在這些人都成為我們設計院非常重要的骨幹,到現在我還在堅持帶徒弟。」馮正功說到這些,臉上洋溢著笑容,感到非常欣慰。
憑藉自身在行業領域的極高威望,馮正功為行業改革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公眾形象,擔任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民營設計企業分會副會長、全國註冊建築師管理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主動式建築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勘察設計協會常務理事等職。
他還組織參與各類行業學術論壇、研討,積極為行業變革創新、制度建設、科學發展等方面建言獻策,推動行業發展。
參與抗震救災、對口援建,投身美麗鄉村建設,馮正功同志身先士卒,堅持親自設計、現場指導,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馮正功同志憑藉豐富的專業經驗及國際先進理念,參編國家及行業標準,參與多項行業課題,並擔任東南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為行業人才培養盡心盡力,多年來始終如一,為推動全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不懈奮鬥。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馮正功恪盡職守、不懈奮鬥、無私奉獻、敢為人先,體現了新中國勘察設計行業奮鬥者的精神面貌,顯示著「中國最美奮鬥者」的榜樣作用。他以初心和使命為前進動力,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大師之志、大匠之心,永不懈怠,揚帆遠航。(王豔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