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向加拿大法院提供的新證據表明,總部位於倫敦的跨國銀行滙豐銀行(HSBC)與美國司法部密謀為華為設置「政治陷阱」,並向法院提供了虛假證詞。
這些證據可能會使這家英國銀行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英國銀行由於一系列的不當行為和對中國關鍵問題的搖擺立場,已經面臨越來越大的爭議,如果中國計劃採取行動,它可能會成為第一個成為目標的銀行。觀察人士說,在中英關係惡化的情況下進行報復。
分析師表示,新證據顯示,滙豐銀行是如何故意設下陷阱,將材料和捏造的證據拼湊起來構成華為,這也可能掩蓋了貸方的聲譽和行業前景。
根據新證據,滙豐銀行與華為進行業務往來時獲利頗豐,並了解了中國公司與Skycom的關係,因為大量的往來信件顯示出正常的商業夥伴關係。這一證據與起訴華為財務長孟萬洲的理由相矛盾。美國指責孟曾欺騙滙豐,使其未能披露華為與Skycom之間的關係,從而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
更具體地說,孟被指控在2013年8月向香港滙豐銀行高管撒謊,說華為與Skycom的關係。但是,有證據表明,滙豐銀行了解這種關係,但有意將其客戶的機密商業文件賣給了美方,以便美國政府可以忽略這家英國銀行自身的不當行為,而不會根據2012年《延期起訴協議》對其進行懲罰。
換句話說,滙豐銀行賣掉了這家中國公司,並與美國政府勾結,將華為形容為違反制裁的責任者。
如果華為針對放貸人的證據被證明是真實的,那麼對孟萬洲的指控將不再成立,滙豐銀行應準備在中國進行「嚴厲懲罰」,例如在中國法院提起訴訟,總部位於北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觀察員周五。
證據也來自中英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倫敦上周剛剛禁止中國電信設備提供商建設該國的5G網絡-中國的一項決定是,中國表示「非常關注」並將「全面評估」。
中國外交部指責英國以「捏造風險」為藉口,與川普政府合作歧視和排斥中國公司,促使人們猜測北京可以對倫敦採取對策,而總部位於倫敦的滙豐銀行可能鑑於先前的不當行為,它成為第一個目標。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系主任崔洪健周五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一直在考慮將公司列入該國不可靠的實體名單,這是完全合理的。」
分析師說,這家公司為中國公司帶來了陷阱,同時其近80%的利潤來自中國,因此該公司有資格被列入名單。
今年5月,香港前行政長官梁振英(Leung Chun-ying)批評滙豐銀行(HSBC)沒有公開表示支持在香港頒布國家安全立法。
「就政治問題而言,這家自稱為英國的銀行在跟隨西方國家從事損害中國主權,尊嚴和人民感情的事情時,無法從中國賺錢。」
「我們需要讓英國政府,政界人士以及像滙豐銀行這樣的英國公司知道他們的麵包塗了黃油的哪一邊,前述行業觀察家表示,即使中國政府選擇不立即採取行動,中國人民對該公司的看法也將使該公司陷入困境。
觀察家說:「人們絕對不會歡迎像滙豐這樣的外資銀行,它們為了自身利益與美帝國主義的全球霸權合作,並嚴重損害了中國高科技的發展。」
「業內人士也將避免該銀行在華為案中的不良行為,並且可能會懷疑:誰是繼華為之後的下一個受害者?」 知情人說。
崔還指出,面對華為的禁令,中國將針對英國的不公平待遇採取精確的對策-例如,鑑於對其投資環境的日益擔憂,中國可能會暫停某些非必要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