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夾具俠,向公眾號發送
「PPT」,獲取1000+頁設計資料
這是夾具俠(jiajoin)發布的第 1151 篇技術文章
你了解或者接觸過多少種表面處理工藝,夾具常用的又是哪幾種方式呢?不著急,咱們今天就來分享14種,用動圖/視頻展示輔助我們了解。
噴砂是利用高速砂流的衝擊作用清理和粗化基體表面的過程,即採用壓縮空氣為動力,以形成高速噴射束將噴料(銅礦砂、石英砂、金剛砂、鐵砂、海南砂)高速噴射到需要處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面的外表或形狀發生變化。
由於磨料對工件表面的衝擊和切削作用,使工件的表面獲得一定清潔度和不同的粗糙度,工件表面的機械性能得到改善,因此提高了抗疲勞性。
在夾具表面處理中,噴砂後的尺寸變化屬於正常現象,按照工藝的表面噴砂後,尺寸不是變大,而是由於噴料高速噴射到需處理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加劇,形成高低不平的表面。
將工件浸入強氧化性的化學溶液中,使其表面產生極薄黑色氧化鐵薄膜,此項工藝有時也混稱「發藍」。
夾具採取發黑處理時的注意事項:除特殊要求的零件及零件精度在IT6級以上(含IT6級)的定位銷、孔外,其餘零件均在精加工後進行整體發黑處理。精度在IT6級以上(含IT6級)的定位銷、孔應在發黑處理後進行精加工,加工過程中不得劃傷已發黑表面,必要時工藝應進行二次發黑工藝。
發藍(發黑)的操作過程:
工件裝夾→去油→清洗→酸洗→氧化→清洗→皂化→熱水煮洗→檢查。
磷化工藝過程是一種化學與電化學反應形成磷酸鹽化學轉化膜的過程,所形成的磷酸鹽轉化膜稱之為磷化膜。磷化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屬被腐蝕,並且在金屬冷加工工藝中起減摩潤滑使用。
磷化膜不會與熔融的金屬粘附 ,因此通常在汽缸、襯套等零件減摩時 ,用來防護不鑄部分的合金澆鑄。磷化與發黑的區別如下:
利用電解作用使金屬或其它材料製件的表面附著一層金屬膜的工藝,從而起到防止金屬氧化(如鏽蝕),提高耐磨性、導電性、反光性、抗腐蝕性(硫酸銅等)及增進美觀等作用。
▲電鍍處理工藝
電鍍有鍍銅、鍍鎳、鍍金、鍍鈦等形式,鍍鈦一般用於提高物件表面耐磨性,比如高速加工中心用的絲錐、鑽頭都可以鍍鈦,以提高刀具的耐磨性。還有活塞環表面處理也有鍍鈦,同樣是為了提高耐磨性。夾具中可以應用在定位墊塊、定位銷的處理上。
用於不鏽鋼、鋁合金等,可使產品呈現各種顏色,並保持金屬光澤,同時增強表面性能,具有較好的防腐性能。對耐蝕性要求較高的產品類,如汽配件一般做20µm以上;普通的五金加工一般做15µm左右的漆膜厚度。一些有衝壓形變要求的產品,比如導軌,往往只要求做10µm。
與電鍍本質區別:電鍍伴隨著電化學反應,金屬離子在陰極通過電化學反應,還原成為金屬,然後在被處理表面結晶形成電鍍膜層,而電泳不伴隨著電化學反應。
微弧氧化又稱微等離子體氧化,是通過電解液與相應電參數的組合,在鋁、鎂、鈦及其合金表面依靠弧光放電產生的瞬時高溫高壓作用,生長出以基體金屬氧化物為主的陶瓷膜層。
金屬拉絲是通過研磨產品在工件表面形成線紋,起到裝飾效果的一種表面處理手段。
噴丸即使用丸粒轟擊工件表面並植入殘餘壓應力,提升工件疲勞強度的冷加工工藝。
蝕刻是將材料使用化學反應或物理撞擊作用而移除的技術。通常所指蝕刻也稱光化學蝕刻,指通過曝光製版、顯影后,將要蝕刻區域的保護膜去除,在蝕刻時接觸化學溶液,達到溶解腐蝕的作用,形成凹凸或者鏤空成型的效果。
IMD即In-Mold Decoration(模內裝飾技術),亦稱免塗裝技術,是風行的表面裝飾技術,表面硬化透明薄膜,中間印刷圖案層,背面注塑層,油墨中間,可使產品耐摩擦,防止表面被刮花,並可長期保持顏色的鮮明不易退色。
鐳雕也叫雷射雕刻或者雷射打標,是一種用光學原理進行表面處理的工藝。利用鐳射光束在物質表面或是透明物質內部雕刻出永久的印記。
電火花加工(EDM)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兩極間脈衝放電時產生的電蝕作用蝕除導電材料的特種加工方法,又稱放電加工或電蝕加工,英文簡稱EDM。
工具電極常用導電性良好、熔點較高、易加工的耐電蝕材料,如銅、石墨、銅鎢合金和鉬等。在加工過程中,工具電極也有損耗,但小於工件金屬的蝕除量,甚至接近於無損耗。
雷射咬花用高能量密度雷射與鋼材表面反應處理,形成蛇皮/蝕紋/梨地或其它形式的紋路。
移印屬於特種印刷方式之一,即採用鋼(或者銅、熱塑型塑料)凹版,利用矽橡膠材料製成的曲面移印頭,將凹版上的油墨蘸到移印頭的表面,然後往需要的對象表面壓一下就能夠印出文字、圖案等。
表面處理方式是相當多樣的,不過就金屬表面處理來說主要還是利用了電解、氧化、物理處理等形式。其中夾具常用的就是發黑、磷化、噴砂、電鍍、陽極氧化等,不同的處理形式決定了表面技術指標,也分別應用在不同的情況下。
- End -
出品 | 夾具俠
微信號 | bbRichar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