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攬月,五洋捉鱉!這就是今天的中國

2020-12-23 環球網

本文轉自【新華社】;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這是一種豪情

也是我們今天創造的奇蹟

今天8時30分

一陣汽笛聲響

在馬裡亞納海溝

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

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

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

「奮鬥者」號

隨船勝利返航

小說《海底兩萬裡》有這樣一句話:

「比天空更深的是海洋」

海洋佔據地球表面的面積超過70%

可在深海區域人類的蹤跡卻極為罕見

而馬裡亞納海溝

被稱為「地球第四極」

像一座在海底倒立的山峰

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

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

其最深處接近11000米

今年10月10日起

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

與「探索一號」「探索二號」母船一起

從海南三亞啟程開展萬米級海試

成功完成13次下潛

其中8次突破萬米

11月10日

「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深度10909米

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

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

這是7月18日在南海某海域拍攝的偽虎鯨。新華社記者 張麗芸 攝

有人問

我們為什麼要

越難越潛

越潛越深

因為

在歷盡艱難方能企及的海洋深處

潛藏著人類

遠未認知的科學奧秘

和尚待利用的資源寶藏

只有下潛到這個深度

才能為人類

認識、保護、開發

這個深度的海洋

作出更多貢獻

這是科考人員在水下拍攝的長棘海星(6月27日攝)。

驚濤駭浪間

是大海充滿對生命極限的考驗

未阻擋中國人勇往直前的腳步

1986年

中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

7103救生艇研製成功

2010年7月

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和集成研製的

載人潛水器「蛟龍」號

下潛深度達到了3759米

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

世界上第五個掌握

3500米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在西太平洋海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準備進入水中,進行中國大洋38航次最後一潛(2017年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2012年6月

「蛟龍」號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

完成了它的終極挑戰

最終將紀錄保持在了7062米

2016年7月1日,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海域,「海鬥」準備下潛進行科學考察。

2016年6月至8月

我國自主研製的「海鬥」號無人潛水器

在首次綜合性萬米深淵科考中

成功進行了一次八千米級

兩次九千米級和兩次萬米級下潛應用

最大潛深達10767米

自此

萬米深海

向中國人打開大門

2018年5月17日,「深海勇士」號從母船出發。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橫貫大洋東西

遠達南北極地

深入世界最深海溝

這就是

中國的載人深潛精神

如一棵參天大樹

越想向高處和明亮處

它的根越要向下

10909

今天,讓我們記住這個數字

和它背後默默付出奉獻的

每一位奮鬥者!

來源:新華社,綜合央視新聞等

作者:王朝、周喆

相關焦點

  • 「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看「九天攬月」的湖南貢獻
    陽國利說,從受眾面來講,將返回艙放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陳,受眾面廣,價值和作用大,可將航天精神與偉人故裡紅色文化深度融入,使「九天攬月」成果與偉人豪情互相烘託,達到「紅色文化」與「航天成就」相得益彰的效果。
  • 這兩項技術突破,讓人類成為神的目標不再遙不可及
    真正實現了當年偉人詩中的「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豪言壯志。無論是「月球取樣」還是「深海坐底」,也無論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對於漂亮國來說,都是難度極大的挑戰。因為這些行動背後都是我們人類目前在科技樹上最頂端、科技含量最高的技術,說是凝結了全人類所有智慧的結晶也不過分。
  • 煙臺鄉村記憶|眼下正是捉鱉的好時節,怎麼捉?跟我來!
    小時候,我常和夥伴們到河塘、港汊、海灘捉鱉。每當驚蟄一交,雷一滾,過冬的鱉就活泛起來;清明一過,油菜花一黃,鱉就爬得更起勁,更急著到處覓食吃,這時捉鱉最容易。家鄉捉鱉的方法很多,用鉤釣,用鐵耙子耙,用魚叉在河泥裡叉,也有在河灘上現找現捉的。用鉤釣。這是最原始、最簡單的方法。
  •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人物是截至目前都沒有人能夠超越的?
    高峽出平湖、當驚世界殊;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樣異想天開的偉大暢想,因三峽工程的成功建造和神舟飛船、蛟龍號潛水器的橫空問世,今天都成為了現實。由此可見,任何偉大的歷史成就被超越,並不是神話。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國歷史上偏偏有一些人物的成就,目前都沒有人能夠超越,我略舉兩例。
  • 在中國之前,美國和前蘇聯採集了幾次月壤,又帶回了多少月壤?
    曾經毛主席說過「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願望正一步步的實現。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上帶回月壤的國家,並且中國在探月工程的「三部走」——繞、落、回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此次月壤的收集,不僅僅讓全世界看到中國航天的能力,更是為下一步中國登月打下堅實基礎。前面我們說過,中國成為第三個帶回月壤的國家,前兩個是美國和前蘇聯,那麼在嫦娥五號之前,人類一共採集過多少月壤呢?採集了幾次月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