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首席評論員 徐迅雷
閱讀是一種信仰。人其實很矮小,但能用書墊高。
買書、借書、讀書,皆是用書「墊高」人生的方式。然而,在這個熱鬧嘈雜的時代,把人像磁鐵一樣吸納在書本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為公共圖書館,一方面應該增強吸納力,以書為本,以更多更豐富的活動為載體,讓圖書館成為吸納男女老少讀者的「熔爐」;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借閱的方便度,讓整個城市的角角落落都變成一塊塊「小磁鐵」,隨時隨地吸納讀者。
12月7日,杭州市文旅局舉行「一鍵借閱,滿城書香」項目通氣會,杭州圖書館公布了這一項目的實施情況與成效:下半年以來,杭圖以讀者為中心,攜手各區縣圖書館,通過一鍵借書、雙免一降、數字擴容、悅讀服務、省市互通五大舉措,實現了五大轉變:網上借書操作減化、快遞送達時間縮短、線上線下借閱資源增大、圖書相關費用減免、數字資源訪問提升;圖書館真正成了市民「家裡的書房」。
筆者曾經對多位在圖書館工作的朋友說過一句話:「你是在天堂的天堂裡工作!」前一個天堂當然是「天堂杭州」,後一個天堂則來自那句眾所周知的「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杭州圖書館作為「圖書天堂」,其外延擴展、內涵增量,讓人感佩。
隨著時代的演變,如今的圖書館,就應該是以圖書為本的綜合體,不斷豐富內涵。在一些發達國家,許多大學的圖書館、以總統名字命名的圖書館,往往都是「圖書館綜合體」,既是圖書館,也是陳列館、紀念館、檔案館、博物館、文化館、研究館。融入更多的文化活動,是當下我們打造圖書館綜合體的必由之路。
好多人可能是通過著名指揮家鄭小瑛的到來,才知道杭州圖書館有一個「杭州市民合唱學院」。其實,這個純公益的、體系化的合唱學院,創建迄今已整整20年;下設市民合唱團、合唱指揮師資團、少兒團等多個分團,多年來在國際國內獲獎無數。
好多人可能不知道,杭州圖書館創辦的《文瀾·文史版》,是一本極高品位的文史類雜誌,豎排本,宣紙印刷;內設「孤山聽雨」「吳山天風」「南屏晚鐘」「文瀾書話」等豐富的欄目,從中可以一窺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文脈傳統。
此外,杭圖還組織推出過大量的文化分享活動,比如「杭州書房」的「琴系南宋·浙派古琴音樂分享會」,比如以抽象派畫家傑克遜·波洛克獨特的滴流藝術為知識引入的、以潑灑滴流方式製造色彩畫面的小朋友堂課活動,比如《趙城金藏》最新發現經卷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比如「橙心橙意,一路有你」的志願者活動等等。廣義地看,這些也都是一種閱讀,更是一種薰陶、一種受教。
圖書天堂,內涵增量,外延擴展,書香盈袖,幸福滿城。
編輯 倪宇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