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聞《星裡話》
作者:胡夢瑩 責編:柳星張
張一山屬猴。
「爸媽給我起名張一山,不是什麼『一山還有一山高』,那個太粗俗了。他們是希望猴子永遠有山爬,能夠無憂無慮,永遠開心。」2016年,張一山曾隆重其實地向我介紹他的生肖及名字的由來。我還記得,他當時乾淨的眼睛泛著光。
「我拍《家有兒女》時12歲,今年24,本命年我都挺旺的。」——那一年,他因主演的《餘罪》大火,那部戲被真正視為他從童星成為大人之後的代表作。
但他肯定沒能想到,28歲的自己,會圍繞「猴」這個字引發大面積的爭議。
新版《鹿鼎記》中,他出演的韋小寶被指「演得像猴」,他不避諱:「我就是屬猴的。生肖這東西你還不得不信。有一種猴感是很正常的,骨子裡帶的。」
張一山並不後悔韋小寶的呈現方式。卡通和搞笑,這是早在開拍前主創們就達成的共識。他不認為這有什麼錯,「如果還是重複舊版,為什麼要拍?」至於全劇被指有隔靴搔癢之感,他也澄清:「我們解讀了江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沒有深度,我不會演。」
如果不是一些不可抗的因素,也許這一版《鹿鼎記》不會陷入這樣的困境。原本80集的導演版,最終以45集的狀態播出,韋小寶進宮前多達7、8集的容量,也被濃縮成半集。「我們努力構思全局,細膩、細緻地把整個故事呈現出來。但大家看到的,是另外一個不知道什麼樣的、莫名其妙的版本。」
他承認遺憾。但遭遇各種負評,他倒沒有悲喜難平。在演藝圈摸爬滾打16年,他早就學會用坦然的心態面對一切。「誰都希望自己的努力有回報。但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昨晚(11月29日),《鹿鼎記》會員版已收官,這部劇將來的口碑逆襲與否他不再期待,也許隨著劇集落幕,喧囂躁雜慢慢褪去,就是最好的安排。
他紅過,也不紅過,知道被追捧的感覺,也嘗過被冷落的滋味。《餘罪》火的時候,他說:「在娛樂圈,這些很正常啊,從來沒覺得自己怎麼樣,特別牛,或者特別差勁。」2020年的末尾,他的演藝人生發生了又一次回落,他同樣淡定:「每部戲都會被觀眾接受或者不接受,讚揚或者謾罵」。他還是那句「很正常」,似是要蓋住那些苦澀與無奈。
1、談劇情:非常厲害讓我有創作激情,如果沒深度我不會演
《星裡話》:當時接到新版《鹿鼎記》邀約,第一反應是什麼?
張一山:我很開心。特別榮幸能演金庸老師筆下的一個人物,我挺高興的。而且我覺得,這也是作為演員的榮幸。
《星裡話》:所以最打動你的點,是能出演金庸老師筆下的人物。
張一山:其實也不是。客觀說,我並沒有要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這部戲找過來時,我不會僅僅因為原著是誰寫的,就不管它適不適合,甚至只因為我自己想演,我就一定去演。主要是人物、故事,我也很喜歡,確實寫得非常好、非常厲害,所以我就想演。
《星裡話》:很多男演員都有英雄夢,你從小就苦練功夫。韋小寶是最想演的金庸劇男主角,還是更想演大俠?
張一山:也沒有。其實對我而言,劇本好、故事有意思、角色好玩,讓我有創作欲望、有創作激情,我都可以演。我從來沒有說,一定要演哪個角色、哪種類型。從沒有這樣的想法。我無所謂它是什麼類型的戲。
《星裡話》:剛剛提到故事好,「故事」指的是劇本還是原著小說?
張一山:從小說改編成劇本,呈現成電視劇。肯定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出入,或是一些削減。我覺得小說就已經很好,非常不錯,劇本改編也很好。
《星裡話》:新版有哪些吸引你的看點?
張一山:我們解讀了江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包括派別的關係、更深層次的人物內心活動及邏輯。我們都是有一些創新,甚至可能會有一些深挖。
《星裡話》:現在這部劇被質疑沒有「江湖」,但事實上,創作時是把「江湖」當做很重要的一點。
張一山:是的。
《星裡話》:在您看來,它不止是表面隔靴搔癢的喜劇,是有深度的。
張一山:那是肯定的,要不然我也不會演了。
2、談韋小寶:新版卡通一點,猴感是骨子裡帶的
《星裡話》:每次金庸小說被翻拍,都會拿來與各種版本比較。《鹿鼎記》更是翻拍中的大熱門,甚至梁朝偉、周星馳、陳小春、張衛健被並稱為韋小寶的「四座大山」。去年接受電影頻道採訪時,你已經感知到會面對爭議。會去擔心比較這件事嗎?
張一山:這個東西不是你擔不擔心,就沒人比較的。事情已定,就沒有什麼可擔心了。
《星裡話》:有過一絲絲顧慮嗎?
張一山:沒有。因為不是每個人演每個角色,都會受到別人肯定或者怎麼樣。所以我看得開,我就沒什麼顧慮。
《星裡話》:相比舊版,這一版的韋小寶具備哪些與同以往不同的特點,為他注入哪些特色?
張一山:舊版、老版你們都看過,我就不評價了。這次創作希望風格化一點,喜劇感強一點,卡通一點。像你所說,已經有人拍過很多次了。我們希望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在風格,以及故事的解讀上,都有不同的角度和觀點。
《星裡話》:會儘量讓韋小寶偏卡通化、二次元一些?
張一山:是的。這是開拍之前,我們主要團隊達成共識的一個創作和方向。
《星裡話》:你們不希望重複。
張一山:對,否則翻拍就沒有意義。
《星裡話》:所以韋小寶最終的呈現,在前期你們是達成一致的。
張一山:開拍前,和導演、其他主創都經常溝通。我們就是要做一部這樣的戲,但我們要做的那樣的戲,不是你們現在看到的這部戲。
《星裡話》:對於「猴版小寶」這個爭議會怎麼回應?
張一山:我覺得很正常,因為我就是屬猴的。所以這個東西,中國屬性生肖你還不得不信,確實是這樣的。我覺得有一種猴感,這是很正常的,骨子裡帶的。
3、談爭議:成片變得莫名其妙,呈現不如人意
《星裡話》:如果重新再演一次,你還會是現在這樣的呈現嗎?
張一山:對,我希望所有的表達都能呈現給觀眾看。雖然現在呈現是不盡人意的。
《星裡話》:對於這個「不盡人意」,會感到遺憾嗎?
張一山:會有遺憾。因為我們努力地構思全局,細膩、細緻地把整個故事呈現出來。但可能大家看到的,是另外一個不知道是什麼樣的、莫名其妙的版本。
《星裡話》:之所以引發大面積爭議,是由於剪輯問題造成的?
張一山:這不是問題,這是規矩、規則,所以也沒有什麼吧。
《星裡話》:大部分人都在質疑劇本,但按照你的說法,劇本有創新、甚至是深刻的;與此同時,成片的呈現卻不及預期。
張一山:我只能說,你們看到的其實不是全片。那不叫「全片」。
《星裡話》:你看過全劇嗎?
張一山:我看過,但我看的全劇跟你們看的全劇不一樣。(被刪減了?)對。現在這個版本沒有全部看過。
《星裡話》:部分網友稱,這部劇開局開了倍速,韋小寶進宮前戲份特別快。
張一山:現在看到的前兩集,我們當時拍的是7、8集的量。
《星裡話》:首播之後得到的豆瓣評分,有驚訝到你嗎?
張一山:說實話,我不太懂。我對網絡這些東西確實從小就不是特明白。我家裡現在也沒電腦,手機裡也沒幾個app,反正我就知道分高好,就跟考試成績似的。
《星裡話》:以往,平臺播出的劇集,有過口碑發生過巨大逆襲,甚至在播完後評分上漲的情況,你有類似期待嗎?
張一山:我覺得不重要。每部戲都會被觀眾接受或不接受,被觀眾讚揚或者謾罵,很正常。當然,誰都希望自己付出的努力、做的每件事都能有特別好的回報。但這個世界並不是這樣的。
4、談個人:演員是商品我位置擺得很清楚,能替觀眾解壓是我最大價值
《星裡話》:最近會關注網友評論、刷彈幕嗎,有沒有特別讓你印象深刻的?
張一山:我不刷彈幕,有時微博上會看到一些評價。挺多的,也不能說印象深刻,你們看到的那些我也都看見了。
《星裡話》:會令你難受或者生氣嗎?
張一山:我覺得沒有那個必要,很正常。往好聽了說我是一個演員,其實不好聽地說,我就是一個商品。我把這東西擺在你面前,大家對我的評價有好有壞,褒貶不一。有時你們會看到很不好的評價,但對於我,我把自己位置擺得很清楚,所以全盤接受。
《星裡話》:《餘罪》大火後的這幾年比較低調,主要在忙什麼?
張一山:就是拍戲、工作而已。
《星裡話》:這段時間會如何磨鍊演技,會去看影視作品琢磨嗎?
張一山:我看片子不琢磨,喜歡看的我就看。表演是需要琢磨,但無法借鑑,並不是我看到別人演的角色,從他的狀態、塑造人物的技巧中獲得一些東西,用到我身上。
每個人理解每個角色都不一樣,創作習慣、創作方式及表達方式,代表演員個人的審美、三觀及經歷。所以,我不會因為某個戲很火,就必須去看、去琢磨。比如為什麼人家覺得他演得特好,為什麼人家都特別喜歡他這個角色,我不會帶著那個目的去看。因為人和人不一樣。
《星裡話》:你對演技的看法是怎樣的,也有人認為,演技不會退步,呈現效果主要關乎現場、導演風格等外部因素。
張一山:確實一部戲並不是演員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和各個工種,包括導演的把控、導引的全局觀都有關。每個人都有各自要做的事,這是一個合力。這個很微妙。
《星裡話》:對於接下去的戲路會怎樣規劃,會希望再有一部類似《家有兒女》、《餘罪》這樣的代表作,或者拿獎嗎?
張一山:我就是踏踏實實演我想演的戲。因為我已經很幸福了。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變成養家餬口、賺錢的職業,我又那麼熱愛這個事業,又可以掙到吃飯的錢,我很幸運。對於其他名利上的東西,我沒有更多奢望、希望和期待。
《星裡話》:你期待演技再次被認可嗎?
張一山:這事不是你期不期待就能完成的。我只能說,我特別希望接下來拍的戲,能夠再一次,讓觀眾在那麼緊張的生活中,茶餘飯後看了覺得挺有意思,甚至哪怕覺得我演的不好,通過調侃,揶揄我,能緩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這就是我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