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桃園二巷,有一家十年以上的老店,這家老店隸屬於太原市知名餐飲企業江南餐飲集團,他的名字叫:憶江南小鍋生煎。
能在桃園二巷這個地方開店十年以上,證明一家店必定有自己獨到的美食。
因為住在二巷周圍的居民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太原,大部分經濟基礎非常好,嘴巴自然也就非常刁鑽。所以,在這個群體當中還能生存十多年,可見憶江南的小吃也不是等閒之輩。
既然店名是「憶江南小鍋生煎」,主打自然就是生煎包了。
01慢依然是特點
生煎包講究一個現煎現吃,所以,這家店的小鍋生煎依然延續了這個特點。
從下單到上桌,一共用時約15分鐘吧。等的有些不耐煩,尤其是上班族,對這個時間接受度不高。但生煎包的製作要求決定了慢的特性,否則無法保證口感。
02焦香與燙嘴兼顧
生煎包口感的兩大要素(先不說餡的味道),一個是包子底部的焦脆水平,一個是餡料的燙嘴程度,在憶江南都有明顯的體現。證明生煎包現煎是口感兩大要素的絕對保證。
用筷子輕輕夾起剛剛煎熟的生煎包,賞看底部,會發現整個底部都是焦黃散發著肉香的一片,對於一個飢腸轆轆的人來說,具有十足的誘惑力。
這時候忍不住下嘴一咬,不會吃的就遭殃了。
因為這一口太大,直接咬到了肉餡,高溫的肉餡一下子就會把舌尖燙到麻木。
所以,在吃第一口的時候,一定要「紳士」或者「淑女」一些,先在包子邊要一個小口,慢慢吸吮湯汁,待溫度稍降之後再將脆生生的底子和肉餡一起咀嚼,讓肉香與焦香充分融合,才能真正感受到生煎包的魅力。
03沒有靈氣的香菇餡
憶江南根據顧客的需求,推出了香菇素餡的生煎包。
香菇自身有著很濃鬱的香菇味,但是在憶江南裡邊吃的這個香菇餡,卻沒有吃出應該有的香菇味道,只有軟踏踏的木棉一樣的咀嚼感。
非常懷疑這個香菇是不是現剁現切現調的味道,也許是統一配送在冰箱裡待了很久的香菇,本味基本散盡了。
04意外出在皮蛋瘦肉粥
通常說,既然主打生煎包,自然做好包子也就可以了,憶江南能堅持這麼多年,也得益於此。
可是,配套的小吃也不能拉分吧?
這次皮蛋粥就充當了這樣的一個角色,不僅比生煎包還慢,而且難覓瘦肉的蹤影。
讓人疑惑不解的是,用時近20分鐘的皮蛋瘦肉粥在上桌的那一刻,徹底打消了生煎包剛剛帶給我的勃勃生機,熬製如此長時間的皮蛋瘦肉粥入口的一剎那,我居然感受到了冬天的涼意。難道真的是為了平衡生煎包的「過度熱情」?
喝皮蛋瘦肉粥,大家都會放一些蔥花和脆皮提香,可我窮盡了自己的嗅覺,眼看著綠意盎然的小蔥卻沒有一絲的蔥香,難道它們是被冰凍了千年嗎?
05「餡鮮」靠的是現做
店裡邊牆壁上對生煎包的宣傳是「餡鮮」,不否認憶江南局部做到了,但可惜的是沒有全部保證「餡鮮」,在利潤與口感之間,憶江南必須明確自己的定位和選擇。
「憶江南小鍋生煎」非常文藝,非常清新的一個店名,十多年來在桃園二巷非常艱難的生存下來,相信讓人記憶的是美味可口的生煎包,而不是涼到讓人徹骨的皮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