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4月24日訊(記者 李立紅)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今天發布了2019年山東法院十大智慧財產權案件,其中在「七波輝」系列圖文商標侵權案中,一公司因商標侵權,被法院判決賠償400萬元,超過法定賠償上限。
七波輝(中國)有限公司(簡稱七波輝公司)系七波輝系列商標(圖1)的獨佔使用權人,核定使用商品為鞋、服裝等。七波輝公司及其品牌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七波輝 」商標(圖1)為馳名商標。丁俊偉在香港註冊成立臺灣七波威兒童體育用品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臺灣七波威公司),並授權超日(福建)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簡稱超日公司)使用其「七波輝」(圖2)商標(該商標於2017年12月4日被商評委予以無效宣告)。超日公司在其生產的童鞋、包裝及網站宣傳中突出標註「臺灣七波威」(圖3)「臺灣七波威」「七波威」標識。七波輝公司認為超日公司的上述行為侵害了其商標權並構成不正當競爭,請求法院判令超日公司停止侵權並賠償損失。
經查,根據超日公司的微信公眾號及阿里巴巴黃頁顯示,該公司廠房面積2萬平方米,月產量15萬雙,年營業額1億元以上,年出口額5001萬元-1億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七波輝公司的企業字號及「七波輝」系列商標已經在童鞋行業取得了很高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其應當獲得較高水平的保護。超日公司使用與涉案商標近似的標識,構成商標侵權。超日公司、臺灣七波威公司不正當使用 「七波威」企業字號,不論是規範使用還是突出使用,均難以避免產生市場混淆,構成不正當競爭。關於賠償損失的數額,雖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超日公司具體的侵權獲利,但根據超日公司的宣傳,其月產15萬雙鞋、年出口額 5001 萬元至 1 億元、年營業額 1億元以上,按照七波輝公司主張的每雙鞋利潤 10 元計算,超日公司的獲利遠超過商標法規定的法定賠償上限300萬元。綜合上述因素,法院在法定賠償上限300萬元以上,判決超日公司賠償經濟損失400萬元。
本案系一起貫徹嚴格保護司法政策、加大損害賠償力度的典型案件。本案中,雖然沒有準確證據證明權利人實際損失或侵權人侵權獲利,但根據侵權人的宣傳,可以確定其侵權獲利明顯超過法定賠償最高限額。故法院在計算賠償所需的部分數據確有證據支持的基礎上,根據案情運用自由裁量權,突破法定賠償最高限額,確定了公平合理的賠償數額,有力保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利。本案的裁判,體現了對具有較高知名度並為相關公眾所熟知的商標和字號給予較大程度保護的司法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