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3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葉草 圖溯上海
11. 中華職業教育社舊址——雁蕩路80號
中華職業教育社由著名教育家黃炎培聯合教育界、實業界及政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啓超、宋漢章等,於1917年5月6日在上海創立,黃炎培任理事長,創辦刊物《教育與職業》。1918年辦中華職業學校。1930年,該社人士籌款建造此樓,中華職業教育社遷此。1931年在此創刊《救國通訊》,1933年,蔡元培、吳稚暉等人創設的上海世界語學會會所亦設於此。1946年開辦比樂中學。
該建築為框架結構六層大樓,平面受地形影響不規則,南端呈楔形。東立面底層沿街為商鋪,主入口位於路口轉角,面向東南,上方書「中華職業教育社」字樣。立面強調豎向構圖,呈裝飾藝術派風格。2002年4月27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2. 鄒韜奮故居——重慶南路205弄54號
1930年至1936年期間,鄒韜奮和夫人沈粹縝在此居住;鄒韜奮,中國新聞記者、政論家、出版家,1926年在上海主編《生活周刊》,1932年創辦生活書店,1933年初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大同盟,同年7月被迫流亡海外,1935年8月回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先後在上海、香港主編《大眾生活》周刊等,並擔任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和全國各界救亡聯合會的領導工作;次年與沈鈞儒、李公樸等七人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史稱「七君子事件」,「七七」事變後獲釋。先後在上海、漢口、重慶主編《抗戰》、《全民抗戰》等刊物,積極宣傳團結抗戰,反對妥協投降。
該建築建於1929年,為單開間新式裡弄住宅,弄名「萬宜坊」,三層磚混結構,具法國風格;底層前有小院,黑漆院門,入口有門廳,北向有天井;二層南向有內陽臺,三層北向有曬臺。1959年5月26日,由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3. 蔡元培故居——華山路303弄16號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近代著名愛國學者、教育家。蔡元培於1937年10月起在此居住,這裡成為他在上海最後的寓所。在此期間,他於1937年11月2日領銜交通、浙江等大學校長,聯合致電「九國公約」會議;11月5日,領銜全國各大學校長102人聯合發表長篇聲明,歷述日本的侵略行徑,呼請制裁。
該建築建於1915年,屬獨立式花園住宅,磚木結構假三層,歐洲鄉村式風格。其南側還有一個小花園,環境十分幽靜。2000年12月,故居的底層開闢為蔡元培故居陳列館,其中保留有蔡先生生前大量手稿、書籍、信件等珍貴實物。蔡先生的子女現仍在二樓居住。1984年11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4. 丁貴堂舊居——汾陽路45號
此處原為海關稅務司官邸,直到20世紀40年代,丁貴堂任副總稅務司後,該官邸才有中國人入住。丁貴堂(1891~1962),遼寧人,抗日戰爭勝利後負責接收京滬區海關。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海關總署副署長、海關管理局局長。
該建築建於1932年,是典型的西班牙式風格的花園住宅,假三層磚混結構,正立面豎三段劃分,中間底層為三個連續拱券敞廊,以四根圓柱支撐。1989年9月25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時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和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15. 張瀾舊居——永嘉路321弄8號
張瀾1946年至1948年在此居住。張瀾(1872~1955),四川南充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44年任中國民主同盟主席,領導中國民主同盟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1946年底抵滬後,組織召開民盟中央常委會議,抵制國民黨的「偽國大」。新中國成立後,歷任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該建築建於1939年,假四層磚木結構,平面呈方形。2014年4月4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老房子
衡復藝術中心
老地圖
1930年《上海最新詳細全地圖》
展覽時間:
2020.9.28—2020.10.7
10:00—16:30(16:00停止入場)
展覽地點:
上海市徐匯區烏魯木齊南路178號
衡復藝術中心 二樓展廳
友情提示:
展館無停車場地,建議綠色出行。
進館時請佩戴口罩,出示「隨申碼」,並配合測量體溫。
指導單位: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主辦單位:
上海市測繪院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
上海衡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預約報名
↘ 點「在看」,把好看分享給更多的人
上海市測繪院
地圖文化品牌
新品發布|敘說地圖|上海故事
編輯丨何佩詩 張淵源
審核丨葉⿰草
原標題:《【特別策劃丨國慶獻禮】地圖文化之旅——梧桐樹下的紅色印跡(賞鑑篇3)》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上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