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用擔心啃骨頭的時候假牙掉了;現在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昨天我還去吃了羊蠍子,那個過癮呀……」10月29日,一陣陣爽朗的笑聲不斷從北京維樂口腔候診區傳出,原來重獲新牙的張女士正笑容滿面跟同伴訴說自己種牙後的感受。
缺牙後裝假牙,沒想竟成「慢性拔牙」
據筆者了解,張女士剛52歲,但已過了十多年上牙嚴重缺失的苦日子,而原因,竟是12歲時候一次意外跌倒撞傷了門牙。原先她只是一顆門牙嚴重鬆動,拔除後裝上活動假牙,沒想到過了幾年,鄰牙陸陸續續也都出現了鬆動脫落。
多年來,張女士一直在四處求醫,但卻被醫生告知牙槽骨太薄,種植難度太大,沒辦法做種植牙,失落而歸。
「修復失牙·口福行動」重燃種牙希望
920愛牙日,社區舉辦的「修復失牙·口福行動」公益活動讓張女士重燃了種牙的想法。「平時沒什麼愛好,就想吃點好的,所以我想再試試。」抱著試試的想法,張女士來到了公益活動指定單位北京維樂口腔就診。
經過檢查,周軍軍院長表示:張女士的上牙全部缺失,牙槽骨流失嚴重,能夠種牙的位置並不是很多。建議採用數位化動態導航種植方案,可以避開骨量少的區域、避開上頜神經,找到5個種植位點,在動態導航引導下安全植入5顆植體。術後,在導航軟體中做好精度驗證,戴上牙冠。
「沒想到還能再種牙,當時我都驚呆了!而且我原以為缺幾顆就種幾顆,沒想到只種了5顆,當天我就戴上了牙冠,那種上下牙相碰的感覺真好!」重獲新牙的張女士高興道。
數位化種植技術:精準、安全、高效
周軍軍院長介紹,對於張女士這種缺牙多、缺牙時間久、種植難度大的患者,採用數位化動態導航種植技術,可以在導航儀的幫助下提前規劃種植路線,避開傳統種植牙盲目操作、創傷大、準確性差的弊端,像汽車導航一樣,按照種植規劃路線,在手術中全程通過顯示屏實時監測種植體植入頜骨的位置、角度、深度,避免損傷重要的解剖結構,精確到微米,讓種牙更精準、微創、安全。同時,快速種植縮短了牙骨暴露在外的時間,更好保存了牙骨活性,利於術後植體和牙槽骨的緊密結合,讓新牙擁有更強的咀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