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市中心醫院一名患者意外收到醫生送的新年紅包。
一個月前,家住湖北武漢的張先生清早醒來感到異樣,右邊肢體動彈不得,說話也吐詞不清。隨後,家人把他及時送到醫院,經檢查診斷為急性腦梗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風」。當時經過及時治療轉危為安。半個月前,張先生住進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康復醫學科,進行功能康復治療。
張先生住進康復醫學科後,管床醫生何誠根據他目前的情況制定了詳細的平衡、運動和言語的功能康復治療方案,每天查房時都要詢問他情況,對治療有沒有不清楚的地方,並在床邊親自示範指導。
何誠醫生(左)和患者在一起
可過了幾天,何誠發現張先生對治療變得十分消極,人也很煩躁。何誠問他最近鍛鍊情況怎樣。張先生有些不耐煩的說「不想練!」。看到張先生這時情緒十分低落,何誠沒有多問,下午抽空又來到病房跟他聊天。得知張先生覺得自己還不到四十就中過風,現在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右側肢體仍然無法自由活動,前幾天很努力的進行康復鍛鍊可恢復的很緩慢,想到出院後沒有醫生指導怕是恢復的會更不好,更擔心以後落下殘疾影響工作生活。
張先生越想越怕,心急如焚。隨後何誠對張先生說:「卒中患者愈後的身體力量是可以慢慢恢復的,但萬事開頭難,只要想做,能夠克服困難,要按照醫生和治療師給你定的康復計劃去做,肢體功能是能夠恢復到和以前一樣的。」
當天何誠下班回家後想到張先生擔心出院後無法很好的進行康復鍛鍊,於是專門為他手寫了一份家中康復鍛鍊的指導方案,然後列印出康復計劃時間表,準備在張先生出院前送給他。
1月7日上午,何誠將一個「紅包」送到張先生手上。「快過年了,送個紅包預祝你鼠年快樂早日康復。」收到紅包的張先生感到十分意外,打開紅包後他看到何誠為他製作的「康復寶典」和康復計劃。
張先生目不轉睛的看著這份「康復寶典」,何誠寫的很具體,詳細又很生動,甚至寫了一些在家中可以利用的道具來幫助鍛鍊,如:使用礦泉水瓶鍛鍊上肢力量,用花生米或回形針來鍛鍊手上肢的精細運動,運用樓梯的臺階來鍛鍊下肢力量等。
何誠醫生(左)和患者在一起
何誠又對他說:「康復鍛鍊主要還是要靠你自己,醫生和治療師只能起到指導作用,回家後一定要認真進行康復鍛鍊。」張先生非常感動,在感謝何誠後,向他保證回家後一定按要求好好進行康復鍛鍊,不辜負何醫生為自己做的一切。
編輯/坤子
校對/劉美琴
在這裡,我們感悟醫學人文
在這裡,我們領略醫界文化
在這裡,我們體會醫者精神